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過敏,自然療法80種
- 黃希勇
- 769字
- 2019-11-18 14:59:16
過敏的類型
過敏的發病機制復雜,臨床表現多種多樣。過去由于對過敏反應發生機制不甚了解,只能根據接觸過敏原后發病時間的快慢,將過敏分為快發型和緩發型兩個類型。這種分類方法只是根據發病快慢這一表面現象而確定,完全沒有涉及發病機制,在臨床上沒有太大的意義。
隨著對過敏反應發生機制的進一步了解,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分型方法。目前應用較多的是1963年蓋爾和庫姆斯提出的四型分型法,即Ⅰ型過敏反應、Ⅱ型過敏反應、Ⅲ型過敏反應和Ⅳ型過敏反應。
Ⅰ型過敏反應
Ⅰ型過敏反應的主要特征是發生迅速,機體被過敏原致敏后,再次接觸同一過敏原后數小時內即發生臨床反應,大部分在15~20分鐘內發生,最快的甚至不到1分鐘。引起Ⅰ型反應的過敏原可通過吸入、食入、注射等方式進入人體。
Ⅱ型過敏反應
Ⅱ型過敏反應,抗原是靶細胞自身的組成部分,或是吸附于靶細胞上的外源性物質,如細菌、藥物??贵w是免疫球蛋白G或免疫球蛋白M,偶爾為免疫球蛋白A??乖贵w反應在靶細胞上發生,并直接破壞靶細胞。Ⅱ型過敏反應常發于血細胞,導致血細胞減少,它也可能與某些類型的腎炎有關。
Ⅲ型過敏反應
Ⅲ型過敏反應,抗原抗體在血液中形成復合物。根據抗原抗體比例不同,所形成的復合物大者可為吞噬細胞所吞噬;小者可在腎小球中濾出,再經尿排出。其結果是復合物被成功地消滅,機體受到保護,其基本病理改變是血管。
Ⅳ型過敏反應
Ⅳ型過敏反應,抗原首先致敏T淋巴細胞,被致敏的T細胞再與抗原作用,導致細胞免疫反應,釋放出多種淋巴因子,導致組織損傷。這類反應發展緩慢,其典型例子是結核菌素反應。皮膚接種結核菌素后,要過24~4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出現反應。
四大過敏類型反應的抗原、抗體、發病機制及其臨床表現,詳見“四大過敏類型發病機制及臨床舉例”。
四大過敏類型發病機制及臨床舉例

注:IgE為免疫球蛋白E, IgG為免疫球蛋白G, IgM為免疫球蛋白M, IgA為免疫球蛋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