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與創業管理(第8輯):“回歸熊彼特:整合戰略、技術、市場、組織與服務創新”專輯
- 吳貴生 高建主編
- 1358字
- 2019-10-31 10:54:26
卷首語
熊彼特將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結合在一起,研究經濟和社會的長周期變化,并將這種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歸于創新,開創了創新研究領域。熊彼特認為,創新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開發新的產品;開發新的生產工藝;采用新的組織方式;開辟新的市場和采用新的原材料。而創業者的核心作用則在于實現生產要素的新組合。
熊彼特的理論研究激發了學者們對創新研究的興趣。20世紀60年代以來,創新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與日俱進,非常活躍。20世紀60年代,創新研究主要集中于工程管理和研發管理;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創新研究從研發管理擴展到包括新產品生產、營銷等的產品、工藝創新全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者們開始從價值網絡管理的視角研究創新管理,這得到了理論界和實踐界的認可,以破壞性創新、開放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動態能力、價值網絡向服務延伸等主題為代表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發展。
對創新價值的關注,涉及整合戰略、技術、市場、組織與服務創新,創新研究成為需要多學科綜合創造的領域。我們發現,熊彼特對創新的定義更能反映創新的實質,更符合創新實踐,更能指導企業的創新活動。但是,到目前為止,創新研究的主流還基本局限在技術創新。
我們主張:回歸熊彼特。回歸熊彼特是創新實踐面對的新形勢使然。首先,從經濟長周期來看,目前處于長周期兩次重大創新中間,也就是處于信息技術時代的中期,下一個長周期的技術可能還在萌芽期,特別需要發揮市場、商業模式等創新的作用。其次,單純從技術角度進行創新,會發現創新的機會稀少,從基礎研究的突破、到應用研究的發展、到新應用(產品或服務)的開發,都要以基礎研究的突破為依托,而最近幾十年足以支撐大規模技術創新群體出現的基礎研究沒有突破,現在我們所處的信息技術時代的基礎研究突破還是50年前實現的。最后,企業的創新實踐表現出創新多樣性,企業以消費者效用的提升為導向,以多種形式的創新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特別典型的如基于信息技術的商業模式創新、制造業的服務創新,而且無形產品(或服務)在消費者最終消費中所占比例日益提升,這些都成為創新多樣性發展、回歸熊彼特的驅動力。
創新研究回歸熊彼特,需要實現創新研究理論基礎的突破。技術軌道是技術創新研究中的基礎理論之一。將技術軌道理論拓展到廣義軌道理論,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廣義軌道理論的出發點是將研究視角由技術維度擴展到技術創新涉及的其他維度,如市場、商業運作等;在此基礎上,從更廣義的“創新”視角考察創新軌道,以熊彼特早期對創新的定義為基礎,提出除技術軌道外還有市場軌道、技術組織軌道、商業模式軌道、業務組合軌道等。例如,市場軌道是指產品(包括過去的和現在的)的市場演進路線。該演進可能是創造新需求,也可能是創造新的產品價值傳遞方式。市場軌道既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蘋果這樣的領先創新企業如何在新形勢下取得非凡成就,還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國通信設備、經濟型連鎖酒店等產業的追趕和創新。這為我國企業在開放創新時代把握創新機遇提供了理論指導。
我們很高興,本專輯能夠為創新研究回歸熊彼特作出貢獻。本專輯的9篇文章從企業、產業和區域等不同層次,探討了如何在創新中整合戰略、技術、市場、組織與服務等更為廣義的創新要素。我們希望本專輯能對創新理論和實踐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我國創新研究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吳貴生 王毅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