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松學大數據挖掘:算法、場景與數據產品
- 汪榕
- 831字
- 2019-12-04 19:10:00
1.4.2 數據生態問題
筆者從小到大,從讀書到畢業,從工作到現在,整個生活都充滿著數字、算數、方程式、競賽、模型、數據、價值,比絕大多數人都渴望探索到數據真正的價值,但是很遺憾,到目前為止還在探索,并且沒想過要放棄。
在以前,筆者可以“偽造”數據,應對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讓裁判看不出任何破綻。而現在,很怕遇到假數據,也必須對它有敬畏之心,因為這是真實的場景。筆者也知道數據的價值與業務運營密不可分,更堅信數據產品對于業務的意義之重。
筆者能沉得住氣,不追隨一波又一波的熱潮,去接觸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因為我知道還有事沒做好。數據產品的開發落地只是占數據工作很小的一部分,而運營推廣則會充滿挑戰和挫折。我可以不為名、不為利,只想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挖掘到數據化運營的深層次價值。
無論是公司決策者、領導者,還是業務方和數據人,絕大多數人都真正缺乏這種意識,這種情懷。這也是當下數據環境所暴露的詬病,畢竟升遷加薪、KPI業績、生活壓力等種種干擾因素有很多,也只有年輕的一代有如此激情了。
對于當下開展大數據業務的中小型公司而言,數據難產、變現能力差,最本質的原因在于“技術與業務”脫節嚴重。做業務的關心業績,也只會看數據表現,更相信自己的經驗,很少給予大數據更多的施展空間。這也導致很多數據產品缺乏業務場景的迭代、證明、驅動。
對于崛起的數據科技服務公司而言,產品沒有市場和用戶,公司缺乏核心競爭力,很難推廣自己的產品。面臨這種情況,最應該思考自身數據產品本身的價值,是否跟隨當下的業務需求痛點而變遷,還是在墨守成規地做底層建設、科普模型工程或數據的搬運工。
對于正在從事數據行業的工作者而言,工作風險高,工作價值難以體現,缺乏成就感和歸屬感。工作按部就班,重復做熟練的底層建設工作,不關心業務,不深入了解數據,缺乏數據產品思想,缺乏集技術、數據和業務于一身的綜合性的數據人才。
所以當下的大數據環境存在的問題,更多的是缺少綜合性數據人才、正確的數據價值認知,以及大量的業務場景的快速迭代。
- Spark大數據分析實戰
- Python金融大數據分析(第2版)
- 圖解機器學習算法
- 基于OPAC日志的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與檢索行為研究
- Python金融數據分析(原書第2版)
- Apache Kylin權威指南
- 云數據中心網絡與SDN:技術架構與實現
- 從實踐中學習sqlmap數據庫注入測試
- 數據庫原理與設計實驗教程(MySQL版)
- 企業大數據處理:Spark、Druid、Flume與Kafka應用實踐
- 數據應用工程:方法論與實踐
- Microsoft Dynamics NAV 2015 Professional Reporting
- 大數據網絡傳播模型和算法
- Reactive Programming in Kotlin
- 商業銀行數據庫管理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