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故事(中華經(jīng)典故事)
- 徐劍 張欣 喻英賢
- 1471字
- 2019-02-28 15:40:01
衣、食、住、行漢字家族
由“人”構(gòu)成的漢字
“人”字是我們書寫最為頻繁的字,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漢字之一。“人”字的甲骨文字形為“”,從形體上,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上端為頭、朝左而立的人,中間部分是人的身子,下部是人的腿。我們知道,當(dāng)“人”作為偏旁構(gòu)成漢字時,通常寫作“亻”,如“任、信、使”等等。然而,也有些漢字,在造字初期,是直接由“人”字構(gòu)成的,它們的最初含義,是與人有關(guān)的。
從——兩人前后相隨
在古人創(chuàng)制漢字的初期,“從”的甲骨文字形為“”,是由兩個面朝左側(cè)、一前一后的“人”構(gòu)成的字。所以,“從”表示一個人在前面走,另一個人在后面緊跟著。因此,“從”最初便是表示“跟從”的意思。后來,在人們的不斷使用中,“從”字又發(fā)展出“聽從、從命”的意思。
大家知道“唯命是從”這個成語的意思嗎?它的意思是“對所有的命令都無條件地服從,不會有半點反抗”。關(guān)于“唯命是從”這個成語的由來,還有一個小故事。據(jù)史書記載,春秋時期,楚莊王率領(lǐng)軍隊攻打鄭國,很快便攻破了鄭國的國都。鄭國的鄭襄公非常害怕,為了保全鄭國,鄭襄公便裸露著上身跪于路邊,迎接楚莊王的到來。鄭襄公見到楚莊王后,說楚國可以占領(lǐng)鄭國,讓鄭國人做奴仆,給鄭國一個向楚國進貢的機會,鄭國將唯命是從,不會對楚國有半點反抗。楚莊王看他十分可憐,便答應(yīng)退兵了。在“唯命是從”這個成語中,“從”便表示“聽從、從命”的意思。
北——兩人背對背
上面的“從”字是由兩個面朝左側(cè)、一前一后的“人”構(gòu)成的,然而,如果兩個人的意見產(chǎn)生分歧了,后面的人就不再聽從、跟隨前邊的人了,而是調(diào)轉(zhuǎn)身體,背對著前面的人。因此,當(dāng)兩個“人”背對背站著時,其形體便寫成了“”,這也就是“北”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北”有“背叛、違背”的意思。后來,在文字的使用中,人們又用“北”表示“后背、背部”的意思,并將“北”字寫作了“背”,用來和表示方向意義的“北”字進行區(qū)別。
大家知道“敗北”是什么意思嗎?在古代,國與國之間經(jīng)常會進行戰(zhàn)爭,當(dāng)兩軍交戰(zhàn)時,是面面相對的。而當(dāng)一方打了敗仗后,便會轉(zhuǎn)頭逃跑,背對著打了勝仗的一方。因此,“敗北”就是背敵而逃的意思,逃的方向不管是東南西北,都叫“敗北”。
比——兩人肩并肩站在一起
與“從”字的甲骨文字形相反,“比”字是由兩個面朝右方、一前一后站立的“人”構(gòu)成的,寫作“”。從“比”的形體中,我們可以看出,“比”像是兩個人并排站立著,好像是在比較誰高誰低。所以,“比”后來就有了“比較”的意思。
由于我們在比較兩個事物時,需要先將兩個事物放到一起,所以“比”又有了“挨著、接近”的意思。大家聽說過“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個名句吧,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四海之內(nèi)有知心朋友,那么即使朋友遠在天涯海角,也感覺像近在身邊一樣”。這個名句中的“比”便是“鄰近、挨著”的意思。
【博聞館】
代表走路的雙人旁
我們知道,很多單人旁的字都與人有關(guān),比如“體”“伸”“健”“侄”“借”等,那么雙人旁的字是不是也和人有關(guān)呢?比如“行”“微”“徐”“徑”等,是不是代表有兩個人呢?
不是這樣的。“彳”也有讀音,叫做“chì”,《說文解字》上的解釋是:“彳,小步也。”所以帶雙人旁的字一般與道路、行走有關(guān)。比如“行”字,從構(gòu)字方法看,它屬于象形字,大家看看它的甲骨文“”是不是很像十字路口呢?所以“行”的本義就是指“道路”,而“道路”是供人“行走”的,所以又引申出“行走”的意思。有個詞叫“彳亍”(chì chù),意思是慢步行走、徘徊。
另外,“徐”是慢慢走的意思,“微”是悄悄地走,“得”是走路時拾到東西,“徑”是人和馬走的小路,可見雙人旁的字本義大都與走路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