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致兒童過敏性疾病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據流行病學調查統計,平均每5個孩子中就會有1個患上過敏性疾病。目前,食物過敏導致腹瀉在兒童中的發病率已達5%~8%,而特應性皮炎(濕疹),平均每10個寶寶中就會有1個患病,加上其他的過敏性疾病,平均每三四個兒童中就有一個患病。為什么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兒童反而更容易過敏?

遺傳父母的過敏體質

過敏體質藏在基因的密碼里,父母的身體狀況會決定寶寶是不是過敏體質。通常,爸爸或媽媽其中一方是過敏體質,寶寶有30%的機會被遺傳;如果爸爸媽媽都是過敏體質,約有70%的概率會生下過敏寶寶。然而,就算爸爸媽媽都不是過敏體質,還是有可能生下過敏體質的寶寶,因為過敏的基因藏在DNA里。

孩子的腸道有縫隙可鉆

食物進入人體后,在咀嚼和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顆粒由大逐漸變小。正常情況下,小的顆粒會被吸收,為人體提供養分,而大的顆粒就被當作廢物排出體外。如果腸壁細胞之間有縫隙,一些大的食物顆粒也會穿過腸壁,被血液直接吸收,這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細胞B細胞,導致出現過敏反應。

其實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腸壁細胞之間都是有縫隙的,那為什么寶寶比大人更容易過敏呢?主要是因為大人的腸道縫隙已經被腸道細菌及其分泌的黏液所覆蓋,形成了一層保護膜,這樣不僅遮擋了腸道縫隙,還可以促進食物消化。

寶寶的腸道尚未發育成熟,再加上剛出生時寶寶的腸道內是無菌環境,出生后,腸道菌群需要慢慢建立,這就無法使腸道表面短時間形成保護膜,所以孩子更容易過敏。

成人的腸壁

寶寶的腸壁

剖宮產的寶寶越來越多

臨床研究顯示,無家族過敏史的剖宮產兒,其過敏風險會增加23%;而有家族過敏史的剖宮產寶寶,過敏風險將增加3倍。

自然分娩中,新生兒通過接觸母體產道和腸道的菌群,腸道有益菌雙歧桿菌的定植率較高,能建立正常的菌群環境,有利于寶寶免疫系統的成熟。反之,剖宮產的寶寶沒有接觸母體的正常菌群,且生產過程中使用抗生素,剖宮產會延遲母乳喂養……這一系列因素都會延遲剖宮產兒出生后腸道健康菌群的定植,寶寶的免疫功能發育要比自然分娩的寶寶遲,患過敏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大。

空氣質量差

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在健康人群中也會有70%的人在持續霧霾天氣出現鼻塞、鼻干、流鼻涕等癥狀,空氣污染已成為鼻腔疾病的重大致病因素??諝赓|量差對成人的影響尚且如此之大,更何況是孩子?

霾中有包括螨蟲、塵埃、細菌、病毒、硫酸鹽、鉛及錳等在內的20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細顆粒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均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影響。盡管孩子的肺容量較小,但孩子活動量大,和成人相比,肺通氣量仍較大。同時,由于孩子氣道管徑狹窄,在被污染的空氣中吸入的細顆粒有害物質更易停留于孩子的體內,從而導致咳嗽、喘息、過敏性鼻炎頻發。

如果孩子本身就有過敏史,不良空氣更容易誘發過敏性疾病。

另外,懷孕期間接觸二手煙、甲醛環境的母親所生下的孩子在童年時期患上濕疹和其他皮膚疾病的風險會更高。

盲目使用消毒劑

隨著衛生意識的加強,“干凈”二字被提到一個無以復加的高度,愛子心切的父母為給孩子提供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避免細菌侵襲,在生活中使用大量消毒液、濕紙巾、免洗洗手液……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是很稚嫩,生怕他們感染細菌后生病,認為細菌是敵人,只有把細菌殺滅,孩子才能健康。然而,這種過度的清潔會讓孩子早期缺乏對微生物的接觸,可能會抑制其免疫系統發育,引發過敏。

事實上,人一直就生長在一個有菌世界,從出生開始,很多細菌就像朋友一樣和我們相伴一生。如果清潔過度,孩子的免疫系統接觸不到細菌,就無法建立起成熟的免疫機制,當真正的有害菌來襲,反而不能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孩子就會被細菌擊倒。與之相反,經常讓孩子接觸少量的細菌,會不停地刺激其免疫系統,使免疫系統逐漸強大,一旦有大量細菌進入體內,就能做出快速反應。

除此之外,常用的濕紙巾、消毒液、免洗洗手液又方便又清潔,用完了手上臉上是沒細菌了,但其中所含的消毒劑會留在孩子的皮膚上,如果孩子愛吃手或用手抓東西吃,就會把消毒劑吃到肚子里。雖說一次兩次不會有事,但長期使用,消毒劑進入腸道內會殺死腸道內的有益菌,對腸道造成損傷,使孩子出現胃腸道問題,甚至因為腸道菌群失調出現過敏。

過早喂配方奶

寶寶剛出生,媽媽的奶水還沒下來,家長就擔心會餓壞了寶寶,于是急于給寶寶喂配方奶。其實,新生兒的脂肪是灰色脂肪(也叫棕色脂肪),這種灰色脂肪能夠維持孩子至少3天的能量,不用擔心他會餓壞。寶寶出生之前,肺里都是液體,出生后,他要通過哭來使肺里的液體盡早被吸收,所以,他哭不是因為餓了。給寶寶喂配方奶看起來是對寶寶的關心,實際上卻使寶寶失去了第一口吃母乳的機會,從而增加了過敏的機會。為什么喝配方奶的寶寶更容易過敏?

寶寶出生后,體內菌群和黏液層還沒有形成,如果第一口吃的就是配方奶,配方奶中的異性蛋白質會通過腸道縫隙進入血液,受異性蛋白刺激,B細胞處于致敏狀態。如果之后進行母乳喂養,孩子的腸道內形成了保護膜,配方奶中的異性蛋白就無法通過腸道進入血液中,孩子也不會過敏。但是,如果孩子之后再接觸配方奶,就可能出現過敏。

清潔消毒奶瓶,保證無菌

近乎無菌進入寶寶的腸道

腸道內的保護膜形成的時間也比第一口吃的是母乳的孩子晚

相反,如果寶寶第一口奶吃的是母乳,母親乳頭和乳腺內的細菌先進入寶寶體內,細菌會對B細胞產生刺激,進而引起B細胞的抗感染反應。同時,母親體內的細菌進入寶寶身體,還會使寶寶盡早建立腸道菌群,提高免疫力。

輔食添加過早

食物過敏主要出現在兒童過敏進程的早期,一般集中在0~12個月,而食物過敏引發的癥狀是兒童2歲前主要的過敏癥狀。兒童的胃腸道保護性免疫機制還沒有發育成熟,大分子變應原容易進入體內,導致食物過敏發生率增大。如果過早給孩子添加輔食,則可能引起過敏反應。例如:在1歲前給寶寶吃雞蛋白、花生、鮮牛奶等食物。

除了一般食物之外,食品添加劑、轉基因食品的攝入以及食物種植環境的污染也會引起過敏。例如:一些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添加各種營養補充劑。其實,不少營養補充劑里添加了各種改善口味的復雜成分,有的是脫脂奶粉,有的是麥芽糊精等。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就被動攝入了很多“輔食”。這些食物很容易被免疫系統視為“外來入侵物”,免疫系統從而采取過激的排除異己手段,導致過敏。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媽媽懷孕時,為了寶寶的健康,會避免使用藥物,尤其是抗生素。然而,寶寶出生后,稍有不適,父母就迫切地想要尋找藥物幫孩子盡快康復。尤其是孩子發燒時,一天兩天家長還能忍,到了第3天,很多家長就投降了,所有的原則都可以放棄,什么好得快就用什么,而抗生素則是家長眼中的退燒法寶。其實,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前兆或癥狀,更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產生的一種反應,有利于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于寶寶的正常成長。如果通過物理降溫,體溫仍達到38.5℃,發燒就很有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如果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不僅是無效,而且還會破壞孩子體內的正常菌群,引發過敏。

另外,當孩子感冒后,很多家長也會使用抗生素。有研究發現,感冒后吃抗生素痊愈的時間要比不吃抗生素晚半天!抗生素不但對感冒無效,而且會殺死孩子體內的有益菌,提高過敏風險。

如果遇到細菌感染,抗生素就會發生作用,但有時候家長因為擔心抗生素的副作用,病情見好就不用了,比如醫生讓用5天,吃了3天好了,就不給孩子吃了。這樣做的結果是細菌沒有被完全殺死,它會反撲,而且在反撲的過程中,產生抗體,以后再用同一種藥,就不管用了,因為細菌已經有了耐藥性。這些不斷濫用抗生素和不規范使用抗生素的做法,也會導致過敏的發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介休市| 宝坻区| 南川市| 黔江区| 交城县| 乡城县| 体育| 锡林浩特市| 太白县| 沈阳市| 上杭县| 云龙县| 万源市| 眉山市| 河源市| 双流县| 泽州县| 房山区| 察隅县| 永胜县| 海城市| 额敏县| 嘉黎县| 宜黄县| 桂东县| 周口市| 山东省| 大连市| 内江市| 云和县| 冀州市| 信宜市| 承德县| 新兴县| 海原县| 武强县| 黄平县| 盘锦市| 儋州市| 巴彦淖尔市|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