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出版業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
- 彭俊玲 趙春英等
- 963字
- 2019-10-09 18:16:37
第四節 出版業文化遺產的內涵與外延
出版業文化遺產是出版業文化的珍貴遺存。從人類歷史長河考察,作為一種文化形態的出版業必然積累形成了自身的文化遺產。從文化遺產學角度梳理和認識中國出版業的文化遺產,探尋出版業的文化基因和傳承,從遺產保護的專業視角研究出版業中包括行業管理、作者隊伍、編輯活動、印刷出版技術、出版物、書店網點、閱讀生態等諸多環節領域的文化遺產甄別、積累、保護、開發等問題,是保護中國出版業文化遺產需要開展的主要工作。2012年10月,國務院正式啟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新聞出版相關部門牽頭開展了本行業的文物普查,全國出版業的文物普查有望看到初步成果。文物普查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而為了做好出版業文化遺產保護,筆者認為有必要從理論層面探討出版業文化遺產的內涵與外延。
按照國內外關于文化遺產的界定,我們可以將出版業文化遺產分成出版業物質文化遺產和出版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版業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包括出版業可移動文化遺產和出版業非可移動文化遺產。出版業可移動文化遺產包括在科學、歷史、藝術方面具有普遍的突出價值的,并能反映中國出版史實的各種珍稀出版物,各種有代表性載體的出版品及其衍生相關物品、手稿、檔案資料、印刷出版設備等物品;出版業非可移動文化遺產包括具有文物價值的反映出版業編、印、發各方面史實的建筑遺址、場所空間等,這是出版文化領域里物質文化層面的文化遺產。出版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反映中國出版業編、印、發各領域歷史文化的出版業傳統文化精神(包括印刷出版史上的口頭傳說、歷史名人記憶)、品牌形象、技術技藝等(如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出版業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層面的文化遺產。綜上所述,出版文化遺產的組成架構如圖1-2所示。

圖1-2 出版文化遺產體系的構成
關于出版業文化遺產概念的內涵表述和出版業文化遺產門類的體系構建,是本課題的創新性觀點及深入研究所持的基本出發點,相關主題的論述均采用此基本概念定義。
總之,出版業文化的珍貴遺存形成出版文化業遺產,出版業文化遺產價值體系的構成范圍依托于出版文化體系的各組成部分。開展中國出版業文化遺產保護,就是保護中國珍貴的出版業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中國現、當代出版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