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書三國演義(二)群雄逐鹿
- 連麗如口述 李濱聲插圖
- 10219字
- 2019-02-28 15:47:05
第三十六回 漢獻帝移駕許都

獻帝身陷絕境,孟德師出有名。遷都河南許郡,曹魏大業初成。
這幾句開場詩已然把意思全都說清楚了。曹操進京勤王,保著漢獻帝劉協劉伯和遷都河南許昌,從這時候起,曹魏大業開始建立了;從這時候起,漢朝不姓劉,就該姓曹了。所以說,曹操兵進洛陽勤王是非常成功的一件事。前文書說了,曹操占的頭一個天時是兗州破黃巾,得了三十萬青州兵;第二個天時就是進京勤王。董卓也進京勤王,為什么失敗?董卓不能跟曹操比。董卓是奉大將軍何進傳的檄文詔書,指揮人馬進京勤王,借機會奪取朝中的勢力,而且董卓殘暴不仁。至于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禍亂朝綱,就更不用比了。曹操則不然,曹操進京勤王,不是劫駕,而是保駕。本來曹操在山東,眼望都城,窺伺九五,結果機會來了,而且是皇上下的詔書,名正言順帶著二十萬大兵進京勤王,能不成功嗎?又趕上漢獻帝在洛陽饑寒交迫,沒吃的,沒喝的,沒權力,連正經睡覺的地兒都沒有,這時曹操來了。曹操的人馬到了洛陽,戰敗李傕、郭汜,漢獻帝封他為司隸校尉,假節鉞、錄尚書事。大隊人馬扎在洛陽城外,董昭奉天子之命來見曹操,建議他遷都到河南許昌。這對曹操太有利了,對漢獻帝太沒利了。本來劉協到了洛陽之后馬上改年號為建安,是希望在洛陽定都,使天下重新安寧,從這兒開始再崛起,國家再昌盛。但董昭這一建議正中曹操下懷,因為洛陽不歸曹操管,許昌歸曹操管,上人家的地盤就不如回歸自己的地盤了。曹操第二天馬上見漢獻帝請示,說洛陽已然沒法兒修葺了,荒廢了,而且轉運糧食很不方便,但到了許昌,要糧有糧,要錢有錢,由魯陽運送糧草也非常方便。漢獻帝沒辦法。同時董昭給楊奉、韓暹寫了信,安慰安慰,讓他們別再參與朝政了。漢獻帝答應了,曹操這才保著劉協遷都。所以說曹操的第二個天時占得太好了。從這時開始,漢獻帝就得聽曹操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我要挾著天子來命令天下諸侯,大權在握。
曹操保著漢獻帝離開洛陽沒多遠,迎面來了一支隊伍,正是楊奉攔住去路,大將徐晃徐公明催坐下馬,掌中大斧,上前叫戰。許褚與徐晃大戰五十回合,不分輸贏勝敗。曹操在陣中就看上徐晃了:這員上將怎么歸楊奉了?要是歸我多好啊。“來,鳴金收兵。”曹操的人馬撤回來了。回到營中,曹操問計于眾文武,如何收降徐晃。行軍從事官、謀士滿寵滿伯寧往前一邁步:“主公,我跟徐晃徐公明有一面之交。如果您真愛他,我扮成小卒,今夜晚間趁虛混入楊奉的大營去見徐晃,勸他前來歸降主公,同創大業。”“好,那就請伯寧辛苦一趟。”“遵命。”
書不說廢話。滿寵滿伯寧回到自己的寢帳,改扮成一個小卒。滿寵可不好改扮,因為他是個大胖子。要是像梁彥說的徐方(《明英烈》中的人物,身材矮小),就好辦了,“噌”,躥進去了;小矬子郅君章(《東漢演義》中的人物)也行。這位可不行,滿寵是個大胖子,長得還挺富態,喬裝改扮,想辦法混到楊奉的軍中。等摸到徐晃的寢帳,什么時候了?天已然晚了,軍營中已然掌上燈光了。滿寵躡足潛蹤來到帳帷這兒,掀開一看,徐晃在桌案前秉燭而坐,點著蠟燈,一只手扶桌案,另一只手捋長髯。干嗎呢?沉思。書中交代,徐晃不是沒有頭腦。今天在兩軍疆場跟許褚許仲康殺了五十個回合,然后曹操突然鳴金了,那么如果今天打了勝仗,楊奉劫回皇上來,自己應該怎么辦?助楊奉劫駕,對還是不對?徐晃是個有頭腦,有心胸的人,一直在想最近發生的這些事。突然燈影一晃,抬頭一看,從帳門口走進一個人來,徐晃慢慢可就站起來了。滿寵滿伯寧邁步走到徐晃面前:“故人別來無恙?”“哎呀,先生莫非是山陽滿伯寧嗎?”“正是。”“來來來,請坐。”徐晃心想:兩個人雖是朋友,但沒什么深交,現在兩軍陣前滿寵突然夤夜之間來見我,他可是滿肚子的學問,干嗎來了?
徐晃張嘴就問:“先生這是從何處而來?”“公明將軍,今天在兩軍疆場見你跟曹公手下大將許褚大戰五十回合,心有所感,有一言必須面對將軍陳述,所以今夜冒死而來。”“哦……”徐晃一捋胸前的黑胡須,兩只眼睛看著滿寵,聽明白了:冒死而來,他肯定是曹操手下的人,肯定是為曹操而來。“既然有話,就請伯寧先生講在當面。”“公明將軍,你胯下馬,掌中大斧,縱橫天下,無人能敵,而且將軍名聲在外,在萬歲駕前立下了汗馬功勞。你有這么大本事,我想問問你,為什么要在楊奉、韓暹手下為將?他們不是立業之主啊。再說,而今曹公要保萬歲遷都到河南許昌,曹公乃天下英雄、立世之主,誰不知道他禮賢下士,愛才如命啊?公明將軍,兩軍疆場曹公見你武藝高強、人品出眾,不忍派將傷你,所以才鳴金收兵。回到營中之后,特命我前來相約,請公明將軍身入曹營,與其共成大事。不知公明將軍意下如何?”
您看,說話也得會說,得看對方是干什么的,看對方愛聽什么。滿寵滿伯寧說話就很有分寸。徐晃聽完這番話,“沉吟良久”,這是《三國演義》原文。徐晃低頭一想:我胯下馬,掌中大斧,上陣臨敵是大將之勇,自己怎么回事兒還不知道嗎?滿寵責備我不應該在楊奉、韓暹手下,他們不是立業之主。確實,韓暹原來是白波帥,現在等于流寇;楊奉原來在李傕手下身為騎都尉,他們折騰不出什么來,成不了大事,我在他們手下為將,可惜了。滿寵說得對,而今曹操率領大隊人馬進京勤王,保著當今萬歲遷都,曹操手下文有謀臣,戰有武將,禮賢下士,名揚四海。現在曹操愛我,如果說他想要置我于死地,就算我再勇,曹操手下有的是能人,不管用計策,還是用武力,打算要我徐晃這條命也不是什么費勁的事兒。之所以曹操不忍派將傷我,就是要收降于我,共成大事。
徐晃徐公明知道滿寵說得對,但徐晃是個正人君子,大仁大義。徐晃想了半天,長嘆一聲:“唉!伯寧先生,你說得太對了。可我在楊奉、韓暹手下已然很長時間了,他們是主,我是臣,相處好幾年了,不忍離之。”這就是徐晃的仁義所在。我知道他們兩個人成不了大事,可這么多年的感情了,我不忍離開。“哎。”滿寵站起身形,往前走了兩步,手扶桌案。“公明,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意思是告訴徐晃:“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你得看這個人可保不可保,他能不能當你的主人,你能不能做他的臣下。按現在話說,您得看看這個公司的董事長怎么樣,我應不應該保他,幫著他創事業。要是遇到可保的主人,你不保,錯過了這個機會,那可就是你的不對了。滿寵緊跟著又說:“公明,大丈夫在天地之間,要想成名于天下,可要三思而后行。”又催了一句。徐晃點了點頭:“好吧,愿從伯寧先生之言,前去投奔曹公。”“好。”徐晃想明白了。
甭說徐晃,就說現在的孩子從小念書,已然沒什么寒窗之苦了。當然,遠在山區,家里條件不好,又要伺候爹媽,又要打工上學,那還是很苦的。但大部分在城里生活的孩子,都是爹媽哄著,上學開車送,放學開車接,沒什么寒窗之苦。念完小學念初中,念完初中念高中,然后爹媽把房子都賣了,供他出國。有心之人學得了博士,回來創業。創業創業,要想創下一番事業,不能糊里糊涂就創業,您得知道自己適合干什么,應該干什么,瞄準市場如何運作,怎樣才能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創出事業,我做董事長;做不了董事長,但我有技術,那我就可以保著一個人,為他的公司服務,憑能耐讓這公司發達,讓人家都知道這公司缺了我不成,我是這公司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大丈夫要有志氣,沒志氣活著干嗎呀?爹媽給送出去了,在外頭逛一溜夠,錢花完了,回來了:“媽,我海歸。”海帶吧!(注:包袱兒)這爹媽也真是吃飽了撐的。現在這樣的爹媽真不少。我在新加坡有個好朋友,一對夫妻,男的帕金森病;女的英文非常好,在廣播公司廣告部工作。當初我在“麗的之聲”說書,她是公司里英文最好的。兩口子省吃儉用,買的大房子,養活個兒子,送他上美國。這兒子說:“我喜歡音樂。”嗬,架子鼓什么的都買齊了。打電話找他找不著,滿世界玩兒去,最后也沒畢業。既然你學音樂,那創作的曲子給我寄來一個,也不知道他上哪兒抄一個,反正他媽他爸也不懂。這一大摞譜子,還給我看呢。一年、兩年、三年……老要錢老要錢,兩口子把大房子賣了,剩下小房子;小房子也賣了,最后剩下個兩居室。男的帕金森病,死了;女的呢,丈夫死了,又老跟兒子著急,最后得癌癥也死了。孩子回來了,沒吃的沒喝的,現在當保安呢。所以說大丈夫活在世上,闖蕩事業,不能辜負國家,不能辜負父母,最起碼也得對得起自己,總不能白來世上吧?
徐晃徐公明明白,自己從小練功,投明師訪高友,十八般兵器件件精通,兩軍疆場上陣臨敵打仗,我能立下汗馬功勞。但是我保誰?楊奉、韓暹沒出路。滿寵這一說,徐晃腦海中有了曹操的形象:我跟著曹操能夠闖蕩事業,我也能成為曹營中一員大將,讓天下人皆知我徐晃徐公明。因為徐晃很清楚,自己不是立業之主。有的人糊涂,說我想當董事長,可您沒那么大本事,就別當。自己有多大本事,必須要審時度勢。提起審時度勢,我這人也愛管閑事兒。看北京電視臺評論國足,主持人也不知道怎么介紹的,說應當“審時度(dù)勢”,這還是北京電視臺體育頻道,前些時候說中國足協有些領導人“身陷囹圄(lìng wù)”。我真有心去見見臺長,跟他說說:“您好好培養培養他們吧,這些主持人應該提高文化水平。”我們說評書的念錯了,馬上就改。現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都在提高,自個兒應該干什么,心里得知道,得明白。
徐晃徐公明想明白了,站起身形:“伯寧先生,我愿隨公前去扶保曹公。”“好,既然如此……”滿寵滿伯寧把聲音放低了:“公明,能不能就此取楊奉、韓暹的性命,提頭面見曹公,立此蓋世之功?”“啊?”徐晃一聽,不由得往后倒退了好幾步:“以臣弒主,大不義也,吾決不為。”這要是呂布,就干了,呂布當時就去。“您等著我,我去提溜人頭。”然后去找楊奉、韓暹,“噗,噗”,把人頭砍下,提溜過來,跟著滿寵走了,那是呂布。咱們說的是徐晃。徐晃說得清楚:我是臣,他是主,我可以離他而去,合則留,不合則去。但你讓我殺了他們去保曹操,那我可不干,這不是大丈夫應該辦的事。所以您聽《三國》,也得看這人的品行。關云長在曹營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張遼張文遠,另一個就是徐晃徐公明。徐晃的人品好,大丈夫之所為。現在距離三國年代已然近兩千年了,人們的頭腦越來越復雜。比方說從這個公司跳到那個公司,把這個公司的機密掏出來往那邊一送,然后在那邊得一高薪,這樣的人還真有。所以說徐晃徐公明是大丈夫。“若如此,不敢從也。”你要是讓我辦這事兒,我就不去了。“哎呀,我也是試探公明,公真義士也。請。”“好,略候。”
書不說廢話。徐晃徐公明帶著十幾個心腹,預備好馬匹,跟滿寵離開楊奉的這座大營,走了。時間不大,楊奉就得報了:“徐晃帶著手下心腹離營而去。”“怎么走的?”“來了個胖子,當兵的,有點兒面生,進了徐將軍的寢帳。兩個人嘀咕了半天,后來就一起走了。”“哦……”楊奉氣壞了,馬上頂盔貫甲,罩袍束帶,拴扎什物,全身披掛整齊,點齊五千精兵。“追!”“徐晃,你哪里走!”當兵的手里舉著燈球、火把、亮子、油松,照夜如同白晝,老遠就看見了。徐晃聽見聲音一回頭,還沒說話呢,就聽四面八方“叨叨叨”,炮聲響起來了。楊奉一勒馬,再往前看,曹營的兵將從四面八方就圍上來了,自己面前一支人馬,當中大旗之下,曹操全身披掛,掌中一口寶劍。“楊奉,曹某在此等候多時了。殺!”“叨叨叨”“殺呀……”“嘩……”曹兵往上一涌,曹操手下十幾員大將直撲楊奉。楊奉沒辦法,打不過,只得撥轉馬頭,帶著兵將找到韓暹,兩個人走了。哪兒去了?投奔袁術去了。曹操如何處置楊奉、韓暹,后文自有交代。滿寵帶著徐晃來到曹操面前,甩鐙離鞍下馬,跪倒在地。曹操下馬相攙,然后共同回營,厚待徐晃,徐晃從此就保了曹操。您看,這書說得多快,這叫“有書則長,無書則短”。至于徐晃將來立下什么功勞,咱們慢慢再說。
就這樣,曹操帶領人馬也沒再去追楊奉、韓暹,保著漢獻帝劉協來到了河南許昌。到了許昌之后,造皇宮殿宇,立宗廟社稷,蓋省臺司院衙門,修城郭府庫。劉協劉伯和有了宮殿,升殿辦公,這時曹操可就變了,我曹操要獨掌朝中大權了。曹操這回不用請示皇上,自封為大將軍、武平侯。大將軍,顧名思義,在朝中掌握大權,尤其是兵權,位置在三公之上。尤其是東漢末年,大將軍的權力非常大,可以調動全國軍馬。曹操封自己為大將軍,朝中賞功罰罪,都由曹操一人處理。誰有功,誰有罪,應當怎么辦?我曹操說了算,這就叫一人當政。曹操手下的人都有官職,第一大謀士荀彧荀文若封為侍中、尚書令。前文書說過,侍中就是伺候皇上的,在皇上的身旁左右,可以隨便出入宮禁,皇上的起居飲食他都知道,而且能替皇上做主。您想,在皇上身旁,又是曹操的人,他權力小得了嗎?尚書令前文書已然講過兩回了,尚書臺如同今天的國務院,錄尚書事相當于國務院總理,尚書令就相當于常務副總理。皇上有權的時候,你聽皇上的;現在受命于掌權者。誰?曹操,曹操可以直接指派他,那他就是曹操安插在皇上身邊的侍中、尚書令,出入宮廷,掌握朝權。荀彧的侄子荀攸被封為軍師。這一點得解釋解釋。原來我都糊涂,后來查閱了許多歷史資料,我才知道,軍師的級別是很低的,五品。諸葛亮身為軍師,都說諸葛軍師諸葛軍師,其實這就是一個愛稱,軍師沒有多大的權力;諸葛亮的官職實際是軍師兼中郎將,軍師中郎將,后來是丞相錄尚書事,光一個軍師可沒多大權力。荀攸就是軍師,五品。
曹操把荀彧、荀攸安排好了,然后是郭嘉。曹操最喜歡的就是年輕有謀的郭嘉郭奉孝,給他立了一個官職,叫司馬祭酒;劉曄劉子陽被封為司空掾曹。您要查歷史資料,這兩個官職都是曹操設的,而且不叫司馬祭酒,叫軍師祭酒或軍謀祭酒。實際這兩位就是參與軍謀,給曹操出主意的。另外,曹操立毛玠、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就是管理農業的。曹操曾說過:“要不是我安定天下,得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掌握中原大權后,廣屯田,興水利,辦義學。曹操設的典農中郎將,其中任峻就是搞屯田的;毛玠既是戰將,又是謀士,和任峻一起為典農中郎將,催督錢糧,將來屯田的事情就交給任峻了。程昱程仲德也是謀士,被拜為東平相。給曹操出遷都主意的董昭,還有一個叫范成的,被封為洛陽令。大胖子滿寵滿伯寧是許都令,也就是許昌國都市的市長。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身為將軍,呂虔、李典、樂進、于禁、徐晃都是校尉,許褚和典韋是都尉。
曹操手下文有謀臣,戰有武將,從這時開始,朝廷大權歸于曹操。正如開場詩所說,曹魏大業從這時開始就形成了。而曹操獨斷專行,你漢朝的皇上就得聽我的。就像后來隆中對劃分天下大事,諸葛亮跟劉備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以爭鋒。”你不能跟曹操打,打就打敗仗。劉備劉玄德在沒見著諸葛亮以前,有點兒兵就跟曹操打,結果打一仗敗一仗,后來實在沒辦法,到荊州投奔劉表。自打見著諸葛亮,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話,才發展起來。按照諸葛亮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經濟路線,劉備劉玄德才謀得三分之一的天下。如果劉備老聽諸葛亮的,歷史恐怕就改寫了。后來劉備在西川當了皇上,不聽諸葛亮的了。尤其關云長,坐鎮荊州,不聽諸葛亮的,結果失敗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備這個人喜怒不形于色,雖然家里是賣草鞋的,但終究是漢高祖的二十一世玄孫,胸懷大志;但關云長和張飛就不一樣了。張飛是個財主,為什么張飛鞭撻士卒?他之前揍人揍慣了。關云長呢,是個純粹的農民,但他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他看不起士大夫,你有文化,你是知識分子,他看不起你,對諸葛亮都有抵觸情緒。所以關云長沒事兒的時候,秉燭達旦,在燈下觀書。看什么書?喜讀《春秋》。為什么?補充文化知識。張飛就不一樣了。關云長傲上而不忍下,底下人不欺負;欺強而不凌弱,你比我橫,我跟你干。張飛不是,喝醉了酒鞭撻士卒。出身不一樣,脾氣也不一樣,但這兩個人是真聽劉備的,劉關張義氣長存。
曹操封完官職之后,把手下所有謀士、戰將全都請來,大家給曹操施禮,然后往兩旁一退。曹操一抱拳:“眾位將軍、列位先生,現在萬歲已然遷都到許昌,大事已定。而今曹某所擔心的就是徐州。想那劉備劉玄德帶著關云長、張飛,由打平原縣到徐州,陶謙陶恭祖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劉備坐鎮徐州,但他并不是實授徐州牧。一個小小的平原縣令管理徐州,掌握大權,曹某心實不甘。再加上呂布胯下馬,掌中畫桿方天戟,借陳宮之謀,趁我兵發徐州之時,抄了我山東老家。我回到山東之后,倚仗眾位先生出謀劃策,眾位將軍戰場殺敵,把呂布戰敗,呂布逃到徐州投奔了劉備。現在我已探明,呂布在沛縣屯兵,和劉備成為掎角之援。眾位將軍、列位先生,徐州是戰略要地,倘若劉備跟呂布勾結在一起,進攻許昌,終為后患。我想除去呂布,除去劉備,不知眾位有何妙計?”
這些武將還好說,只知道曹操要滅劉備,要滅呂布;而這些謀士心里都明白。為什么曹操的心里老惦記徐州?您看,哪部評書差不多都要說到徐州,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在山東兗州起事,兗州前邊就是徐州。曹操現在在許昌,兗州如果出了事兒,對于曹操是很大的威脅。如果徐州歸了曹操,前有徐州,后有兗州,打起仗來曹操就不會腹背受敵,所以曹操必須要把徐州拿過來。什么替父報仇,罵劉備,都是瞎掰,從曹操的戰略思想上說,必須要把徐州拿下來。現在是誰管理徐州呢?劉備。劉備可不是朝廷封的,是陶謙陶恭祖三讓徐州,陶謙把徐州讓給劉備的。呂布打了敗仗去徐州投奔劉備,現在在沛縣屯兵。呂布好惹嗎?胯下赤兔千里馬,掌中畫桿方天戟,天下第一的武將,再加上陳宮之謀,現在又加上劉關張弟兄,劉備也不是好惹的呀。徐州要糧有糧,要餉有餉,要兵有兵,跟小小的平原縣可不能比。劉備跟呂布勾搭在一起,那是我曹操的心腹之患。倘若兩個人勢力養成,要來打我許昌,怎么辦?必須滅之。
荀彧剛要說話,大將許褚挺身而出:“主公給我五萬大兵,兵發徐州,取劉備、呂布項上人頭,獻于主公。”荀彧荀文若說:“許將軍,你雖然勇猛,主公給你五萬大兵也不難,但你要知道,劉備不好惹,且呂布武藝超群,又有陳宮之謀。五萬大兵到了徐州,將軍有勇缺謀,不見得能夠得勝而歸。”“啊?看不起我?”許褚不愛聽了。荀彧說得好:你有勇無謀。曹操馬上用手一指:“慢慢慢,仲康少待。文若,莫非還有良策?”“主公,我有一條計策,叫‘二虎競食’之計。”“哦,何為‘二虎競食’之計?”“主公,陶謙死了,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劉備雖然坐鎮徐州,但不是朝廷所封。呂布兵敗,劉備雖然把他留下了,讓他在小沛屯兵,但劉備并不踏實。您可以奏明皇上,請皇上傳旨實授劉備徐州牧之職,那劉備必然感激您;同時您寫上一封書信,派人秘密送給劉備,信中寫明讓劉備把呂布殺了。如果劉備殺了呂布,呂布一死,劉備坐鎮徐州,沒有勇士相輔,您再去滅劉備就好辦了;如果劉備殺呂布沒有成功,呂布反把劉備殺了,那也去了您一個心腹之患,您再出兵,呂布必然孤立無援。‘二虎相爭,必有一傷’,誰死了對您都有好處。這就是‘二虎競食’之計。”競爭的競。曹操一聽,一挑大指:“文若,‘二虎競食’之計妙,照計而行。”
第二天,曹操跟漢獻帝一說,漢獻帝就得點頭答應,封劉備為征東將軍、宜城亭侯,領徐州牧。然后曹操又給劉備寫了一封信,讓劉備把呂布殺了。然后曹操找了一個心腹之人,讓他領了路費,陪著天子的近臣,捧著詔書,帶著手下人等由打河南許昌出發,遘奔徐州前去傳旨。
劉備劉玄德這時挺高興。為什么?坐鎮徐州,誰要敢打我,這兒還有呂布呢。再加上二弟關云長、三弟張飛,孫乾、陳登、糜竺,老百姓豐衣足食,徐州挺踏實。聽說皇帝定都河南許昌,劉備心有朝廷,正想往朝中遞賀表,慶賀朝廷遷都、萬歲安康。這時,手下人進來了。“使君,天使到。”“哦?擺設香案接旨。”戲臺上就是這樣演的,“嗡兒了哇”“哇了嗡兒”,跪倒在地,天使一傳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書以簡潔為妙。天使傳完旨意,劉備一聽,實授徐州牧可了不得。原來是陶謙給我的,現在朝廷封我徐州牧,由打平原縣令一下子成了徐州牧,牧就等于太守,徐州這塊地盤就歸我劉備了。還有征東將軍、宜城亭侯。要不怎么后來劉關張弟兄徐州失散的時候,關云長跟曹操土山約三事,其中頭一件事,降漢不降曹;二一件事,要我大哥劉備劉玄德征東將軍、宜城亭侯的俸祿,好奉養我二位皇嫂,就因為朝廷確實封過。劉備接完旨意,擺上酒宴款待天使。豐豐盛盛的酒宴擺好了,斟酒布菜。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陪著天使來的這位曹操的心腹把信拿出來了。“使君大人請看,這是曹大將軍給您的書信。”“太好了,太好了。”劉備伸手要接,這位把手又縮回來了。“慢著。劉使君,您此次實授徐州牧,天子又封您為征東將軍、宜城亭侯,您可要知道,這是曹大將軍在陛下面前進言,是曹大將軍之力。”“哦……我明白,明白明白。我知道曹大將軍對我非常好,我先看看這封信。”這才把信遞過去。劉備打開書信一看,臉上沒表情。這要讓我看,我就哆嗦了:讓我殺?殺誰呀?手無縛雞之力。人家劉備這個人,歷史上都已經定性了:喜怒不形于色。
要想做到這一點可不簡單。您看王玥波,一說就急,那不是喜怒不形于色,沒那么深沉。梁彥還有點兒,其實梁彥是假的,心里沒什么,膽兒小著呢。我們這群人當中喜怒不形于色的,老的是賈建國,就門口賣茶,賣瓜子兒的這位;年輕的是李菁。李菁這人高興您看不出來,生氣您也看不出來。我到年虛歲七十四了,李菁比我小一半兒,他和玥波都是屬馬的。我跟玥波打好幾次牌了,他打牌精著呢,在那兒指揮牌局,有他在,我們老伴兒就拘不了鍋兒(指把其他三家兒的錢都贏過來);沒他在,我們老伴兒凈拘鍋兒,我們叫傻打。我們打的是鍋兒牌,一鍋兒一百多塊錢,就是玩兒,前邊都輸干凈了,最后一把和了,錢還回來了呢。我跟李菁就打過一回麻將,李菁真邪性,干鍋兒了,臉上沒表情。當然,他現在有的是錢,也不在乎這個,是吧?那也跟人性有關系。后來我說:“李菁,你老沒叫兒(指聽牌)啊?”“不是。”他把牌一推:“您看我這牌,‘捉五魁’的‘一條龍’,都成好了(指已經聽牌)。”嘿!他上家和了,上家是我那胖干兒子(指玥波)。如果上家不和,他伸手一提溜,我一看牌,真是五魁(指伍萬)。“捉五魁”的“一條龍”,這要和了得多少錢?可您看他臉上,沒表情。我再往旁邊一看,我們老伴兒也沒表情,就這么瞧著。我一琢磨:這爺兒倆,二號劉備、三號劉備,喜怒不形于色。玥波就不行。“哎,娘,您留這個。您瞧見沒有?不能讓他拘鍋兒。”我們娘兒倆這兒瞎折騰,沒人家有深沉,心里都有數著呢。李菁就是喜怒不形于色。
劉備劉玄德也是喜怒不形于色,高興看不出來,難受看不出來,著急也看不出來。像接著這封信,殺不殺?我殺得了呂布嗎?誰去殺?如果不殺,曹操又讓我殺,怎么辦?起碼他得有想法吧?劉備面無表情。這位也不知道劉備喜怒不形于色,還瞧著呢,察言觀色,我得瞧瞧他聽不聽曹大將軍的。看了半天,他都想過去掐劉備兩下兒,有神經沒有啊這位?您就說劉備這人多大的深沉。“使君。”“此事尚容計議。”您讓我想想。“好吧。”“那我給您預備館驛。”沒辦法,這位帶著任務來的,曹操還等消息呢。劉備如何預備公館,咱們就不說了,反正全都安排好了。
單說劉備馬上把手下的文武都找來了,其實就幾位:孫乾孫公祐、糜竺糜子仲、陳登陳元龍、關云長,還有張飛。劉備把信拿出來了。“眾位,過目。”張飛頭一個搶過來了。“嚯!呂布乃是無義之人,殺之何妨?”“你倒是痛快。三弟,呂布窮途末路,前來投奔愚兄,現在他兵屯小沛也不易呀。沒有他,能保住徐州嗎?我哪兒能聽曹操的話,就把他殺了呢?”“哎……可是曹操讓您殺的,又不是您愿意殺的。呃,我去殺。”“慢著。這事兒得好好商議商議,該睡覺咱們先睡覺吧。”眾人走了,劉備躺在炕上就著了,張飛跟關云長說:“二哥,大哥倒是睡得挺香的,這呼嚕打得咱哥兒倆睡不著了。”您要聽《三國演義》,都說劉關張弟兄同榻而眠,這也沒法兒理解,他們哥兒仨老同榻而眠,那甘夫人、糜夫人怎么辦呢?
第二天早上起來,劉備起來,洗臉漱口,更衣,喝早茶,吃早點。“報!”“何事稟報?”“現有呂溫侯前來祝賀。”“哦,有請。”劉備一說有請,眼睛一瞟張飛,“噌”,張飛就出去了,關云長跟著也出去了。劉備站起身形,帶著陳登、糜竺、孫乾出來迎接呂布。到衙外一看,呂布已然來了,騎著赤兔馬,一身新衣,甩鐙離鞍下馬。“哎呀……”劉備趕緊上前迎接:“溫侯至此,未曾遠迎,當面恕罪。”“使君,我聽說朝中實授您徐州牧,又封征東將軍、宜城亭侯,我趕緊過來給使君道賀,大喜大喜!”“哎呀,同喜同喜。溫侯請。”劉備一伸手,拉住呂布,兩個人攜手攬腕邁步往前走,來到大廳,分賓主落座。“賢弟,你實授徐州牧,愚兄非常高興。”這是誰說話呢?呂布。您不能跟戲臺上比,說呂布是小生,呂布就年輕,不成,呂布確實比劉備歲數大。劉備很謙虛:“兄長,小弟這也是受朝中恩庇。”意思是我是漢高祖玄孫,是朝中照顧我。
兩個人正說著呢,“騰騰騰”,腳步聲音響。“呂布,我宰了你!”呂布抬頭一看,正是張飛張翼德,邁大步走上大堂,手舉寶劍。呂布“噌”的一下兒就站起來了,用手一扶寶劍。“張飛!”“呂布,三姓家奴,今天取你項上人頭!”“環眼賊,我與你何冤何仇?”“曹操讓我大哥宰了你!”劉備心說:我就坡兒下吧。“三弟不得無禮!”“曹操說他是無義之人,是曹操讓殺的!”這時,關云長來了,把張飛拉下去了。劉備拉著呂布到了后堂,把曹操的這封信拿出來了。“兄長請看。”呂布接過來一看,曹操讓劉備殺自己,氣得錯碎口中牙,心說:曹操,我跟你誓不兩立!“二虎競食”之計能否成功?又添“驅虎吞狼”之計。謝謝眾位,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