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A、MPA、MPAcc管理類聯考邏輯考點解析、實戰與突破
- 社科賽斯教育集團
- 1376字
- 2019-10-31 17:51:03
一、知識點與規則
(一) 關系命題的結構
關系命題在結構上由關系、關系項和量項構成。其中,(1)“關系”又稱關系命題的謂項,是反映對象之間關系的概念;如例句4中的“表揚”,是對象之間存在的關系;(2)“關系項”又稱關系命題的主項,是關系命題中具有某種關系的對象的概念,如例句4中的“老師”“同學”; (3)“量項”是表示關系命題中主項的數量范圍的概念,如例句4中的“所有”。
通過對關系命題結構的了解,我們可知關系命題中的關系項,可以有兩元的,也可以有三元或更多元的。
【提示點】如何區分一個命題是關系命題還是性質命題呢?要看這個命題是否能變形為一個具有相同謂項的性質命題,如果能,則其本身為性質命題,如果不能,其就是關系命題。
例如,甲和乙是老師,可以分析變形為“甲是老師,乙是老師”,是性質命題。甲和乙是同學,就不能分析變形為“甲是同學,乙是同學”,則是關系命題。
【提示點】在聯考中,我們常常討論多元的關系項,但我們通過二元關系來掌握主要的性質,首要掌握的是對稱性和傳遞性。
(二) 關系命題的特征
1.關系命題的對稱性
(1) 關系命題的對稱性
如果對象甲對對象乙具有某種關系,而對象乙對對象甲也具有同樣的關系,那么,這種關系就是對稱的。
例如“張三是王五的朋友”,張三對王五的關系,王五對張三也具有,故是對稱的。這樣的關系,在生活中我們還常常看到:“同學”“配偶”“等于”等,它們都是對稱的。
(2) 關系命題的反對稱性
如果對象甲對對象乙具有某種關系,而對象乙對對象甲一定不具有同樣的關系,那么,這種關系就是反對稱的。
例如“張三比王五高”,張三對王五的關系是高,而王五對張三一定不具有同樣的關系,因此,這種關系是反對稱的。這樣的關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大于”“多于”“老于”“比……多”等。
(3) 關系命題的非對稱性
如果對象甲對對象乙具有某種關系,而對象乙對對象甲可以有同樣的關系,也可以沒有這種關系,那么,這種關系就是非對稱的。
例如“張三贊成王五的觀點”,張三對王五的關系是贊成,而王五對張三不一定具有同樣的關系,可以贊成,也可以不贊成,因此,這種關系是非對稱的。這樣的關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喜歡”“憎恨”“鼓勵”“夸獎”等。
2.關系命題的傳遞性
(1) 關系命題的傳遞性
如果對象甲和對象乙具有某種關系,對象乙和對象丙也有這種關系,那么甲對乙一定具有同樣的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可傳遞的。
例如“張三比王五高,王五比李四高”,那么可以得出結論:張三比李四高。這樣的關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大于”“小于”“等于”“高于”“在……左側”“包含”等。
(2) 關系命題的反傳遞性
如果對象甲和對象乙具有某種關系,對象乙和對象丙也具有同樣關系,那么甲對乙一定不具有同樣的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反傳遞性的。
例如“張三是王五的媽媽,王五是李四的媽媽”,這時我們是不能得到“張三是李四的媽媽”的。因此,這種關系是反傳遞性的。這樣的關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年齡大2歲”“體重多5斤”“是父親”“是兒子”等。
(3) 關系命題的非傳遞性
如果對象甲和對象乙具有某種關系,對象乙和對象丙也具有同樣關系,那么甲對乙不一定具有同樣的關系,這種關系就是非傳遞性的。
例如“張三認識王五,王五認識李四”,這時張三可能認識李四,也有可能不認識李四。因此,這種關系是非傳遞性的。這樣的關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認識”“理解”“相鄰”“批評”“幫助”等。
- 2017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重要主觀題背誦(含關鍵詞)
- 2017年法律碩士(非法學)聯考重要主觀題背誦(含關鍵詞)
- 2015年在職攻讀法律碩士聯考命題分析及考點解析
- 2019年成人高考專科起點升本科《高等數學(二)》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聯考標準化題庫·邏輯分冊
-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聯考標準化題庫·數學分冊
- 2016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英語水平全國統一考試·模擬考場
- 2016年全國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模擬試卷
- MBA、MPA、MPAcc、MEM 論證有效分析:高效思維訓練與應試指導
- 2019年成人高考專科起點升本科《教育理論》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高分指南:邏輯(第5版)
- 2020年考博英語核心詞匯全突破【附高清視頻講解】(上)
- 陳慕澤2016年管理類聯考(MBA/MPA/MPAcc等)綜合能力邏輯精選420題
- 2015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考試綜合輔導
- 經濟學原理 微觀經濟學分冊 考點歸納、習題詳解、考研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