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基礎知識(中級)
- 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教材編寫組
- 1350字
- 2019-12-04 18:33:34
第四節 彈性
考點六 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測量的是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需求量變動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百分比的比率(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總是負數,為簡便起見,通常把負號略去,采用其絕對值),公式為:

需求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類型及相關分析見表1-4。
表1-4 需求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類型及相關分析

【例1-10】 已知某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系數是0.5,當價格為每臺32元時,其銷售量為1000臺。如果這種商品價格下降10%,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其銷售量是( )臺。(2013年單選題)
A. 950
B. 1050
C. 1000
D. 1100
【解析】B 需求價格彈性系數=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價格的相對變動,需求量的相對變動=需求價格彈性系數×價格的相對變動=0.5×10%=5%,即銷售量增加了5%。原來的銷售量為1000臺,提高5%,則銷售量=1000×(1+5%)=1050臺。
【例1-11】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 )。(2012年多選題)
A.替代品的數量
B.商品的重要性
C.商品用途的多少
D.替代品相近程度
E.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
【解析】ABCD 本題考查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其中選項E屬于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所以不選。
考點七 需求交叉彈性
需求交叉彈性是指一種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化與由此引起的另一種商品需求量相對變動之間的比率。其計算公式及類型見表1-5。
表1-5 需求交叉彈性的計算公式及類型

【例1-12】 兩種商品的需求交叉彈性系數為正數,表明這兩種商品的關系屬于( )。(2015年單選題)
A.互補關系
B.替代關系
C.正反饋關系
D.無關產品關系
【解析】B 本題考查需求交叉彈性。需求交叉彈性,也叫需求交叉價格彈性,是指一種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化與由此引起的另一種商品需求量相對變動之間的比率。根據需求交叉彈性的公式,兩種商品可以相互替代,價格變動和需求量變動是同一方向,這時的交叉彈性系數為正數。
【例1-13】 某月,因替代品價格上升,甲商品價格上升,甲商品需求變動500千克,同期互補品價格上升,導致甲商品的需求量變動800千克,那么,在相關產品價格變動的共同作用下,該月甲商品需求量的實際變動量是( )。(2014年單選題)
A.增加300千克
B.增加1300千克
C.減少300千克
D.減少1300千克
【解析】C 商品的需求量與其替代品價格變化同向,與其互補品價格變化相反。替代品價格上漲,導致甲商品需求量增加500千克,互補結論相反,所以共同作用使甲商品需求減少300千克。
【例1-14】 可以用于判斷兩種商品或者服務是否具有替代關系或互補關系的指標是( )。(2013年單選題)
A.需求價格彈性
B.需求交叉彈性
C.供給價格彈性
D.需求收入彈性
【解析】B 需求交叉彈性是指一種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化與由此引起的另一種商品需求量相對變動之間的比率。
考點八 需求收入彈性
需求收入彈性是指需求量的變動和引起這一變動的消費者收入變動之比,它用以衡量需求變動對消費者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其計算公式及類型見表1-6。
表1-6 需求收入彈性的計算公式及類型

【例1-15】 假設消費者收入增加25%,會導致某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10%,則該商品的類型為( )。(2013年單選題)
A.低檔品
B.高檔品
C.劣等品
D.必需品
【解析】D 本題中需求收入彈性系數=需求量的變動/收入的變動=10%/25%=0.4,因需求收入彈性系數0.4小于1,所以該商品屬于必需品。
考點九 供給價格彈性
供給價格彈性是指價格的相對變化與所引起的供給量的相對變化之間的比率。其計算公式、類型及影響因素見表1-7。
表1-7 供給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類型及影響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