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仙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謝青云譯注
- 1833字
- 2019-02-28 16:03:24
巫炎
【題解】
本篇主要是講述以房中術而成仙的巫炎的故事,兩漢間方士們的所謂修仙道術,房中、服食、吐納為三大主要流派。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時,也是通過房中術為人治病來招攬信徒。從現存的《上清黃書過度儀》中看出,他們的房中修煉,其實包含了存思、吐納、禹步、掐訣、念咒、祈禱等細節,所以是對早期方士們所用的房中術的進一步改造。
葛洪本人對房中術令人成仙一事并不認可,他在《抱樸子·內篇·微旨》中說“夫陰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其理自有極,安能致神仙而卻禍致福乎?”所以葛洪認為房中術的意義主要在于“或以補救傷損,或以攻治眾病,或以采陰益陽,或以增年延壽,其大要在于還精補腦之一事耳”(《抱樸子·內篇·釋滯》)。意思是房中術有治病延年的功效,因為房中術能做到“還精補腦”,但是單憑房中術是不可以成仙的,所以他又接著批評說:“一涂之道士,或欲專守交接之術,以規神仙,而不作金丹之大藥,此愚之甚矣。”(《抱樸子·內篇·釋滯》)
葛洪雖然認為房中術不能使人成仙,但是他也同時認為知曉它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抱樸子·內篇·微旨》),而且對于想得道成仙的人,“雖服名藥,而復不知此要,亦不得長生也”(《抱樸子·內篇·釋滯》)。就是說雖然成仙最終要靠服丹藥,但是如果不知道房中術,也是不能成功的。同時因為“此法乃真人口口相傳,本不書也”(《抱樸子·內篇·釋滯》),就是說房中術事涉隱秘,它的方法書中往往不記載,所謂“玄素、子都、容成公、彭祖之屬,蓋載其粗事,終不以至要者著于紙上者也。志求不死者,宜勤行求之。余承師鄭君之言,故記以示將來之信道者,非臆斷之談也”。所以葛洪才把這些精通房中術之人的事跡記錄下來,用來告訴將來那些求道的人,確實有房中術這么一回事。上文中提到的“子都”,就是本篇的巫炎。
巫炎,字子都,北海人也[1],漢駙馬都尉[2]。
武帝出,見子都于渭橋[3],其頭上郁郁紫氣高丈余。帝召問之:“君年幾何,所得何術,而有異氣乎?”對曰:“臣年已百三十八歲,亦無所得。”帝詔東方朔[4],使相此君,有何道術。朔對曰:“此君有陰道之術[5]。”武帝屏左右而問之[6]。
子都對曰:“臣年六十五時,苦腰痛腳冷,不能自溫。口干舌苦,滲涕出,百節四肢疼痛,又痹不能久立[7]。得此道以來,七十三年,今有子二十六人,身體強勇,無所疾患,氣力乃如壯時。”
帝曰:“卿不仁,有道而不聞于朕,非忠臣也。”子都對曰:“臣誠知此道為真,然陰陽之事,宮中之利,臣子之所難言。又行之皆逆人情,能為之者少,故不敢以聞。”帝曰:“勿謝,戲君耳。”遂受其法。
子都年二百歲,服餌水銀,白日升天。
武帝頗行其法,不能盡用之,然得壽最長于先帝也。
【注釋】
[1]北海:今山東昌樂。
[2]駙馬都尉:古代官職名,漢武帝時始設置,駙馬都尉掌副車之馬。皇帝出行時自己乘坐的車駕為正車,而其他隨行的馬車均為副車。正車由奉車都尉掌管,副車由駙馬都尉掌管。駙,即“副”。
[3]渭橋:古代長安附近渭水上橋梁的統稱。
[4]東方朔:漢代著名文學家。詳見《王興》篇注。
[5]陰道之術:即房中術。
[6]屏(bǐng):屏退,排除。
[7]痹(bì):中醫指由風、寒、濕等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的病。
【譯文】
巫炎,字子都,山東北海人,曾任漢代駙馬都尉一職。
漢武帝出巡,在渭橋碰見他,看他頭上有一丈多高濃濃的紫氣。武帝召他過來問他:“您多大了,得到過什么道術,頭上竟然有奇異之氣?”巫炎回答說:“我已經一百三十八歲了,也沒有學到過什么道術。”武帝把東方朔叫了過來,讓他給巫炎相面,看看他有什么道術。東方朔看完后回道:“這個人會房中術。”武帝就把身邊的人支開了再問他。
巫炎對武帝說:“我六十五歲時,得了腰痛腿冷的毛病,身體一直不能回暖。嘴里發干、有苦味,鼻涕也不由自主地往外流,全身關節四肢都疼,又感到身體麻木,不能站立太久。學了這個道術以后,又活了七十三年,現在有二十六個兒子,身體也很強壯,什么病也沒有,還跟年輕時一樣有力氣。”
漢武帝說:“您不夠仁義啊,有這樣的道術卻不告訴我,看來不是個忠臣啊。”巫炎回道:“我心中知道這個道術是有效的,但是男女之間的事,對皇宮里來說關系非同小可,這是我無法告知您的原因。而且,施行這個有違世間道德倫理,能做到的很少,所以不敢跟您說。”漢武帝說:“不用解釋道歉,我跟您說著玩的。”于是就學了他的方法。
巫炎到二百歲的時候,服食水銀,在白天飛升上天了。
漢武帝也經常用他的方法,只是無法完全按他說的去做,但是壽命和之前的幾位皇帝比是最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