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四卷)
- 范周
- 1183字
- 2019-10-09 18:23:08
前言
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積極穩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項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個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是我國在新時期進行社會治理、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新的重要探索。
中國傳媒大學雄安新區發展研究院的成立是對國家戰略的響應,也是深化校地合作、推動“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從2017年的4月初到7月末,研究院組織了7次調研,共計300余人赴雄安進行實地考察,走訪了3縣48個村莊、27家企業(含工廠),召開了35次座談會,采訪了當地農戶、漁民、企業家、手工業者、教師、醫生、商人等231人,完成了200余篇調研手記,形成了30余篇調研報告,拍攝了8000余張影像資料。扎實的調研工作為摸清雄安新區的資源現狀、了解雄安的發展現實打下了堅實基礎。
“全國百名博士學術論壇”作為關注雄安新區建設與發展的一次學術實踐,是一次契機、一個平臺,未來還將打造成一個品牌,讓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學科背景的博士研究生們將自己的研究興趣聚焦雄安新區,共同為新區的發展作出貢獻。
根據雄安新區“三步走”的建設時間表,2020年,一個新城的雛形將初步顯現,雄安新區骨干交通路網基本建成,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布局框架基本形成;2022年,在北京冬奧會舉辦時與京津冀主要城市聯系進一步緊密,與北京中心城區錯位發展,起步區基礎設施全部建設完成,新區核心區基本建成;2030年,一座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顯露活力,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聞名遐邇的城市新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雄安新區千萬不能搞成工業集聚區,更不是傳統工業和房地產主導的集聚區,要在創新上下功夫,成為改革先行區。這個歷史性的機遇,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博士研究生的課程、研究方向、畢業論文,都應該與雄安新區的建設產生關聯。雄安新區也應高度重視青年學子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的力量,讓他們走進雄安、了解雄安、扎根雄安,謀發展、聚智慧,讓夢想在雄安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高校和雄安的合作應被賦予新的含義。
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是一項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涉及產業形態、社會空間、生活方式、治理模式、文化生態、民情民生等方方面面。目前,雄安新區面臨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低端、公共服務落后、利益主體多元等現實困境與挑戰。因此,新區的建設與發展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和全局規劃,謀定后動。雄安是天下人的雄安,是中國留給一千年后的人民的雄安,是世界城市群的中國樣板的雄安。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作為博士研究生,應當將對于雄安新區的感性認知與理性思考結合起來,將理論基礎與實踐探索結合起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本文根據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學部長兼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雄安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教授講話整理而成)
2017年11月
- 新常態下上海民營經濟研究
- 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研究
- 湖南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研究
- 十年重建:“5.12”汶川大地震遺址區旅游開發研究及震后旅游的社會經濟效應分析
- 西部發展的忖量:基于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探索
- 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著力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研究
- 上海2050年發展愿景:建立在信息文明、生態文明、治理文明、文化融合基礎上具有影響力的全球城市
- 基礎革新:數字化促進新基建
- 面對貧困的思考與抉擇
- 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藍皮書:2009-2010
- 精準脫貧研究:基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區貧困農戶可持續生計策略優化的視角
- 中國多區域尺度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
- 上海金融發展報告(2014)
- 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發展的路徑與機制研究
- 中國公司治理分類指數報告No.1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