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試射
- 回到南宋搞事情
- 布衣米豆腐
- 2218字
- 2019-04-29 13:00:00
張韻讓人在山上密密麻麻的樹立了無數草人,用來模擬敵人的陣型,而一門黑漆漆的火炮已經被推入了跑位。
“冉志,火炮能打多遠?”張韻略顯興奮的問道。
“稟宣撫,千步以內!”冉志堅定的回答著,其實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試射了好幾次。
聽到如此遠的距離,就連許俊這樣的老卒都不能淡定了。
原本他以為燧發槍射程四百步已經是很遠了,沒想到火炮盡然在千步以內。
“這…真的能打這么遠?”徐平這個大黑個滿臉不敢相信的言道。
“二位將軍放心,我保證!”冉志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這句話算是給所有人吃了一個定心丸。
“如此大的家伙,要用多少生鐵?這炮當真價值不菲,難怪夫君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站在張韻身邊的趙敏突然插了一句。
張韻有些無奈的笑了笑,顯然這句話的意思被誤解了!
“宣撫,可以試射了嗎?”冉志躬身一拜問道。
張韻點了點頭,并且示意大家繼續后退到安全區域。
隨即又給眾人簡單的介紹了一下火炮的原理和威力。
“墨三哥,我們開始吧!”看到眾人退到了張韻所說的安全距離,冉志回頭對著墨三笑了笑。
“好嘞,你小子到后面去!”墨三點點頭,然后親自帶人操作起了大炮。
裝藥,裝彈,最后裝引信,然后才開始瞄準。
一切準備好后,墨三回頭看向了張韻,等待著張韻最后的確認。
“娘子,捂好耳朵。”張韻對著趙敏輕輕的說道,而后沖著墨三點了點頭。
“諸位,請躲到巖石之后,并捂好耳朵。”冉志急時的提醒那些膽大的家伙。
“為何如此?”徐平差異的問,他就是那些個膽大的家伙之一。
“以防萬一!”冉志無奈道。
對于徐平這種見慣了生死的人來說,或許這樣做卻是有些多余。可冉志也不敢保證這一次試射就能成功,畢竟還是有炸膛的風險。
眼下,最危險的就是墨三等人了!
“廢什么話,照做就是了。”張韻發話了,徐平也不敢不聽,原本還想走進看看的他,只能低著頭向后而去。
一切準備就緒,墨三手中拿著火折子點燃了火炮后面的引信。
嘭!一聲驚天動地的聲音傳來,雖然眾人早有心理準備,包括張韻在內,還是被大炮發出聲響嚇了一跳。
別說是他們了,估計這會兒整個靜江府城都能聽到這聲巨響!
徐平第一個探出了腦袋,看到大炮開火之后,炮口噴出一股煙霧。
再仔細看看用稻草人制作的靶子,雖然遠在千步之外,徐平就覺得自己的后脊梁發涼。
隔著老遠,視力夠好的人,還是能夠看到,整個稻草人擺設的陣列,已經犁出了一條線,若是換做人體,想想都覺得后背冷汗直冒。
墨三略顯笨拙的清理炮筒,再次裝藥裝彈!
嘭!的又是一聲傳來,遠處的稻草人陣中,又被犁出了一條直線。
“嘶!”看到這樣的一幕,徐平這個大黑個倒吸一口涼氣,腦海中頓時出現了一副場面。
兩軍相遇,都擺出了慣用的陣型,這時候,己方陣營中射出無數發炮彈,遠遠的就打的,使得另一方驚慌失措,而后潰不成軍。
接下來就是己方全力沖殺,一場大勝在所難免!
“大黑個?大黑個?笑啥呢?”許俊使勁拍了拍陷入了淫意的徐平。
當下的戰爭,兩軍交戰前,通常情況下都是先布陣,因為這樣軍隊才有組織力,若是散一盤散沙,只需騎兵一個沖擊就會被沖垮。
傳統的密集的陣型,對于大炮而言,簡直就是大餐!
只可惜,現在沒有人知道張韻已經開始想著開花彈了,實心彈這東西,畢竟威力有限!
“毫不夸張的說,新軍若是裝了此種火炮,無論金軍或者其他軍隊,只需開上幾炮,然后一個沖鋒,敵軍必敗無疑!”這是秦銘在沉默了半晌之后得出的結論。
這一點,同樣身為武將的許俊也是非常的贊同的。
沒有等張韻下令,徐平、秦銘、許俊三人已經撒丫子沖向稻草人所在靶場。
但這些都不是張韻關心的,眼下他最希望知道的就是產量問題。
按照現在的工藝,所有工匠一起動手,一共制作出了二十件可用的泥模。
之后,工匠們開始用爐子融化鐵水,倒入泥模之中。
而后等泥模之中的鐵水凝固后,再把泥模敲碎,這才算是第一步。
當然了,一個泥膜只是一半,隨后還要將這一半的鐵模與其匹配,如果兩半鐵模能夠完美的匹配起來,那才算是成功,反之則失敗。
最后經過對比,二十件鐵模,只能拼接出六件完整可用。
隨后就是最關鍵的步驟,將打磨好的兩半鐵模拼接成一個圓筒,而后工匠們用已經制作好的泥芯放入鐵模圓筒中。
在底部的鐵模上,有兩個手臂粗的洞,加上最后面的引信使用的洞,就可以把泥芯均勻的固定在鐵模中間。
這樣澆筑時不會因為外力的原因,讓炮管厚度變得不均勻。
旁邊的兩個洞,就是火炮的卡槽,就像兩支手臂一樣,能夠很好的卡在炮車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用來抵住炮彈發射時的后坐力。
第一次的鑄炮,因為經驗不足,六件中鐵模只有三件成功。其余的不是炮管厚薄不均勻,就是有蜂窩,需要重新回爐。
不過,這三門成品,到用來做射擊實驗的時候,只剩眼前這一門,其余兩門都耗費在了實驗之中。
如果不是因為有炮架和輪子,恐怕這門火炮在實戰中很難投入使用。
這炮架和輪子都是用鋼造的,主要原因鋼的重量比銅要輕,而且耐用。
雖然,現在的煉鋼技術達不到后世的程度,但炮筒都能用,炮架更不用說了。
只不過,需要耗費時間進行保養,否則然容易生銹。
張韻知道,史書上記載的最早的火炮,大部分炮架都是用木頭做的。
這樣雖然解決了運輸的問題,但卻無法承受開炮時的后坐力。在到達戰場之后,還要將大炮拆下來壘一個炮臺,非常不方便。
像眼前的這種火炮,張韻完全是按照拿破侖炮設計的。
自帶金屬炮架和輪子,不僅轉移速度快,而且隨時都能參加戰斗,還便于轉向和瞄準。
既然知道優劣勢,當然就要選擇最好最合適的那種!
整個火炮加上炮架也就一千五百來斤,雖然人拉著吃力,但是用匹馬牽引那就要方便許多。
因此,運輸用的馬匹,又成了眼前急需要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