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房養老:理念與模式
- 柴效武
- 2360字
- 2019-10-31 17:54:10
十、擺脫養老困境
(一)養老困境
面對今日乃至未來更為嚴重的養老困境,我們應當怎樣做呢?《錢江晚報》曾載文《苦于養老金發不出,英國人將干到70歲》。文章指出,年滿60歲就“功成身退”,領取豐厚的養老金安享天倫,是許多英國公民人生規劃的一部分。現在,這個美滿計劃已被打破。據統計,到2041年,英國退休金領取者將達到1500多萬人,公司退休金將出現1000億英鎊的虧空。為應對養老金發放的危機,只好把退休年齡往后壓一壓,退休金支付標準向下降一降。政府不得已,只好由英國工業聯合會頒布新規定,要求他們實施女性65歲退休,男性70歲退休的政策,作為補償,每人每周退休金將增加20英鎊,擬從2002—2003年財年起,用10年時間大力推廣。這一政策的推出受到整個社會尤其是老年群體的強烈抨擊。
2010年南非世界杯吸引了全世界人們的眼光,而酷愛罷工的法國人則正在掀起新一輪的罷工熱潮,形成了法國繼1995年后又一次規模最大的全國總罷工。拉法蘭總理上臺伊始就銳意退休金制度改革,結果一項決定就導致法交通、教育、通信、郵政、醫療和社會服務等行業的工會全面罷工。《歐洲時報》2010年6月17日撰文聲稱,法國政府決定把退休年齡從60歲推遲到62歲,以期至2018年使嚴重赤字的退休體制恢復收支平衡。領取全額退休金的年齡從現在起到2023年,也將逐步推遲兩年到67歲。
對政府的規定,法國工會和在野黨齊聲鞭笞,揭露政府要求領薪雇員所做的努力與要求其他籌資來源(如資本)所做的努力之間差距太大。1000多萬人,即20%的法國國民參加了反對退休金改革的全國大罷工,造成法國公路、鐵路、航空、市內交通和社會服務系統的全面癱瘓。據巴黎工商會統計,歷時數個月的社會動蕩對法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中小企業當月經營額下降30%~40%。巴黎各大百貨公司的銷售額同比下降10%。罷工一天給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和巴黎公交公司分別造成2000萬歐元和100萬歐元的損失。
退休改革是出于社會經濟現實的需要,是大勢所趨。隨著科技進步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法國跟大部分發達國家一樣面臨壽命延長、人口老化的問題,始終抱著社會福利的教條拒絕變革,必然導致養老體制的危機甚至崩潰。法國退休金制度漏洞很多,如不改革,到2040年政府的退休金支出要比2020年高出151%,達到852億歐元。根據退休導向委員會提出最悲觀的假設,2050年法國整個退休養老體制的赤字將遠遠超過1000億歐元。從長期來看,只有1.2人為一名退休人繳納退休分攤金,而目前的比例是1.8∶1。隨著就業人口越來越少,人均壽命越來越長,此種退休制度顯然難以為繼。
法國《解放報》委托民調機構Viavoice對1013人所做的電訪民調結果,57%的民眾反對延后法定退休年齡,55%的民眾認為退休新制不公平,只有34%的民眾給予薩科齊正面評價。這是薩科齊2007年就任總統以來的最低民調支持度。伊普索斯民調所(IPSOS)為退休互助聯盟(UMR)做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8%的法國人宣稱,對自己今后拿的退休金額感到擔憂,73%的人同時承認退休制度改革亟待解決, 64%的人認為在確保退休前途方面不能信任政府,這個比例在左派支持者中占到了82%。
(二)養老新途徑
從這些消息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什么內容呢?老齡化危機迅速到來,養老金發放標準就高不就低的剛性勢態,養老金出現的巨額虧空難以彌補,使得歐美發達國家引以為自豪的養老保障體系,已出現趨于崩潰的態勢。諸多高福利國家正遇到這類尷尬局面,按目前的狀況繼續運行下去,現有養老保障體系的崩潰將在所難免。但如對這一保障體系作出哪怕是微小的變動,也極會面臨上百萬老年人群起蜂擁、走上大街示威抗議的可怕景象。在此種狀況下,改造傳統養老金制度,推出新的養老模式,就是非常必要的。這些改造和推出的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方面。
(1)推遲養老金發放的年齡,英國及各個國家相繼推遲退休年齡等舉措,就是明證。這一做法對解救養老金制度的危機,尤其是應付生育率下降而來的勞動力和養老金供應的日益縮減,是非常有用,卻又是不得人心的。我國政府提出了推遲退休年齡的新舉措,盡管力度并不算大,仍然引起了眾多的反對聲音。人們并不希望在辛苦工作數十年,年至60歲乃至65歲時仍要再辛勤操勞數年之多。
(2)降低養老金的給付標準,這一做法是可行的,卻更不得人心。養老金給付不只是個經濟問題,更是個社會問題乃至政治問題。即使是最有遠見的政治家,也很難冒著支持率大幅降低、被公眾趕下臺的風險作出這一舉措。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但凡政府推出提高退休年齡,降低福利標準這類政策,得到的反響不外乎是像法國那樣的各界人群的群起反對。
(3)支持養老保障的制度和觀念創新,增加新的養老模式,加固已非常脆弱的養老保障體系。如將老年人大都擁有的最大財富——住房所蘊含的巨大價值給予很好運用,尤其是老人身故后遺留房產價值的提前變現套現,來擔當養老的重任。這正是筆者目前正在大力倡導的以房養老模式。
(4)利用城市周邊眾多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域,大規模建造養老基地,并將最好的設施、服務和理念大量灌輸入養老基地的建設和運營之中,使之成為養老的天堂,然后將城市的老年人遵照自愿的原則,遷移到基地養老,使得養老質量和品位大幅上升的前提下,養老成本和養老資源能有較大的降低。這是目前筆者正在大力主張的基地養老模式。
如上措施中,大家喜歡選擇哪種模式呢?前兩種辦法是必要的,卻又難以得到大家衷心擁護,即使說必須要采取這一舉措,也應盡力將其負面效應減少到最低。以房養老和基地養老,將大家都擁有的住房和優越的生態自然環境視為養老資源,以求加固目前已很脆弱的養老保障體系,應當是將來要大力推行與倡導的新型養老模式。可以設想,以房養老和基地養老兩種新型養老模式的雙管齊下,共同對養老保障事業發揮巨大功用時,完全可以在不花費或較少花費代價的同時,將現存的各種養老問題解決近半,除外還可以對國民經濟的增長、和諧社會的建立,對家庭新型代際關系的打造,國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更新等,產生相當之積極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