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與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時代
- 高航
- 2377字
- 2019-11-18 14:44:46
第三節 政策風險
隨著比特幣的日益流行,其在各國各地區的法律地位也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事實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對于比特幣的政策定義,是影響比特幣流通甚至是影響比特幣最終價值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對“絲綢之路”黑市案件的打擊,以及曾經的第一大交易平臺Mt.Gox的破產,不僅大大打擊了比特幣的市場價格,同時也引起了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政府對于比特幣地位的關注。本節對世界幾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對待比特幣的政策進行了梳理。
一、美國
美國一直在積極應對比特幣市場的迅速升溫。由于美國實施聯邦制,所以其各州對比特幣的態度有所不同,但多數州都在積極地對比特幣交易平臺實施牌照化管理。Circle就是第一個獲得了美國紐約州BitLicense的比特幣公司。后來,除了BitLicense,紐約州金融服務部向比特幣創業公司Gemini信托公司和itBit信托公司授予了銀行執照。2017年9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網絡部門成立了新的信息安全部門,致力于監管虛擬貨幣和ICO。對于比特幣的衍生品交易,加密貨幣交易平臺運營商LedgerX LLC在2017年7月正式成了一家受美國聯邦監管的合法數字貨幣交易所及衍生品合約清算所。此外,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在2017年12月先后發行比特幣期貨。
總之,比特幣在美國的合法地位是可以得到保障的。相對而言,美國屬于政策風險較低的國家。
二、歐洲
歐洲對比特幣的態度普遍積極,比特幣的持有、購買、交易以及挖礦所得都是被允許的。具體可以看看歐盟和英國的情況。
歐盟考慮監管比特幣是因為其存在洗錢的風險。此外,歐盟對待比特幣的態度受幣價高低的影響。當幣價過高時,歐盟成員呼吁對比特幣進行監管。而在2018年年初比特幣大跌時,歐洲央行認為比特幣相對傳統貨幣,由于市場規模小,現階段將不會威脅到現有的貨幣體系。同時,歐洲央行正在研究新方案來遏制比特幣的快速增長,呼吁銀行引入快速支付通道來對抗比特幣。在政策和法規上限制比特幣的同時,歐洲央行可能要發行歐元數字貨幣ECB-Coin,并允許商業銀行發行自己的虛擬貨幣。該方案尚在征求各國意見中。意大利作為歐盟創始成員國之一,正在加緊制定有關加密貨幣的相關法規,主張加密貨幣“可以被用作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交易手段,但它們不是由中央銀行或權威機構發行的,也不一定與法定貨幣掛鉤”,且有關經營者需在有關機構進行登記。其目的是為了配合歐盟的反洗錢規定。
英國正在修訂反洗錢法案,擬把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和托管錢包供應商納入反洗錢和反融資監管范圍。所有的數字貨幣交易參與者必須公布身份信息,并上報交易活動。同時,英國央行已組建數字貨幣研究團隊,或將擁有自己的數字貨幣。這一新的數字貨幣或將受政府管轄,但其虛擬貨幣的特性仍具有不確定性。
三、俄羅斯
俄羅斯對待比特幣的立場反復無常、模糊不清。政府草擬出臺了一系列加密數字貨幣的監管政策,允許俄羅斯人持有數字貨幣,但不允許將其用于任何交易,并且禁止ICO。然而在2018年年初,財政部起草了關于ICO的法案和允許設立離岸公司來交易加密貨幣的法案。與此同時,俄羅斯宣布將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Cryptoruble。其特性是不能自由開采,由管理當局發放、管理和維護且可以隨時兌換盧布。由此可見,雖然Cryptoruble是加密貨幣,但不太可能像其他數字貨幣那樣,具有真正的分散性和去中心化特點。
四、韓國
韓國政府對待比特幣的監管十分嚴格,禁止當地金融機構參與比特幣的交易。其中,由于銀行被禁止參與加密貨幣的活動,國內各大銀行不再為參與加密貨幣交易的賬戶提供服務。這導致韓國主要的比特幣交易所受到了影響,如Bithumb, Coinone和Korbit。
在2017年12月,韓國政府成立數字貨幣對策工作組。自此以后,政府對數字貨幣交易的監管不斷加強。韓國政府不僅對數字貨幣交易所征收22%的企業稅和2.2%的地方所得稅,而且開始采取懲罰性措施。在2018年1月,韓國最大的交易所Bithumb因涉嫌泄露用戶隱私受到了韓國通信委員會的處罰;另外7家數字貨幣交易平臺也因為同一理由受到處罰,共計罰款1.14億韓元。與此同時,數字貨幣交易所所有用戶必須實名認證且外國投資者和未成年人都無法參與交易。
雖然韓國政府一直在收緊對數字貨幣交易的監管,但有韓國經濟學家公開表示,叫停數字貨幣交易并不現實,因為政府并沒有權力這么做。
五、日本
日本是比特幣的天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市場之一,也是唯一一個為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國家許可的市場。2017年4月,數字貨幣在日本正式合法化,日本政府不斷出臺相關制度,推進、扶持數字貨幣的發展,使得在日本的某些場景中可以使用比特幣支付。日本政府推出的新版消費稅免除了數字貨幣的交易稅,加速了數字貨幣的流通,為日本市場吸收了更多的數字貨幣,提高了日本在國際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的地位。
六、印度
印度在對待數字貨幣的政策上一直陰晴不定。在印度人開始熱衷比特幣時,印度儲備銀行的態度非常謹慎。政府擔心加密貨幣會滋生更多的負面效應,如恐怖組織融資、洗錢、逃稅等。在2018年1月,迫于日益高漲的印度民眾的熱情,加之數字貨幣交易預計帶來的巨大的稅收收入,印度財政部開始制定比特幣的監管框架和財務框架,比特幣在印度即將趨于合法化。然而,在2月的第一天,印度財政部一改往日的溫和態度,強調數字貨幣不是合法貨幣,將嚴厲打擊非法使用數字貨幣,并將阻止在其司法管轄范圍內使用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
七、中國
中國對待數字貨幣十分謹慎。在2017年年初,央行等三個部門聯合檢查比特幣交易平臺,約談交易平臺負責人。監管部門重申,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銀發〔2013〕289號),比特幣是特定虛擬商品,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公告》,宣布將ICO視作“非法金融活動”,嚴禁ICO新項目,存量項目要限時清退。此后,中國交易所全面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