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過敏的類型

過敏的發病機制復雜,臨床表現多種多樣。過去由于對過敏反應發生機制不甚了解,只能根據接觸過敏原后發病時間的快慢,將過敏分為快發型和緩發型兩個類型。這種分類方法只是根據發病快慢這一表面現象而確定,完全沒有涉及發病機制,在臨床上沒有太大的意義。

隨著對過敏反應發生機制的進一步了解,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分型方法。目前應用較多的是1963年蓋爾和庫姆斯提出的四型分型法,即Ⅰ型過敏反應、Ⅱ型過敏反應、Ⅲ型過敏反應和Ⅳ型過敏反應。

Ⅰ型過敏反應

Ⅰ型過敏反應的主要特征是發生迅速,機體被過敏原致敏后,再次接觸同一過敏原后數小時內即發生臨床反應,大部分在15~20分鐘內發生,最快的甚至不到1分鐘。引起Ⅰ型反應的過敏原可通過吸入、食入、注射等方式進入人體。

Ⅱ型過敏反應

Ⅱ型過敏反應,抗原是靶細胞自身的組成部分,或是吸附于靶細胞上的外源性物質,如細菌、藥物??贵w是免疫球蛋白G或免疫球蛋白M,偶爾為免疫球蛋白A??乖贵w反應在靶細胞上發生,并直接破壞靶細胞。Ⅱ型過敏反應常發于血細胞,導致血細胞減少,它也可能與某些類型的腎炎有關。

Ⅲ型過敏反應

Ⅲ型過敏反應,抗原抗體在血液中形成復合物。根據抗原抗體比例不同,所形成的復合物大者可為吞噬細胞所吞噬;小者可在腎小球中濾出,再經尿排出。其結果是復合物被成功地消滅,機體受到保護,其基本病理改變是血管。

Ⅳ型過敏反應

Ⅳ型過敏反應,抗原首先致敏T淋巴細胞,被致敏的T細胞再與抗原作用,導致細胞免疫反應,釋放出多種淋巴因子,導致組織損傷。這類反應發展緩慢,其典型例子是結核菌素反應。皮膚接種結核菌素后,要過24~4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出現反應。

四大過敏類型反應的抗原、抗體、發病機制及其臨床表現,詳見“四大過敏類型發病機制及臨床舉例”。

四大過敏類型發病機制及臨床舉例

注:IgE為免疫球蛋白E, IgG為免疫球蛋白G, IgM為免疫球蛋白M, IgA為免疫球蛋白A。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滕州市| 湖北省| 洛扎县| 玉屏| 霍城县| 闽侯县| 张掖市| 建宁县| 将乐县| 佛冈县| 葵青区| 方正县| 越西县| 绥德县| 北票市| 嘉祥县| 凤冈县| 神木县| 乃东县| 平江县| 墨竹工卡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临武县| 连南| 枣阳市| 来凤县| 大名县| 平南县| 建德市| 南木林县| 石门县| 永济市| 色达县| 枞阳县| 万荣县| 禄丰县| 大悟县| 无极县| 田东县| 闸北区|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