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故事(中華經典故事)
- 徐劍 張欣 喻英賢
- 1492字
- 2019-02-28 15:40:01
與手有關的漢字
手是人體中重要的一部分,許多工作、活動都要靠手來完成。因此,我們的祖先們在造字時,便將人體中的“手”運用到漢字中,來表示那些與手有關的動作或事物。
“又”本是一只手
“又”的甲骨文字形為“”,像一只右手。“
”向左側伸展的筆畫代表手指,向右下方伸展的一個長筆表示人的手臂。大家可以嘗試一下,把右手舉起、叉開右手手指,便會得到“
”這個形體了。“又”的金文字形為“
”,粗大的手指仍然向左上方伸展。“又”的小篆字形為“
”,也是指頭向左的一只右手。
“又”最初就是表示右手的意思,后來,當人們造出了“左右”的“右”字以后,這個“又”字就去充當“更、再”的意思了。比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些詩句中的“又”就是“又一次”“又一個”的意思。
“又”還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是由“又”字構成的漢字,大都和“手”有關。如:及、友、父、受。當然,這里所說的由“又”部構成的字,是針對那些古代漢字說的,而不是針對今天的簡化字,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
及——被手拉住了
“及”的甲骨文字形為“”,大家看看它的形體,一起試著拆開分析一下。“
”的左上部是個面朝左側的“
”(人),右下部是個“
”(手),兩部分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被一只手給抓住了”。金文中,“及”寫作“
”,中間也是一個面朝左的“人”,背后伸過來一只手捉住了腿,而且手指超過了腿。小篆中,“及”字寫作“
”,上部是一個面朝左的“人”,只是腰部更彎了,人的手臂向下伸得更長了,右下部是一只手,仍然表示一只手抓住了一個人。
通過上面的字形分析,大家知道“及”字最初表示“被人追上或者趕上的意思”。
那么,“及”現在用來表示什么意思?李白《贈汪倫》一詩中有這樣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里的“及”是“比得上、趕得上”的意思。所以,“不及”就是“比不上、趕不上”的意思了。這句詩的意思是說汪倫與李白之間友情深厚,桃花潭水三千尺的深度,都比不上汪倫送別李白時的濃濃深情。
友——兩只手相握
“友”的甲骨文字形為“”,表示兩只右手緊緊靠在一起,像是朋友相逢時,兩人都伸出右手緊緊相握。金文字形為“
”,仍然是兩只右手靠在一起的樣子。“友”的小篆形體是“
”,寫成了上下兩只手相握的樣子。為了使漢字的書寫更為美觀,在今天的楷書書寫中,便成了“友”這樣的寫法,表示一只左手、一只右手上下相握。
由緊緊相握在一起的兩只手所構成的“友”字,表示了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愛護的深厚友誼。
大家經常說:“我和某人是好朋友。”可是,在中國的古代,“朋”和“友”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簡單來說,“朋”表示一起向同一個老師學習的人,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同學;“友”表示志同道合的人。
【博聞館】
打手的由來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常看到一些壯漢跟隨在流氓團伙身后,專門欺壓、侵害他人,他們被稱為“打手”。
“打”的篆體是“”,“手”的篆體是“
”,金文寫法是“
”,可見,“扌”和“手”的寫法很相似。“打”是個形聲字,從手,丁聲,古人用工具擊打物體時,用發出來的“叮叮”聲創造了這個字。
“打手”這個稱呼從何而來呢?其實,最早的“打手”只是古代的一種職位名稱,類似劊子手,即執行某種刑罰的執行官。與劊子手不同的是,打手只是負責實施普通刑罰。大家知道,古代的很多刑罰都是用木棍或木板等工具擊打罪犯,比如打板子。
后來,這個詞演變成形容為虎作倀的走狗,因為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行使暴力,而手則是他們的主要工具。
隨著社會的發展,“打手”又被用在更多場合。電腦游戲中也有可以超速度打怪者的“打手”,一些專業或業余打字員也常常戲稱自己是“打手”,一是這個名字很酷,二是符合職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