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訓手記:從經營出發培養人才
- 米雅
- 6006字
- 2019-10-31 17:55:38
7 定義大局觀
接著上文,我們繼續討論,在大局觀培養問題上,什么是最關鍵的?
我認為界定大局觀的內涵和外延最關鍵。其實不僅是大局觀培養,涉及思想、精神、原則、主張等形而上問題的培養,界定內涵和外延都是首要的、基礎的同時也是必需的工作。
同樣的,這件事只有組織的最高領導者能做。
周三的早晨,老板帶著LJ去見一位被稱為曹總的管理咨詢公司負責人。
到了對方公司,曹總親自下來迎接,把兩個人請到辦公室,茶水已經泡好,看起來是早有準備,旁邊還有個男的,曹總介紹說是他的副總錢總。
閑話少說,很快切入正題,曹總說,你公司的情況我都知道,我有個朋友以前在你們公司工作過很長時間,是你們的學監之一,肖老師。
老板說,肖老師兩年前離開我們公司去別處發財,不知道現在怎么樣。
曹總說,挺好挺好,他跟我講了很多你們的問題,總結起來,一共有三個方面:其一,業務不錯,但管理不行;其二,員工不錯,但中層不行;其三,效益不錯,但戰略不行。
老板說,肖老師講得還是很正確的,我們確實存在這些問題。
曹總說,你這些問題,我都能替你解決。
老板說,那敢情好,要多少錢?
曹總報了個數,老板說,沒問題,就這么定了,你安排個時間,找人來給我們幾個關鍵的中層上堂課吧,洗洗他們的腦子,順便也讓我看看你跟我們公司有沒有緣分。我們那幫中層,問題很多,只看得到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沒有大局觀,小家子氣,特別可氣。
曹總說,可以的,這個周六,我親自去你們公司,上一堂中層提高課,幫他們開一開腦子,提升下格局。
事情談妥了,LJ跟著老板從曹總公司出來,準備回公司上班。
路上老板問LJ,這個曹總你怎么看?
LJ說,啊?
老板說,你覺得他靠譜嗎?
LJ笑著說,看起來好像很自信的樣子。
老板嗤了聲,說,問你也是白問。
到了周六這天,曹總果然如約來做公司培訓,老板事先安排了秋水分校的王校,西湖分校的陳校,柳沙分校的楊校,南湖分校的黃校,還有教學部的兩位學監,加上光頭老大,連老板在內,一共到場八人聽課。LJ負責會務組織。
課上了約有兩個半小時,到十一點半左右結束,之后老板陪同曹總吃中午飯,全體參培人員作陪。
這天下午,陳校給LJ打電話,說,那個做培訓的曹總,我打探了他的背景,貌似是個大忽悠啊,你看我要不要去老板那里進兩句讒言?
LJ笑出來,說,你這樣的忠臣,就算進言,那也是金玉良言,怎么會是讒言。
陳校哈哈大笑,說,LJ你真是個討人喜歡的家伙,奇怪老板為什么看不到你的閃光點,論能力論學歷你都比光頭老大那糙漢子強,老板早該把他換下來讓你上去當老大了。
LJ笑了笑。
過了個周末,到周一這天,老板叫了LJ和光頭老大去辦公室,討論曹總的事。
老板說,你們兩個覺得曹總怎么樣?
光頭老大說,他上課還行,但是講的內容太寬泛。
LJ沉默。
老板問,你怎么看?
LJ說,我忙著做會務,沒仔細聽。
老板氣得跳腳,說,你是用耳朵端茶倒水的?
LJ干笑了兩聲,說,我覺得曹總講課還是很有激情的,雖然我們到場的人不多,但是他儼然是一副指揮千軍萬馬的姿態。
老板說,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LJ說,就是他講課講得還行的意思。
老板說,陳校說這個人不行,王校也說夠嗆,楊校和黃校直接說他還不如你厲害,建議我花錢請你做培訓,你不會是跟他們串通好了的吧?
LJ笑出來,輕飄飄地說,老板你真看得起我。
老板皺了皺眉頭,顯然是又不高興了,不過倒沒發作,她沉思了陣,說,這個曹總,老實說,我有點吃不準他的斤兩,你要說他不行,我感覺他講課很有水平,但你要說他行,我又覺得他沒解決我的問題,這是怎么個情況?
LJ說,可能是因為他還沒有認真調研過我們學校的緣故吧,你可以讓他再來講一次課,這次你提一些需求給他。
老板說,我的需求不都跟他說了嗎,中層沒有大局觀,小家子氣,讓他替我調教調教。
LJ說,可能他理解的還不是很透徹,或者你再跟他溝通下?
老板說,LJ,如果你是曹總,接到我這個需求,會怎樣安排?
LJ想了想,說,首先我會問你,你所指的大局觀,具體是指什么,小家子氣,具體又是指什么,問清楚了才好設計課件。
老板說,我說得還不清楚嗎,沒有大局觀,是說他們整天就知道搶生源,搶師資,一點都不替公司著想,沒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眼里,只知道落袋為安,不知道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沒水小河干的道理。
LJ說,具體是指什么呢?
老板又火了,說,你是理解能力有問題還是存心找碴兒啊,這還不夠具體嗎?
LJ說,不夠,你希望他們做什么不做什么,能不能一項一項列出來?
老板氣得一拍桌子,說,你誰啊?!少得寸進尺!
LJ說,對不起,我錯了。
他認了錯,就不再說話了。
老板等了片刻,不見他繼續說,心火又冒出來,光頭老大一看情況不妙,趕緊踢了LJ一腳,說,LJ,你的培訓方案呢?
LJ攤了攤手,說,不知道老板要什么,做不出培訓方案。
老板眉毛豎起來,大罵你們這兩個廢物,把LJ和光頭老大都攆了出去。
回到辦公室,光頭老大埋怨LJ,你也太不給老板面子了,就算是敷衍,也應該講兩句。
LJ認真地說,要說敷衍的話,我不可能比曹總說得更好,曹總那么能敷衍的人都罩不住老板,我這三板斧哪里敢隨便使出來?
光頭老大說,聽你這意思,好像對曹總很不以為然啊?
LJ笑了下,說,沒有的事。
光頭老大斜了他一眼,表示不太相信。
LJ說,大局觀這個東西,想通過培訓灌輸給中層,關鍵還是在老板,她自己要想明白什么是大局觀,我們才能提供技術支持。
過了兩天,秋水分校有員工辭職,王校來找LJ商量對策。
LJ說,她為什么要辭職?
王校說,簡單說是為了錢,她覺得自己招生業績好,但是拿到手的提成太少,現在有個去年成立的培訓機構挖她去做校長,收入比這邊高很多。
LJ說,這個人十有八九是要走的,留也留不住,不如好聚好散吧,我知道你擔心生源流失,但我覺得風險不大,因為師資還在我們這里,除非她能把師資都帶走,但師資是張總自己在管,她帶不走的。
王校說,這些我都知道,只是還是有點擔心,她在校區做得久,知道校區太多事,放出去給競爭對手用,我有點睡不著覺,尤其那家培訓機構跟我們張總還有點不對付,去年就放話要搞垮我們,我懷疑它背后有別的什么人支持著,陳校也是這么認為,他現在正找人打探。
LJ說,王校,我看你們還挺有大局觀的不是嗎,你真應該把這番顧慮說給張總聽聽,改變她的看法,她老說你們沒有大局觀,當初提拔我來做培訓,就是因為想讓我給你們上大局觀的課,現在找那個曹總來,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你們的大局觀,其實你們哪里還要人來講什么大局觀,在公司工作十來年,早就把自己的命運跟公司捆綁在一起了,平時雖然爭來爭去,一旦有外部對手出現,你們比誰都團結。
王校說,那當然,我們都是四十幾歲的人了,就靠公司這棵大樹好乘涼,公司要是倒了,我們才遭殃。
LJ說,所以張總是進入了思維誤區,她老希望你們在公司內部也要一團和氣,其實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大家都講和氣,公司也不用發展了,改做慈善機構好了。
王校一拍大腿說,對啊,太對了!我就是嘴笨,每回老板嘮叨我們的時候,心里明明是你這么想的,但是嘴上就說不出來。
LJ說,還講那個員工的事,我想過了,或者,我們去跟她講講大局觀吧。
王校問,怎么講?
LJ說,我們就告訴她,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千古不變的規律,她找到這么好的工作機會,我們也很替她高興,只是凡事要從大處著眼,別只看眼前利益,也別只關注眼前的想法,要多方權衡以后再做決定。她此次去新公司工作,前雇主的事建議她就不要多提了,這對她本人有莫大好處,不然的話,除非她打算在新公司工作到退休,如果中途換工作,沒有公司敢用她,因為經營得再好的公司都有弱點,也都有管理上的弊端,誰都不希望找一個離職就出賣公司的員工。
王校點頭如搗蒜,說,是的是的,對的對的。
LJ說,總之我們就告訴她,我們不反對她去競爭對手公司,但是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她要自己掂量清楚,職業污點一旦背上了就是一輩子的事。
王校說,好,我知道怎么談了,這個事就讓我自己來處理吧,校區有些情況,你知道得太多也不好。
LJ說,那也行。
第二天下午,老板把LJ找了去,和顏悅色地說,秋水校區那員工的事,你處理得還不錯。
LJ愣了下,隨即就明白了,校區經營上的事LJ不知道,老板應該是一清二楚的,加上此人又要去競爭對手公司,王校找老板匯報談話方案也是正常的。
老板又說,關于上次講那個大局觀的事,我也考慮了下,目前有兩點想法:我希望各分校的校長在考慮年度業績指標時,也要關注公司的發展規劃。現在市區加上周邊地市我們都占得差不多了,考慮到公司收費標準偏高,輔教周期又長,再往下一級鋪點從戰略上來說是不明智的。相比之下,我更建議往其他城市或者外省鋪點,希望校長們也有這方面的想法,并做一些準備,簡單總結就是我希望校長們能一邊低頭做事,一邊抬頭看路,努力把公司這棵大樹撐得再開闊一點,這是其一。
LJ說,好。
老板說,還有就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關于資源爭奪的事,我希望以后各校區在向公司申請資源的時候能講一講理由,不要一天到晚打人情牌,不要再哭窮了,說校區經營緊張需要公司支持,也不要再一天一百個電話打得我受不了投降為止,這些行為都是小家子氣的表現。我希望他們能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站在公司角度想一想,有限的資源怎么分配是最合理的,拿走最優秀的師資最豐厚的市場推廣預算,他們能為公司帶來什么?這是其二。就這兩點想法,你有沒有辦法落實到他們腦子里去?
LJ想了想,說,可以試試看。
老板眼睛一瞪,說,什么叫試試看,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不能落空!
LJ笑了下,說,好的。
老板皺著眉頭,說,你這脾氣真是一點都不男人,你身上沒有一點男人的剛氣和骨氣,整個人像團橡皮泥,難怪三十幾歲了還一事無成。
LJ笑了下,說,張總說得很對。
老板又說,曹總在追問我們合同的事,你去替我把他回絕了。
LJ說,拿什么理由?
老板說,就說他講得好,但是滿足不了我們公司需要。
她頓了頓,又說,你就照實說,別找其他的理由。
LJ說,好的。
這個答案送去給曹總,曹總就郁悶了,說,你們公司有什么需要是我們滿足不了的?
LJ說,我也不知道,這個要問我們老板。
曹總無奈了,LJ的口風真不是一般的嚴。
傍晚LJ準備下班,老板又把他叫了去,依舊和顏悅色,說,在大局觀這個問題上,我又想到一個點,補充給你,我希望分校的校長不要一心只抓業績,也要看到人才培養的問題。每次開校例會的時候,不要只匯報業績問題,也匯報下人員管理問題,要從公司經營出發,把培養能給公司賺錢的人才也當作很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干好了,也是有大局觀的表現。
LJ說,好。
老板說,這么一理,我的思路也清楚了好多,你根據我說的話,做個培訓方案來我看看。
LJ說,好。
老板想了想,還不放心,又追加一句,我講的話夠你做方案了沒有?如果不夠我就再想想。
LJ笑了,說,目前是夠了,不過如果你稍后有新增需求或者要修改需求,也請提前告訴我。
老板說,那是。剛剛曹總又給我打電話了,問我有什么具體的需求,他可以接著來給我們做培訓,我就把跟你說這幾個點都告訴他了,他回復說建議我們開一個咨詢項目,報了個價八十萬,你覺得怎么樣?
LJ說,如果他能完成你的任務,八十萬也還算合適。
老板嗤笑了下,說,曹總那個大忽悠,他都沒在企業干過,搞得定才怪了。
LJ說,那也是。
從老板辦公室出來,LJ把老板交代的事跟光頭老大說了一下,光頭老大很嚴肅地說,LJ,你想單獨成立個培訓部自己做老大嗎?
LJ說,怎么這么問?
光頭老大說,因為那個大局觀培訓的事,老板上回問你,說讓你來做大局觀培訓,你會怎么做,你就問老板需求是什么,結果老板發了火,把你轟出去了。但是她回頭琢磨你的問題,越琢磨越是覺得你講的有道理,她就跟我商量,說想成立個培訓部,讓你來管,不僅做員工培訓,中層、高層培訓,也都一并做。
LJ笑著說,你說什么?
光頭老大說,那當然是看老板意思了,我能說啥,老板最后的意思是看你的意愿,你要愿意挑頭,那就成立個培訓部,你要不愿意挑頭,那培訓還是放在行政部。
LJ想了想,說,我不愿意挑頭,我還是想待在行政部。
老板知道LJ的意愿后,對光頭老大感慨地說,此人空有能力,沒有抱負,不堪大用啊。
光頭老大不敢應聲。
培訓部的事就此算是翻過去了。
LJ接了老板安排的任務,開始做培訓計劃,在做計劃之前,他先根據老板提出的培訓需求做了個簡報:
培養目標:培養有大局觀的人,善于從經營出發思考問題的人。
培養對象:全體中層干部。
培養任務:
任務1:使中層干部目光高遠,能從實現公司高營利性、可持續性經營角度出發,制定業務規劃,擬訂工作計劃,處理執行計劃中遇到的爭端和矛盾。
任務2:使中層干部思維開闊,能從實現公司長期、穩定、有序經營角度出發,制訂人才培養計劃,管理人才團隊,提升團隊支持公司發展的能力。
在寫到培訓方式的時候,LJ斟酌了下,決定先不寫了,這方面還沒跟老板討論過。
他把這份簡報拿去給老板看,等老板確認之后,他讓老板簽字。
老板不樂意了,說你這是什么意思?
LJ說,就是讓你書面確認的意思,預防以后有糾紛。
老板倒吸一口氣,說,你還真敢講!
LJ說,我不僅敢講,我還敢再提一個要求,這份簡報你仔細斟酌過了再簽,簽字以后,請你壓在辦公桌的玻璃底下,每天看一看,提醒自己,你需要的人是長這樣的,一兩年內都不能再改了。人才培養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又已經成型,要想改變非常困難,需要投入很多時間精力,如果你總是朝令夕改,會導致很多投入付諸東流。
老板黑著臉不說話,過了片刻,說,你把東西留下,我想想再說。
LJ也不催她,放下簡報就走了。
過了兩天,老板把簽了字的簡報交給LJ,問他,接下來你準備干什么?
LJ說,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地做培訓計劃,找課程了,其實人才培養最難辦的就是確認需求,很多培養計劃都是死在需求不清晰或者需求變更頻繁上。
老板說,需求為什么會不清晰?
LJ說,原因很多,公司太大,領導者太多,業務太復雜,管理環境太特殊,等等,組織越復雜,人才培養目標就越難定,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雖然大家都知道綜合型復合人才是好的,但企業需要的綜合型復合人才是什么樣的,沒人能說明白。
老板說,那是大公司才有的毛病,我們公司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LJ接口說,那倒是,我們公司是一言堂,老板說了算,業務單一,就只有一條業務線,人員結構也簡單,管理結構也扁平,雖然有大區校長在,但是作用不大,老板分分鐘可以一手插到底,百分百控制全局,這種公司,只要老板不出幺蛾子,人才目標一般都能設得很清晰,唯一需要預防的是老板出爾反爾……
老板黑著臉,冷冷地看著LJ。
LJ干笑了兩聲,訕訕地說,當然,張總你是不會做這樣的事的,我就是提醒下你。
小結 解析大局觀
以LJ老板定義的大局觀內涵和外延來看,所謂的大局觀,解析其核心意義,近似于經營的深度和寬度。LJ的老板對中層干部的大局觀要求,本質上是對干部經營管理的深度和寬度的要求,善于思考和分析,發現問題和契機,擬訂中長期發展計劃,這是有深度的表現;善于平衡組織需求和部門需求,能完成業績指標,也能兼顧團隊管理,這是有寬度的表現。要在這兩方面與組織取得一致,或者說取得組織的認可,則需要對經營理念和經營戰略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這也是為什么組織的領導者應當參與組織人才培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