4.中國大運河申遺的主體和最高協調機構分別是什么?
中國大運河申遺采用的是城市聯盟聯合申遺的形式,申遺的主體就是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城市聯盟。2008年3月,出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會議的33座城市在揚州共同組成了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城市聯盟,會上還通過了《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城市聯盟章程》。大運河聯合申遺辦作為城市聯盟的秘書處,具體負責聯盟的事務。這33座城市為,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河北省(邯鄲市、邢臺市、廊坊市、滄州市、衡水市);江蘇省(無錫市、徐州市、常州市、蘇州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宿遷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興市);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山東省(棗莊市、濟寧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安陽市、鶴壁市、新鄉市)。2009年,隨著浙東運河列入中國大運河,紹興和寧波也成為申遺聯盟城市,城市聯盟擴展到35個成員。
中國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的最高協調機構是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2009年4月23日,經中國國務院批準,中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牽頭,13個國務院主管部門和大運河沿線8個省、直轄市人民政府共同設立了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中國文化部部長任會商小組組長,國家文物局局長任會商小組副組長,中國國務院各相關主管部門分管的副部長、大運河沿線省(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分管副省長(副市長)為會商小組成員。會商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辦事機構,國家文物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各相關主管部門相關司長,省、直轄市文物局局長為聯絡員。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的成員單位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文化部、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國家文物局、教科文全委會、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
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的主要職責是研究協調解決中國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研究制定促進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的制度、措施;分析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的形勢,部署相關工作;審定大運河保護規劃;監督、督促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的實施。
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通過每年至少一次的會商小組全體會議、不定期的會商小組辦公室會議及其他形式的會議,協調中國大運河遺產保護中涉及多個行業的重大事項,會商解決中國大運河遺產保護區劃范圍內有關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的重大問題。

中國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辦公室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