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138,吟詩一首
- 這個作者來自地球
- 天下第二劍
- 2108字
- 2019-05-09 17:30:38
王昀暄面對矮胖教授的夸贊,倒是顯得鎮定自若,略微感謝道:“謝謝教授的夸獎。”
但矮胖教授身邊的三名學生卻張大了嘴,都快能夠塞下一個雞蛋了。
他們三人并不是因為牛教授對王昀暄的夸獎而感到吃驚,而是對于隨便路遇一個文學院的學生都這么優秀而感到吃驚。
在來夏海大學之前,牛教授和徐教授曾告訴過他們三人,夏海大學文學院近幾年有些沒落了,在生源方面會有所欠缺,還叫他們來這里以后,千萬別隨便顯擺。
牛教授和徐教授對他們說這番話,是有原因的。
他們三人在華清大學文學院,皆屬于優等生,來這里表面上是為了與夏海大學的學生進行文化交流,私底下,他們純粹就把次文化交流當成了一場無聊的觀光旅行。
直到遇見王昀暄,三人的思想才開始改變。
三人互相對視一眼,仿佛都在詢問彼此。
然后他們又同時搖了搖頭,王昀暄應該是一個例外,夏海大學不可能每一名同學都這么優秀。
“這么早,你是準備去圖書館學習吧?”瘦弱教授問了一句。
在瘦弱教授問完以后,其他人也看向王昀暄。
“我準備去協會,那邊風景優美,環境安靜,很適合尋找創作的靈感。”王昀暄想了想,道。
“王昀暄同學說的協會就是我們學院的文學社,文學社創建于……”一名文學課老師抓住機會,解說道。
在文學老師解說完后,兩位教授都露出有些感興趣的表情。
“吳院長,我們可以去文學社看一看嗎?”瘦弱教授問道。
反正去哪里參觀都是一樣的參觀,到文學社參觀,還可以順便看看什么樣的地方才能培養出王昀暄這樣的人才。
“自然可以。”
吳連城說完,看向王昀暄,問道:“王昀暄同學,你對文學社那一帶熟悉,等會兒由你來當導游,可以嗎?”
“可以,吧?”王昀暄試探著說了一句,他已經斷掉了去文學社碼字的念頭了。
吳連城:“???”
眾人:“???”
“嗯,孫老師剛好腿腳有些不便,那就由你和周老師在前面當向導吧。”吳連城正色道。
王昀暄背著書包,心里有些無奈,看來早起的鳥兒不一定有蟲吃,還可能被其生物鏈上一級的生物抓住。
不過吳連城都開口了,王昀暄也不會有什么不滿。
他得扮演好一名優秀學生應該有的能力和智慧。
王昀暄慢慢走在前面帶路,一路上聽著吳連城和兩位教授有說有笑。
“王昀暄同學,你好,我叫魏瀾,我很喜歡你寫的那首《熱愛生命》,平時也喜歡寫詩,我們可以討論一下關于寫詩的事情嗎?”
王昀暄走著走著,聽到身后傳來一道詢問的聲音。
他回頭看了一眼,原來是跟在那兩名教授身后的一位女同學,不知道什么時候走到了前面來。
透過她的眼睛,可以發現她眼中露出的真誠,還帶著幾分好奇。
王昀暄緩緩道:“可以,你平時喜歡寫古體詩還是現代詩?”
“平時的話,我喜歡現代詩的浪漫,也喜歡古體詩的內涵。不過,我寫詩一般都寫古體詩。”魏瀾跟在王昀暄旁邊,道。
她的古體詩最為出彩,其中有兩首還得過全國古詩競賽一等獎。
“古代詩……”
發現王昀暄在思考,魏瀾也沒有出言打擾。
古體詩的創作難度一般來說,要高于現代詩的創作難度。
因為古體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雖然篇幅可長可短,但押韻要靈活。
漢魏以后的古體詩一般以五言和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也有一定法式。
而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于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古體詩用的是文言文,而現代詩用的是白話文。
“古體詩其實很容易寫。”王昀暄思考片刻,道。
他覺得無論是古體詩抑或現代詩,只要掌握其中規律,都很容易。
不過,在魏瀾看來,王昀暄這句話純粹是呈一時之快而說出來的。
她本以為王昀暄和她一樣,也是學霸級別的高手,同時對于詩歌的研究很深,沒想到王昀暄竟說出這么夸大其詞的話。
魏瀾微微有些失望。
也許王昀暄只寫過現代詩,并不怎么了解古體詩吧。
“噢,是嗎?我倒是覺得挺難的。”魏瀾敷衍了一句,她已經失去了和王昀暄交流的興趣。
“看到這片盛開的荷花了嗎?”王昀暄沒怎么在意魏瀾的表情變化。
他停下腳步,站在納畔湖岸邊,此時,湖里的荷花正悄然綻放,偶爾還有一兩條小魚躍出水面,畫面十分美麗。
吳連城他們也停了下來,一同欣賞著湖里的美景。
“這景色很美,怎么了?”魏瀾出于禮貌,接了一句。
“有沒有想要吟詩一首的沖動?”王昀暄目光悠遠,緩緩問道。
華清大學的教授和學生來這里,主要就是為了文化交流。
既然是文化交流,必然得有人參加。
而對于華清大學的學生,夏海大學不可能出動老師和他們探討交流,最好的方式便是學生和學生交流,老師和老師交流。
因此,王昀暄覺得這種時候有必要做點什么震懾一下魏瀾。
聞言,魏瀾疑惑的看了一眼王昀暄,“沒有啊,難不成你有作詩的想法?”
“畢竟納畔八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王昀暄沒有回答魏瀾的問題,而是直接說道。
這首詩是宋代知名詩人楊萬里的著作,王昀暄借用了過來,改動了其中的時間和地名。
“好一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不但直接描寫出了這幅美景的真實畫面,還……”
在魏瀾還在思考這首詩的精彩之處時,相隔不遠的瘦弱教授便開始贊美道。
“這首詩叫什么名字?”吳連城聽完王昀暄的話后,眼睛一亮,問道。
從詩中地名和時間,自然可以知道這首詩是王昀暄有感而發。
“《曉出納畔湖迎華清師生》。”王昀暄思考片刻后,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