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有金屬:十年蘿卜變黃金
- 尹滿華
- 2745字
- 2019-10-31 11:24:10
前言
中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后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國家的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都有了質的提高。但在國家富強的同時,老百姓手中所掌握的財富卻受到了通脹的蠶食而沒有和國力的增長保持同步,再加上中國資本市場起步晚,投資渠道少,這直接導致人民的生活水平雖有提高,但手中的資產卻處于不斷貶值的狀態,這種現象與中國經濟跨越式的發展并不匹配。
國家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并開始推行收入再分配和產業調整等措施,但除了國家層面的努力,老百姓長期傳承的理財觀念也需要改變。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存錢是我們中國人最喜歡也是最推崇的理財方式。上至國家朝代,下至販夫商賈,國庫是否充盈、積蓄是否足夠,一直是評價他們是否富有,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時至今日,大部分的老百姓依然認為將財產積累下來,看得見摸得著才是真正的富有。中國的總儲蓄額度占國民生產總值的近一半,冠絕全球。很多人認為這是國富民強的象征,殊不知,在高通脹的環境下,存錢正是民間財富難以追及國家經濟增長,甚至表現出負增長的根源之一。如果以實際購買力來評價存錢這種行為,可以說,存錢會讓人貧窮。想想2008年通脹率達到百分之兩億的津巴布韋,一位大媽拿著三萬億津巴布韋幣搭車,卻只是為了支付折合人民幣三塊五的車費,而曾幾何時,三萬億津巴布韋幣還可以兌換成1.5萬億美元,相當于中國外匯儲備的一半!通脹的殺傷力實在是令人不寒而栗。殷鑒在前,雖然中國目前的通脹依然可控,但存款的實際利率為負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要想免除資產貶值的風險,中國的老百姓確實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方式,積極地尋求更佳的投資渠道。
過往中國的投資渠道少、投資門檻高也是造成老百姓喜歡存錢的一個原因。中國資本市場中如私募股權、稀貴金屬及其他大宗商品等投資渠道由于交易金額大,準入門檻高,只能面向專業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開放??晒┮话惆傩胀顿Y的常見渠道就只剩下股票和房地產。而在股市持續波動,房地產價格調控的大環境下,老百姓又害怕承擔投資的風險,保守投資的情緒表現得更加明顯,民間資本回歸銀行儲蓄最終成為一個無奈的選擇。這些問題在造成民間財富貶值的同時,亦加劇了貧富差距等社會矛盾。
隨著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的現象越來越明顯,中國開始有意識地拓寬資本市場的投資渠道,引導民間資本的多元化投資。本書涉及的稀有金屬投資無疑為廣大投資者開辟了新的天地,提供了更廣闊的投資空間。隨著商品交易市場的規范化發展,資本市場對接普通百姓的投資渠道逐漸增多,這亦直接利好了稀有金屬投資,令其投資門檻大幅降低,更加平民化,為其長遠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概括來講,稀有金屬的投資價值可歸結為4個方面,即價值回歸、供需緊張、成本上升以及抗通脹概念。
價值回歸是指一些以往被低估的資產回歸其真實價值的過程。稀有金屬就具備這樣的潛質,世人皆知“物以稀為貴”,但這條定律在稀有金屬市場中似乎并沒有體現出來。稀有金屬的名字里本身就有一個“稀”字,這代表了其儲量的稀少,再加上用途廣,需求大,這些優勢本應令稀有金屬的價格高高在上。但事實卻是,這些儲量甚至比黃金還少的寶貴資源卻在資源市場中賣出了“蘿卜價”。稀有金屬中的鍺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鍺儲量為8600噸,為黃金儲量8.9萬噸的1/10,但其價格卻只有黃金價格的1/20,雖說人們對兩種金屬的認知程度有差距,但儲量和價格上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仍然讓人很難接受,類似的情況在稀有金屬市場中還有不少。價值低估帶來了升值的潛力,隨著政府的重視、政策的支持以及稀有金屬交易所和稀有金屬基金等投資渠道的出現,稀有金屬“稀卻不貴”的狀況正在逐漸改觀,開始慢慢體現出其真實的價值。
供需緊張是由稀有金屬的不可替代性以及資源分布不均衡帶來的。首先,稀有金屬的整體用量雖然無法和鐵、鋁等傳統工業金屬相比,但是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廣泛應用于特種鋼、超硬質合金和耐高溫合金等材料的制備,并在電氣工業、化學工業、陶瓷工業、原子能工業及火箭技術等行業有大量的需求,是極其重要的工業原材料。不同種類的稀有金屬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特性,用于制造合金或新材料可大幅提高產品的性能,很難被其他原材料取代,剛性需求和高新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令稀有金屬的需求端不斷擴張。而供給方面,由于稀有金屬的分布極端不均,中國具有十分明顯的資源優勢,如鎢、銦等資源在中國的儲量均占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隨著中國不斷對上游生產企業進行整合,加緊對稀有金屬資源的戰略收儲以及日趨嚴格的出口限制,各國紛紛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對未來稀有金屬資源獲取的擔憂。在此環境下,預計供給端的增長將逐漸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而需求卻仍在快速增長,在供需關系緊張的行業大趨勢下,稀有金屬的投資價值將會越發明顯。
成本上升則是稀有金屬在政策監管和規范化發展的影響下,將面臨自身生產成本上升的趨勢,這也會帶動稀有金屬價格不斷攀升。過去,由于缺乏政府監管,在粗放式的生產模式以及無序的市場競爭下,稀有金屬的銷售罔顧環境維護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被以大幅低于實際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售。而隨著國家對行業的整合以及規章制度的出臺,與環境相關的成本已經開始計入稀有金屬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當中,這就意味著過往作坊式的稀有金屬生產企業將會逐漸在市場中失去競爭力,更具規模和更具社會責任的大型企業將成為行業的主流。環境相關成本的加入將直接提高稀有金屬的生產成本,也會傳導到需求端,造成稀有金屬資源整體價格的上升,這也是利好投資稀有金屬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后,稀有金屬的投資價值還體現在抗通脹概念上。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例,美、歐、日三個主要經濟體目前都處于入不敷出、負債嚴重的境況下,而解決的方法有開源、節流和貨幣貶值三種。開源增收是各國都喜聞樂見的,但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其出現的可能性較低。而節流減支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財赤問題,但對于這些長期實行高福利制度的國家來說絕非易事。因此,通過增加貨幣供應讓貨幣貶值是各個經濟體唯一現實可行的方法。貨幣貶值必定導致通貨膨脹,進而蠶食群眾的購買力,而對抗通脹的最佳方法便是購買像黃金、白銀和稀有金屬等具有保值功能的稀缺資源。另外,不要以為愛印鈔票的國家僅限于西方諸國,目前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一半,但貨幣發行量卻是美國的1.6倍,這說明中國也同樣在印鈔。
綜上所述,稀有金屬具有低準入,升值潛力大,升值確定性高等特點,是一個獨特且難得的投資機會。本書通過對稀有金屬的行業發展,市場前景以及部分稀有金屬品種投資價值的分析,對稀有金屬做深入淺出的介紹,希望讀者能夠以此對這個全新的投資品類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并把握住這個難得的投資機會,最終能夠跑贏通脹,跑贏國家經濟的增長,在滿足自身財富增值需求的同時,也幫助國家實現藏富于民的遠景目標。
尹滿華
傲揚集團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