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金融:支付革命
- 叢硯敏
- 5837字
- 2019-11-22 15:22:53
2.1 移動支付的概念及典型應用
支付的3個階段
1.實物支付階段
在人類歷史上,最初出現的交易是通過以物易物來實現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切商品的價值都集中、統一地表現在一些貴金屬商品上,如黃金、白銀。貴金屬黃金或白銀充當了一般等價物,并具有支付工具的職能,這是實物貨幣(commodity money)階段。以金或銀作為貨幣來進行支付,幾乎是所有國家曾經共同的歷史。
2.信用支付階段
支付工具是歷史的產物,其形式的變化和發展始終與商品經濟和信用制度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紙幣(paper-note)的出現是支付發展歷史上的第二次重大變革。紙幣是在信用沒有充分發展的條件下,由國家印制、強行發行并代替金屬貨幣使用的價值符號。從以貴金屬做后盾的紙幣(如當票、銀票等)發展到與貴金屬無關的紙幣,意味著貨幣形式發展到了信用貨幣階段。
3.電子支付階段
當前,支付系統正在進行著一場變革,電子支付系統已經開始部分地取代傳統支付系統,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也在發生變革。一種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儲在計算機中并能通過計算機網絡而使用的資金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電子貨幣”。電子錢包、網絡貨幣的出現不僅從支付方式上進行了變革,而且從貨幣本質上對現代金融理論以及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發出了挑戰。
在電子支付階段,移動支付是下一個風口,最初移動支付會是PC端電子支付的有益補充,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移動支付將會變為主流。
認識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是指用戶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付款的方式,在商業應用領域,我們可以將移動支付認為是手機支付。常見的手機支付方式有短信支付、掃碼支付、指紋支付、聲波支付等。移動支付的過程中,將終端設備、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以及金融機構相融合,為用戶提供貨幣支付、繳費等金融業務。
移動支付主要分為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兩種。所謂近場支付,就是用手機刷卡的方式進行支付,其工作流程是用戶將銀行卡賬戶置于手機內,使用時在商戶提供的感應式POS機上揮動手機即可完成支付。遠程支付是指通過發送支付指令(如網銀、電話銀行、手機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過郵寄、匯款)進行的支付方式,如手機支付寶、掌中充值等屬于遠程支付。

1.近場:NFC支付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信)最早是由飛利浦公司發起,進而由諾基亞等著名手機廠商聯合主推的一項無線技術。NFC 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 RFID 及互聯互通技術整合演變而來,在單一芯片上結合感應式讀卡器、感應式卡片和點對點的功能,能在短距離內與兼容設備進行識別和數據交換。如果將NFC芯片裝在手機上,手機就可以實現小額電子支付和讀取其他NFC設備或標簽的信息。
NFC的短距離交互大大簡化了整個認證識別過程,使電子設備間的互相訪問更直接、更安全且更清楚。通過NFC,手機、電腦、相機、PDA等多個設備之間可以很方便快捷地進行無線連接,進而實現數據交換服務。這項技術最初只是RFID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簡單合并,現在已經演變成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發展速度很快。

NFC支付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即時采用NFC技術通過手機等手持設備完成支付,是一種新興的移動支付方式。支付的處理在現場進行,并且是線下進行,不需要使用移動網絡,而是使用NFC射頻通道實現與POS收款機或自動售貨機等設備的本地通訊。NFC近距離無線通信是近場支付的主流技術,它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交換數據。該技術由RFID射頻識別演變而來,并兼容RFID技術,在中國,NFC技術由飛利浦、諾基亞、索尼、三星、中國銀聯、中國移動、捷寶科技等主推。
NFC支付設備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消費者手持的NFC手機終端和商家所提供的NFC支付終端。
NFC手機是指帶有NFC模塊的手機,市面上常見的NFC手機包括蘋果、三星、HTC、聯想、小米等多個國內外品牌。NFC 支付終端主要包括NFC收款機(NFC POS機)和NFC自動售貨機、NFC讀卡設備等。

2.近場:RFID支付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技術,又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RFID技術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在讀寫器和射頻卡之間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傳輸,以達到目標識別和數據交換的目的。與傳統的條形碼、磁卡及IC卡相比,射頻識別具有非接觸、讀寫速度快、無磨損、不受環境影響、壽命長、便于使用等特點和具有防沖突功能,能同時處理多張電子標簽。其實,在我們身邊RFID技術隨處可見,RFID技術應用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技術變革和新興的行業機會,例如,在門禁、汽車門鎖和安全管理方面,不需刷卡,僅靠感應就可以識別和讀取使用人或對象的相關信息;在金融方面,MasterCard將推出由PayPass提供的RFID感應式信用卡,不需刷卡,便可支付貨款;高速公路上的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也使用了RFID技術。

基于RFID的GPRS 移動支付系統是由移動終端、通信網絡、移動安全交易系統、銀行、應用服務提供商和認證中心共5部分構成。手機終端的RFID技術包括RFID標簽、可運行Java移動支付軟件的手機以及可讀取RFID的POS機。其中RFID卡和RFID POS機屬于RFID子系統。RFID POS機通過RFID技術來讀取用戶信息,并利用PSTN、GPRS 等方式與移動支付平臺相連接。手機用戶能利用 Java 手機移動支付軟件通過 GPRS 網絡與移動支付平臺進行信息互交,最終完成支付。目前,內置RFID技術的手機卡已經集公交卡、購物卡、銀行卡于一身,在未來還將擁有不錯的前景。

3.NFC與RFID技術的主要區別
(1)NFC將非接觸讀卡器、非接觸卡和點對點功能進行整合,匯集在一塊芯片內,而RFID技術則必須由閱讀器和標簽組成,RFID只能實現信息的讀取以及判定,而NFC技術強調的是信息交互。通俗地說NFC就是RFID的演進版本,雙方可以近距離交換信息。NFC手機內置NFC芯片,組成RFID模塊的一部分,可以當作RFID無源標簽使用進行支付費用,也可以當作RFID讀寫器,用作數據交換與采集,還可以進行NFC手機之間的數據通信。
(2)NFC傳輸范圍比RFID小。RFID的傳輸范圍可以達到幾米、甚至幾十米,但由于 NFC 采取了獨特的信號衰減技術,相對于 RFID來說,NFC具有距離近、帶寬高、能耗低等特點。
(3)應用方向不同。NFC更多的是針對消費類電子設備相互通信, RFID則更擅長在長距離識別。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手機作為互聯網最直接的智能終端,必將引起一場技術上的革命,如同以前的藍牙、USB、GPS等,NFC將成為日后手機最重要的標配,通過NFC技術,手機支付、看電影、坐地鐵等都能實現,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遠程支付:第三方平臺的天下
與近場支付不同,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感受最深的移動支付可能是遠程端。當前在手機中使用支付軟件付款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與NFC、RFID技術不同,軟件支付更多的是通過第三方應用支付服務提供商來完成。隨著 Android 與 iOS 系統占據了智能手機的絕大部分份額,遠程移動支付也主要是圍繞這兩種系統展開。此外,商業銀行、通信運營商也在大力發展遠程支付,除了讓手機變身銀行卡以外,使用銀行客戶端類軟件也能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如進行賬戶管理、自助轉賬、信用卡管理、自助繳費、外匯管理等基礎操作。但相對來說,在遠程支付領域,以手機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作為代表的第三方平臺占據著更大的份額。
為什么說移動支付時代已經到來
企業跟上市場的步伐才有可能成功,落后守舊的企業經營模式,就注定做不出符合市場要求的產品;而個人,則必須要跟上企業的步伐,才不會被社會所拋棄。對于一些新興的技術或經濟模式,企業永遠是跑在個人前面,當企業玩到爐火純青的時候,個人可能才真正享受到實惠,從這點上看,在新事物的接觸方面,個人會落后于企業。你可能沒有意識到,或是不甚明了,在第三方企業進行紅包大戰、支付大戰時,連小區門口的社區店都玩起手機支付時,移動支付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在小區門口,有一家社區店,經營日用百貨,店主是從南方來到北京務工的一個青年。筆者曾經跟他聊過天,得知他只有初中學歷(其實是初二就輟學出來闖蕩了),務工幾年后用自己的積蓄在小區里開了這家小店,雖然生意不溫不火,但一家三口的小店在每年都能略有盈余。2014年年底,他店面的門口豎起了一塊大牌子,玩起了手機刷卡支付、手機支付寶支付這種大部分人尚不知道的移動支付模式,一群人圍著他追問什么是手機支付。不管是否能從這種支付方式上獲得更多的收入,至少他想要的一些效果是出來了,大家的注意力被成功地吸引了過去。
在互聯網浪潮襲來時,很多人從大潮中看到了希望。馬云看到了網絡購物渠道,于是產生了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淘寶和天貓商城;馬化騰看到了網絡通信和網絡社交,于是有了騰訊,進而發展出 QQ 和微信;李彥宏看到了信息的搜索,所以有了百度……時至今日,智能手機性能的提高,3G、4G網絡的普及讓網絡訪問速度飛速提升,這都催生了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和成熟,其中就有移動金融,說白了就是移動支付。
2014年春節前夕,以騰訊與阿里巴巴為首的電商巨頭們掀起的廣為人知的紅包大戰,就是移動支付的一種典型玩法。到了2015年春節,紅包大戰的波及面更為廣泛,BAT巨頭以及新浪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全部參與了進來,各家為了搶奪移動支付的市場份額,不惜斥巨資,自損八百也要傷敵一千。以支付寶為例,以前是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讓用戶養成支付習慣,通過紅包則可以找到新的吸引用戶的突破口和機會。
對于微信來說,企業紅包同樣是推廣微信支付的好機會,用戶發紅包、搶紅包、提現或者消費,都需要用到微信支付功能。可見,微信與春節聯歡晚會的聯合發紅包將會給微信支付帶來更多的用戶。
在2015年春節期間,紅包戰線蔓延到的用戶群體更為廣泛,商業化程度偏弱的手機QQ,也確立了自己的預期目標。第一,要讓收紅包的用戶在春節期間能夠主動發紅包,從而把 QQ 用戶的錢包盤活,把活躍度帶起來,促進用戶使用基于手機 QQ 的移動支付;第二,與微信、支付寶的用戶相比,手機 QQ 的覆蓋面有所不同,希望在三四線城市滲透、下沉,并以此調動起那些活躍度低的群。
BAT 巨頭在互聯網方面的動作,對當前或即將興起的新型商業模式、金融模式具有風向標的作用。
百度——移動搜索,解決用戶的信息需求,是流量入口。
騰訊——即時通訊,解決用戶的溝通需求,是社交關系平臺。
阿里——電子商務,解決用戶的消費需求,是主要網絡購物平臺。
從流量入口到社交平臺,再到購物平臺,分布于互聯網三個不同方向的巨頭紛紛搶奪第三方平臺移動支付的市場份額,這足以說明移動支付的時代真正到來了。
其實,之前我們所說的這一切,都只是移動支付領域的冰山一角,因為移動支付所涉及的領域太多了。這個“多”有兩層含義,第一個“多”,從社區店到大型購物商場,從家庭買水買電到電子閱讀,從紅包大戰到手機理財……如此多的應用,其實都是移動支付。第二個“多”主要是指在國內的移動支付產業鏈上,附著了太多的利益相關行業、企業,有移動、聯通、電信等通信運營商,有各大商業銀行,還有第三方平臺,不用啰唆,掐指一數你就知道有多少企業必然會染指移動支付這塊互聯網領域的新藍海。
前文提到當前已經進入了移動支付時代,并舉了兩個案例:社區店的手機支付和第三方平臺的紅包大戰。你可能意識不到,其實早在幾年前,移動支付就已經深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通信運營商 早在2010年左右就推出了手機閱讀類業務,如電信的天翼閱讀、聯通的沃閱讀,在這類閱讀平臺內,資費是通過手機直接扣費,這是一種手機支付的基本形式。
第三方平臺 手機支付寶、手機財付通等。
商業銀行 如建行、工行、農行與招行等均推出了自己的手機銀行 App,可以實現多種移動支付功能,解決銀行用戶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小問題。
案例1:“現代醫院”移動支付
“掛號排隊、看病排隊、繳費排隊”一直是當前許多高水平醫院的顯著特征,通常看一次小病,就要耽誤大半天的時間,許多病癥還需要提前數日預約。這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就醫體驗,遍布各大知名醫院門口的黃牛黨讓這一問題變得更加突出,而利用移動終端強大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2015年2月份,作為全國知名的三甲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中國銀聯合作推出了“現代醫院”綜合支付服務。將繳費過程交給移動支付,并與傳統的掛號、診療、檢查、取藥等環節無縫對接。
以往患者只能在開診時間去醫院窗口掛號,然后不得不在醫院長時間候診。銀聯“現代醫院”綜合支付解決方案改進了原來的掛號操作,患者需要就診時,無論是在家或單位,只要拿出網速較快的智能手機,就能隨時隨地輕松預約醫院的門診時間,并按預選時間直接到門診區簽到候診,省卻了原有的艱難掛號流程。患者就診結束后,醫生輕點鼠標,所有費用支付便在開出檢查單和取藥單時同步完成,以往煩瑣的多次繳費環節都不再出現,患者可直接進行檢查、取藥。
中山醫院的“現代醫院”功能,只需用戶通過App或醫院內隨處可見的自助機器完成賬戶注冊并綁定銀聯卡即可,其他工作都由銀聯及醫院的后臺自動實現。為了照顧不太熟悉智能手機的用戶,主賬戶還可以為自己的親人注冊開通家庭賬戶,代為完成預約、付費等操作,讓老人也能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便捷。

案例2: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提升大賣場的工作效率
去大型連鎖超市購物,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噩夢。為什么呢?因為女朋友或太太總是看來看去,相關的不相關的都要探個究竟,這是一方面;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在結賬處總是排著長龍,可能要耗費半個小時的時間才能買單完畢,而如果可以增加手機刷卡的支付方式,店員可以免去大量因找零而耽誤的時間,加快結賬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當前,移動POS機已成為超市、零售店、服裝店、專賣店、餐飲等行業不可缺少的支付方式,這是移動支付領域近場支付的一種典型應用。此外,現在很多人外出都不會帶太多現金,一個是不方便,再一個是從安全的角度考慮。那么實體商場、超市、餐館等要想吸引這類人消費,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店鋪支付端安裝移動POS機,能刷銀聯卡,這樣客戶購買你商品的概率就比別人大得多。據有些調查顯示,部分商戶通過安裝移動POS機可使銷售額增長40%。
案例3:紅包大戰所產生的資金沉淀
互聯網巨頭掀起紅包大戰,分攤到用戶身上,雖然錢不多,但仍然得到了切實可見的實惠。但應該注意,部分用戶搶紅包其實圖的就是熱鬧,搶到的紅包未必能夠盡快提現,并且有些用戶會慢慢忘記曾經搶到的紅包。
提現時間的后移,或是不進行提現,都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大量零散移動支付端資金的沉淀,聚少成多,最終可能會有多達數億的資金。所以外界會對騰訊、阿里等巨頭提出“存在非法吸儲嫌疑,侵占用戶利息收益”等質疑。騰訊方面正在研究如何讓用戶獲得沉淀資金的利益收益。騰訊負責人披露,2014年沉淀資金其實不大,因為羊年春節的火爆,目前沉淀資金確實比較大。“讓用戶分享收益,這在技術上并不難,我們應該設計出能夠實現的解決方案。”
不可否認的是,長期沉淀的移動支付端資金,一定會給發起紅包的企業帶來相對可觀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