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與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時代
- 高航
- 3244字
- 2019-11-18 14:44:36
前言
2018年5月6日,我出差飛往芬蘭,在一萬米的高空,有十個小時的飛行時間,正好可以用來完成這篇前言。芬蘭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我此行的目的地,對于區塊鏈行業來說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位于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并獲得了獎勵——50個比特幣。赫爾辛基也因此成為比特幣的第一個創世區塊的物理位置,被記入區塊鏈發展史冊。比特幣的創世區塊是一個起點,到2018年,比特幣區塊鏈已經運行了9年多,在這9年多的時間里,它沒有出過一次錯,沒有宕過一次機,其算力規模已經達到了30000多P,這是一個奇跡!信息技術發展到現在,還沒有一個人造的系統具有這樣的屬性。它是去中心化的,它也是自成長、自激勵、自運營的。人類在維護這個網絡,在推動它擴張,但個人或者組織卻不能主導或者控制這個網絡,“它”是與人類平權的。
很多人在質疑比特幣網絡消耗那么多的能源卻只是進行著簡單重復的解密運算,這是否有意義?“礦工”的行為是單純的投機,還是理性的新經濟模型?這個問題我也問過自己很多次,我覺得對于比特幣網絡這個全新的物種,我們至少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來進行解讀。
從反面來解讀,比特幣網絡的耗能確實不科學。如今比特幣的算力規模,每年需要消耗20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電力資源,而比特幣網絡的記賬容量極限也就約每年2億筆記錄,這就意味著,每一筆記錄平均需要消耗約100元人民幣的成本,顯然,這并不經濟。同時,目前比特幣網絡擁有的10000多個超級節點、30000多P的算力已經能夠確保這個分布式賬本的安全性,節點的增長與算力的增長并不同幅,當算力達到動態平衡時,比特幣網絡再繼續擴張就失去了現實意義。
從正面來解讀,我們將比特幣和法定貨幣進行對比。大家知道,法幣的構建基礎是國家機器。從社會成本的角度來看,軍隊開支、執法費用,都是法幣的社會成本。進一步來說,維持整個金融系統正常運轉所需要的設備、技術、人力、監管及審計等方面的投入,都是法幣的社會成本。而從比特幣的設計思想來看,它所構建的自信任體系、UTXO記賬機制及單交易(清算)特性,就足夠“顛覆”傳統的金融系統。這種去中心化的設計思想,能夠大大降低整個人類社會各種互不信任的中心化系統的協作成本。最讓我們受到啟發的是,比特幣網絡系統讓整個地球的人,不分國家、民族、語言、文化、信仰,都能夠認同一串數字是唯一、有價值的,可以當作交換的媒介或是配置資源的工具。而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它依靠的不是戰爭、霸權,也不是西方金融家或政治家們的精心謀劃。技術改變世界,從來沒有哪一刻會像今天這樣讓極客和程序員們興奮,我們完全可以下這樣一個結論:比特幣(區塊鏈)網絡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用最低的社會成本構建出來的超大規模的協作與共識系統。
協作與共識是理解區塊鏈技術的最重要的認知之一。從2017年年初以來,區塊鏈已成為互聯網、投資圈最熱的名詞之一。然而到目前為止,除了數字貨幣和ICO之外,并沒有出現能夠產生大規模用戶的區塊鏈商業應用場景。從數秦科技這五年來的實踐來看,區塊鏈的應用要能夠落地,必須把除了“炒幣”之外的價值開發出來。定位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區塊鏈+”的,從IT(信息技術)的架構角度而言,區塊鏈不可能是無所不能的。對創業者來說,更不是沾上區塊鏈的概念就能夠輕輕松松地實現財富自由的。中心化解決中心化的問題,去中心化解決去中心化的問題,千萬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能用去中心化的方式來解決中心化的問題。有很多銀行在實踐了區塊鏈的POC項目之后,都給出了效率低下、無法落地的結論。實際上,在一個中心化的框架里強推區塊鏈項目意義不大。我們的建議是,區塊鏈應用一定要滿足超限和跨域的特征,否則它的價值就體現不出來。所謂超限和跨域,就是要超出中心化的邊界,建立更大跨度的協作,比特幣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轉賬,以太坊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眾籌,相對于傳統的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它們都符合超限和跨域的特征。我們在設計區塊鏈的解決方案時,首先思考的問題就是為什么一定要有區塊鏈?我們的視野一定要更加宏觀,才能真正地挖掘出區塊鏈的非貨幣類的“殺手”級應用。
區塊鏈的應用、發展,至少還需要突破三個至關重要的瓶頸。
第一,需要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如果我們把公鏈想象成一座橋,那么聯盟鏈則更像是橋墩,推動聯盟鏈的建設至關重要,只有不斷完善聯盟鏈這一“基礎設施”,公鏈上才能產生新的應用、新的場景。當然在技術上,目前最大的技術難點之一,就是如何安全高效地實現跨鏈協議。此外,聯盟鏈的競爭,其實質就是現在互聯網的入口競爭,誰擁有更多的“基礎設施”,誰就能在鏈網的商業環境中勝出。
第二,虛擬世界需要建立新的“秩序”。在虛擬世界,也不能為所欲為,在由區塊鏈構建的價值互聯網這一虛擬世界里,更加需要現實世界當中的社會規則和司法體系的認可和加持。智能合約無論多么智能,其本質還是合約。現實世界當中的合約受法律的保護,有契約精神的約束,有商業環境的正向激勵,人類對于合約形成的共識也是隨著文明的長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在價值互聯網里也同樣需要這樣的“秩序”,絕不僅僅是“代碼即是法律”那么簡單,這也是目前行業中的一個共識。目前在這個方向上,我們保全網(BaoQuan.com)堅持進行了四年的艱難探索,也取得了很多富有建設性的成果,在本書中也會做詳細的介紹。
第三,以明確的規模邊界進行應用開發。每一個區塊鏈系統都是一個共享與連接的生態,區塊鏈創業者一定要有精準的定位,要找到合適的規模邊界。這個規模不能太大,畢竟共識是稀缺的,需要成本,太大了成本太高;規模也不能太小,太小就失去了超限和跨域特征。新技術的落地是一個長期的新陳代謝的過程,目前大量的ICO項目,其核心的工作目標就是撰寫白皮書和到交易所炒作Token。在這個虛擬且沒有邊界的世界里,看起來“海闊天空”,貌似各種“空氣幣”都會有市場,但實際上已經非常“擁擠”。在創業實踐中,我們發現了大量非常有價值的能夠落地的切入點和創業機會,期待有更多的技術創業者投身到這個領域,能夠耐心和執著地去推動應用落地,我們的區塊鏈產業基金將非常樂意參與種子期的投資。
在區塊鏈領域創業,我們一定要“看多”中國,中國是一個日益強大的大國,具有非常典型的“巨國效應”發展特征。在這種效應中,受制于原有的物理技術與社會技術,國家治理體系的縱向效率特別高,而橫向效率就相對較低。很多的問題,如市場矛盾和用戶“痛點”都和這種橫向的低效率有關。有“痛點”就有市場,在這樣的市場需求面前,區塊鏈將大有用武之地,所以中國將是區塊鏈行業發展最重要的舞臺之一,“擼起袖子加油干”,不要錯過這個黃金時代。
展望一下更遠的未來吧!
在未來,計算能力將是最核心的生產力要素之一,數據會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一部分人類的智慧會轉化為算法,而區塊鏈就是重新配置算力、重新調度數據資源和重新組織人類智慧的一種全新的社會關系。在這種全新的社會關系下,原子世界將會和比特世界進一步融合,新的商業模式將會進一步涌現,所有有價值的資產都有可能被Token化,而數據交易、算力共享、算法分享將會進一步釋放人類的創造力,更大規模的協作將會創造出更加偉大的科技成果。
自2013年撰寫《數字貨幣:比特幣數據報告與操作指南》以來,我和俞學勱、王毛路兩位合伙人基本保持著一年左右的時間出版一本書的節奏。相繼出版了《區塊鏈與新經濟:數字貨幣2.0時代》《從零開始學區塊鏈》,以及這本即將與您見面的《區塊鏈與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時代》。我們不是一個專業的寫作團隊,在快速多變和高負荷的工作狀態下,咬牙堅持著創作,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只是想把在區塊鏈行業中的創業體會和感悟記錄下來,把我們在實踐摸索中學到的知識分享出來,可能在很多表述上不是那么嚴謹和專業,只是貴在真實的體會和具體的實踐。本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也請讀者朋友們多多包涵。
最后,要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要感謝我的太太對我的支持和付出!!!
還有我的兒子,棒棒和球球。創業艱辛,陪伴太少,老爸愛你們。
高航
2018年夏
- 小新說運營:B端產品運營體系解析
- 業務中臺產品搭建指南:電商業務平臺全流程設計與實戰
- 短視頻與直播運營 策劃 制作 營銷 變現(視頻指導版)
- O2O融合:打造全渠道營銷和極致體驗
- 移動互聯網之巔:騰訊VS阿里巴巴
- 社群經濟+社區O2O:重構商業模式與營銷實戰
- 淘寶網開店、裝修、管理、推廣一冊通(第2版)
- 微信運營全攻略:流程+推廣+營銷+管理+案例
- Hyperledger Fabric菜鳥進階攻略
- 電子商務理論與實踐:SCM ERP CRM DW USE B2C B2B B2M M2M和C2C舉例
- O2O實踐:互聯網+戰略落地的O2O方法
- 去中心化:移動互聯時代電商運營制勝法則
- 淘寶客服超級口才訓練與實用技巧:網店銷售中的144個經典溝通實例
- 淘寶天貓網店-微店開店、裝修、推廣實用教程
- 網絡支付與結算(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