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從復員到解放初期的經濟學系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日本投降,梅貽琦委派陳岱孫主持清華校產接收委員會,經過一年艱苦努力,大致恢復被日軍嚴重破壞的清華校園。1946年5月,清華師生分批北返,10月開學。梅貽琦在1947年4月25日的《清華校友通訊》復員后第二期上,介紹了復員后的經濟學系:“勝利后本系隨本校于(民國)三十五年秋季復員,學生除西南聯合大學經濟系原來學生志愿轉入本校者外,尚有北平大學分發來校二三四年級生,三十五年秋季招收之研究生,本科二三年級轉學生,及一年級新生,人數激增,遠超戰前。”

復員初期,條件艱苦,“師資設備兩感缺乏”,許多教授應聘別處,圖書期刊等在戰亂中損失嚴重,后來趙人儁、劉大中、張傚彬、趙錫禹等充實到師資隊伍中,才使課程得以順利進行。當時堅持的教學方針,依然是“教學研究并重”, “在教學方面,以同時兼顧理論與應用人才之養成為目的。在研究方面,則除各位教師以個人興趣作自由研究外,擬側重與國情有關問題之探討;且若問題性質較為廣泛,并希望能與其他社會科學各系協同進行,以收綜合貫通之效”。

復員以后,清華大學的規模擴大,共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學系和23個研究所,學生2300多人,比戰前增加一倍。法學院除政治、經濟、社會三系外,恢復法律學系。由于三校分別復員,經濟學系的師資和課程有所減少,但全系開出課程仍達22門。

1948年12月,清華園先于北平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清華大學以后,由葉企孫為主席的校務委員會主持校務,院系有所調整,師生也有增加,共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22個學系,學生2500人。法學院撤銷法律學系,陳岱孫繼續擔任法學院院長、經濟學系主任。經濟學系成立教學改進委員會,明確教學任務和教學方針,以馬列主義原則改進課程內容,精減不合理的課程,每門課程都建立任課教師與學生代表組成的教學小組。根據學校統一安排,取締國民黨“黨義”課,開設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等政治課。暫停原有的經濟學概論,新開一學年的政治經濟學。

根據新民主義建設需要,經濟學系分為會計、統計、財政、金融4組,并計劃逐步分為4系。同時,與貿易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建立密切聯系,派出師生參加有關工作和重要會議,搜集所需資料。經濟學系還與人民銀行合作,建立兩年制的銀行專修科,為各級人民銀行培養急需的金融干部。

從1926年到1952年,清華老經濟系在26年中共有畢業生1524人,占老清華全部畢業生的20%,在全校各學系中最多,也居全國經濟學系前列。全國解放初期,工學院學生迅速增加,教育部并規定三、四年級同時畢業,經濟學系畢業生比機械、電機、土木系少,但在老清華時期的畢業生總數仍然最多。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從綜合性大學變為多科性工業大學,經濟學系先調到中央財政經濟學院,第二年分別轉往北大和人大,只留下少數教師作為基礎,組成政治經濟學教研組,負責全校學生的公共政治課教學。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才以政治經濟學教研組、企業組織與計劃教研組的部分教師為骨干,成立經濟管理工程系,1984年又在這個系的基礎上成立經濟管理學院。

此外,國立清華大學也于1955年在臺灣新竹復校,1964年恢復大學部,目前有7個學院、17個學系、19個研究所。經濟學系是第一個設立的社會科學學系,原屬人文社會學院,現屬科技管理學院,有專任教師17人,本科兩個班,可授予學生、碩士、博士學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卫辉市| 香格里拉县| 新乡县| 原平市| 达拉特旗| 吉木乃县| 成都市| 梅州市| 五常市| 敦煌市| 郁南县| 英山县| 青海省| 兴海县| 牙克石市| 阳山县| 东港市| 临沧市| 宜都市| 怀集县| 阿克苏市| 高碑店市| 金门县| 金沙县| 临洮县| 米脂县| 甘德县| 广东省| 修文县| 陈巴尔虎旗| 旌德县| 遂川县| 万载县| 汤阴县| 龙口市| 平远县| 崇阳县| 阳谷县| 武汉市| 杨浦区|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