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市場化與經濟增長:國際比較與中國的實踐
- 姚益龍等
- 436字
- 2019-09-27 14:07:41
第1章 緒論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改革邁入了關鍵的一步。對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認識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1993年,全國上下對鄧小平同志有關“南巡”系列講話公開傳達、討論之后,中共中央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此,中國的改革進入了劃時代的新階段。中國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開始了“小心翼翼”、“多做少說”的“市場化改革的痛苦試驗”。教育改革與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為代表的農業改革非常類似,都是首先由民間、基層單位自發產生,社會與政府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烈爭論后逐步被動地廣為接受的。從本質上說,中國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為代表的農業改革的成功是農業市場化改革的成功。可以說,農業市場化改革的成功不僅給予了至今仍然嚴重處于計劃經濟束縛的中國教育市場化改革巨大的啟示,而且也給予了教育改革巨大的動力。那么,這種“自下而上的被動改革”或“教育市場化”是在怎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發生和進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