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寫的療愈力量(原書第3版)
- (美)詹姆斯·彭尼貝克 約書亞·史密斯
- 8431字
- 2019-02-28 10:09:09
第1章 “噓……這是一個秘密”
從探索坦白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開始
心懷秘密可能會對我們有潛在危害,而直面個人的想法和感受,卻有著顯著的短期或者長期的健康益處。事實上,人有一項基本需要,就是向別人表露自己。
表1-1

為什么世界上的人們會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呢?這會不會代表某種想要表露的動機?那么,表露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和感受對我們而言是健康的嗎?或者從相反的角度說,不向別人分享自己生活當中私密的部分是不健康的嗎?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心理學家、人類學家和新聞工作者。本書給我們講述了秘密的性質、自我表露和健康之間的關系。對這個領域的探索起初是從我們自己迂回曲折的生活經歷開始的,后來當我們去研究這些主題的時候,許多家人、朋友、學生和同事參與了進來。他們的故事和經歷也會貫穿在全書當中。
重大的秘密總是讓人充滿壓力感。保守秘密也像其他壓力源一樣,尤其是對那些與我們關系親近的人保守秘密,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包括免疫功能、心血管系統的活動,甚至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生化活動。簡而言之,隱瞞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會增加我們罹患大大小小疾病的風險。
心懷秘密可能會對我們有潛在危害,而直面個人的想法和感受,卻有著顯著的短期或者長期的健康益處。因此,無論是通過書寫的方式還是談話的方式(你將會在本書當中看到許多情緒表達和表露的形式),坦白或者告解都可以大大減少由于隱藏秘密帶來的問題。談論或者書寫那些令我們不愉快的事情會影響我們的基本價值、日常思維模式以及對自己的感受。事實上,人有一項基本需要,就是向別人表露自己。向別人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一定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自我表露也有可能是健康的。
這些就是本書最基本的觀點,但是本書的內容絕不僅限于此。在詳細介紹透露秘密的性質之前,對于我們為什么開始進行這項工作做一些說明和解釋是非常有必要的。
搭建舞臺:了解秘密、自我表露和健康關系的一些線索
你已經看到了,本書有兩位作者:詹姆斯·彭尼貝克和約書亞·史密斯。我們在這項工作上的探索有各自不同的旅程。我們的故事有一些不同之處,但是它們都說明了隨機的經歷會影響長期的事業選擇。我們兩個最初的受訓背景都是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人們對待事情的態度、行為以及社會關系。我們有一個特別強烈且持久的興趣,就是關注人們怎樣選擇將自己的個人經驗與他人分享。
◎談話的樂趣
在事業的早期階段,詹姆斯常常被三類完全不相干的現象所吸引:談話的樂趣、測謊的性質,以及自我理解對身心聯結的影響(尤其是它與健康及幸福感的關系)。當他把這些零零散散的觀察拼湊起來時,就構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模型的基礎,這個模型幫我們繪制出了保守秘密或者直面自己的情緒經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研究生畢業之后,詹姆斯開始為一個有300名大一新生的班級講授基礎心理學。有一天,作為課程的一個演示,他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部的不同成員之間彼此并不認識。作為小組任務,他要求小組成員一起談論任何他們想談論的話題,時間是15分鐘。正如你的預料,他們會談論自己的家鄉,為什么來上這所大學,住在哪個宿舍,有哪些共同的朋友,談論天氣以及其他相關的話題,這些話題和他們在雞尾酒會上談論的沒有區別。
結束了15分鐘的談話,他們回到各自的座位,然后估計一下自己在小組里面說話的時間、對小組的喜歡程度,以及從這個小組中學習到了什么新東西。有兩個讓人特別驚訝的研究發現:
● 談論得越多,對小組越喜歡;
● 說得越多,會認為自己從小組中學到的東西也越多。
換言之,作為小組的一名成員,你對這個談話掌控得越多,就會認為在小組中學到的東西會越多。總而言之,我們似乎也應該說一說,而不是僅僅傾聽。大多數人都發現,交流各自的想法是一種非常愉快的學習體驗。
◎測謊認罪效應
之后你將會在本書中看到,我們對人們的情緒和他們生理活動的關系感興趣。有段特別重要的經歷是,我們當中的一個人被引薦到測謊領域,尤其是用一些生物學的線索去判斷人們所說所做的是不是真實的。
我們對于測謊的理念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一臺設備能夠準確讀出他人內心的想法,這一直以來都是警察、撲克玩家和父母們的夢想。與這種測謊儀類似的儀器就是生理記錄儀,它能夠持續測量人們的生理指標,如心率、血壓、呼吸頻率,以及手部的出汗情況。
在執法部門,生理記錄儀測試以及相關測謊的方法都假定當一個人試圖隱瞞詢問者時,他的生理應激水平會比講述真相時更高。換句話說,說謊是一件有壓力的事情,我們應該可以相信生理記錄儀記錄的反應。盡管生理記錄儀技術比起原來隨機抓捕嫌疑犯的技術要好很多,但是仍然不夠完美。
生理記錄儀真正的價值在于它引起了告解與懺悔。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測謊者往往會利用嫌疑犯對各種問題的生理反應來判斷哪些話題能夠激發起嫌疑人最大程度的焦慮。一旦這些敏感的問題被識別出來,測謊者也許就會這樣說:“吉爾,我真的特別相信你對我所說的話,但是當你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儀器上有特別大的反應,你覺得這是為什么呢?”在大多數案例當中,撒謊的嫌疑人都會試圖將這樣的生理反應合理化。這么做時,他們常常會反駁自己之前所說的故事。這種矛盾越多,嫌疑人就越有可能被擊破心理防線并最終認罪。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詹姆斯被邀請進行一系列關于情緒、健康關系的演講,演講針對一些頂級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中央情報局(CIA)測謊專家,他曾經花費許多時間與這些測謊專家討論工作。這些人往往都非常聰明且富有洞察力。讓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是,許多測謊專家都提到一個類似的經驗:當他們詢問嫌疑人時,會出現測謊認罪效應(polygraph confession effect)。
一名舊金山的測謊專家為測謊認罪效應提供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解釋。他曾經被叫去對一個45歲的銀行副總裁做測謊測試。這個副總裁是侵占挪用公款案件被調查的嫌疑人。在一開始進行測謊測試的時候,銀行副總裁的心率、血壓以及其他生理水平都非常高。然而這是非常正常的,不管是無辜的人還是心懷不軌的人,一開始這些生理水平都會非常高,因為這樣的測試總是讓人感到緊張,充滿威脅感。然而,這個測謊專家懷疑銀行副總裁一直在說謊,并且在極力隱瞞一些信息,因為當被問及一些侵占和挪用公款細節的時候,他的生理水平會變得格外高。在反復質問和刺激下,他最終崩潰了,并承認自己在過去6個月里侵占了74000美元的公款。
和標準程序一樣,銀行副總裁在簽署了書面的認罪書之后,被再次測謊用以確認他的供認是真實的而不是欺騙的。第二次測試的時候,他的總體生理水平極低,手心不再出汗了,呼吸也非常緩慢且放松。
你可能會感到這個情境非常諷刺。因為我們知道這個測謊的證據在法庭上不能被使用,所以他在測謊辦公室時是自由的。然而,他卻認罪了。現在,他在事業、經濟以及個人生活上都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他是肯定會被判刑的。盡管如此,他卻感到放松和安心。之后,警察給他戴上了手銬并且將其送進監獄,他熱情地握住測謊專家的手,并且對他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謝。幾個月后,這名測謊專家收到一張圣誕卡片,是那位銀行副總裁從聯邦監獄里面寄出的。
即便當時付出的代價很大,但是說出內心痛苦的秘密能夠減少人內心的焦慮和生理應激。在一個小組當中成為談話中心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表露出壓抑的想法和感受能夠讓人的內心得到釋放,即使說完之后可能面臨著被送進監獄。
◎身心失調、自我認知與治愈之道
在心理學研究者當中有一個小秘密: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研究的主題都是令其感到非常困擾或者與他們個人生活有關聯的主題。詹姆斯之所以對情緒和健康的關系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早年生活當中的家庭問題。之所以被身心失調這個領域所吸引,是因為他在童年期曾得了哮喘。他出生在西得克薩斯,那是一個非常干燥而且貧瘠的地方。青春期時,哮喘總是選擇在冬天多風的時候來折磨他。他推理,那個時候之所以會患上哮喘,主要是因為從新墨西哥州以及內華達州吹來的花粉和灰塵令他產生了過敏反應。
而在大學階段,他從來不會哮喘發作,可是每年圣誕節假期回到家中,他就會馬上發作。因此他認為又是花粉和灰塵來了。大學的最后一年,他沒有回家,他的父母11月末來到位于佛羅里達的學校看他。然而父母來看他的當天,他的哮喘又發作了。這令他突然非常深刻地意識到,他真的得了哮喘,而不是花粉過敏。我們不是想在這里顯得那么具有評判性,但是可能大家都能夠推測到,與父母之間長期的沖突可能與他的上呼吸道系統問題有關聯。非常有趣的是,他自己意識到父母與哮喘之間的關聯后,哮喘就再也沒有發作了,這真是太令人感覺尷尬了。
約書亞的經歷與詹姆斯有一些不同,他從小就是一個非常獨立自主的孩子,他的生活非常活躍有趣,對閱讀有著強烈的喜愛,經常會被一些虛構作品所吸引,比如童話故事、超級英雄、神話這一類的作品。這樣的愛好持續了很多年,非常有趣的是,這個愛好與他大學后期的生活很匹配。大學期間他選了一門課程,這門課程主要是關于心身過程的,即人們的頭腦如何影響其身體,大腦如何影響物質,比如如何抵抗痛苦、控制心率,以及其他自主生物功能。這個主題也有點兒像他過去非常感興趣的一些超自然的主題。這些主題聽上去也像有超自然的力量,對嗎?然而,這個主題也給他提出了一些非常棘手的問題,比如頭腦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細胞以及大腦當中的一些重要物質如何控制我們的身體。約書亞被這些問題徹底迷住了,他很想弄清楚大腦是如何影響身體的。
通過這些描述,你也許已經能夠看到一個宏大的故事一般都是從哪里開始的,它往往是從個人化的經驗、個人的反思,甚至是從一些正式的研究開始的,它們會引發人們對事物運作方式的觀察,而這些觀察會使我們進一步采用科學的方法去仔細探索。而不斷去探索、去思考時,我們的理解也會不斷增長。其實這些便是科學的本質。科學探索當中,有一個核心主題就是研究心理體驗和我們的健康及幸福感的關系。
心理與疾病及健康的關系
眾所周知,哮喘、氣喘、鼻塞出血以及其他呼吸道變化的問題都與人內在的心理沖突有關。在20世紀中葉,出現了兩個對新興領域的開拓者:哈羅德·沃爾夫(Harold G. Wolff)和斯蒂伍德·沃爾夫(Steward Wolf),這一新興領域就是心身醫學。他們探索了人們的內心沖突和健康問題的關系。他們將這些內容寫在書中,這本書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名字,叫作《鼻子》(The Nose)。他們后來還出版了一些書,名叫《頭疼》(Headache)、《結腸》(The Colon),還有《胃》(The Stomach)。他們里程碑式的研究跨越了30年。哈羅德、斯蒂伍德以及他們的同事還發展出壓力性面試,被面試者會被詢問一系列令他們有一些威脅感的問題,然后研究人員會監測他們的身體變化。
壓力性面試可以看作生理記錄儀的醫學版本,對大多數人而言,僅有數量非常有限的心理問題可以用來解釋大多數的心身問題。目前的壓力性面試通常會觸及這樣一些問題,如喪失、被拒絕、性、親子關系問題、不可控的創傷以及失敗。面試會根據每個人的健康問題選擇測量不同的生理指標,比如,面試可能會測量脖子的肌張力(一般是對于頭痛的患者),還會測量血壓和心率(一般是對于高血壓患者),有時會測量呼吸頻率及氧消耗量(一般是對于有呼吸道問題的人),還有一部分人會測量其他生物學指標。
在哈羅德、斯蒂伍德以及幾代心身醫學研究者眼里,心理沖突有時與特定的身體變化相關。當一個人被迫去討論父母的死亡時,他的血壓就會上升。有一些偏頭痛患者可能會對同樣的主題有反應,也許第三類人對于談論死亡這類主題不會做出任何反應,而對與性有關的主題有反應。
許多甚至是絕大多數疾病有心身兩方面的成分,這并不令人感到驚訝,然而很奇怪的是,我們很少會看到疾病與心理事件之間的關系。當我們能看到時,疾病會改善很多。
為什么我們會對許多疾病的心理原因視而不見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習慣于看事物的因果關系,當我們看到一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去找這件事情發生的幾秒鐘之前,最多是幾小時之前是否發生過什么事情。如果我們的車由于電池壞了而無法啟動,我們可能會責怪昨天晚上的冷空氣導致電池壞了,或者責怪自己忘記關閉前大燈導致電池用完了,而不太可能回想起兩周之前我們曾經開過車。然而我們的身體并非這樣運作。如果染上了感冒,有可能和昨晚的天氣以及我們早上吃了些什么毫無關聯。可能是一周前或者是兩周前,我們結束了一段非常重要的關系,導致自己的免疫系統受損而引發感冒。
另外一個導致我們沒有辦法看到心理事件和疾病關系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否認。大部分人都會回避談論讓自己感到痛苦的不愉快經驗。有些事情是如此令人感到痛苦,以致我們會欺騙自己說這些問題并不存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說明了我們每個人都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心理防御機制,例如否認、強迫性行為,甚至會沉溺于心理癥狀當中,從而屏蔽焦慮及心理痛苦。與親子關系有關的氣喘以及與性問題有關的頭疼常常被單純地歸因為生理因素,比如是由于花粉過敏或喝多了咖啡。承認個人困擾與個人自主權或性焦慮有關總是讓人感覺不那么愉快,因此人們會提供一些相對不那么具有威脅性的解釋。
幸運的是,一旦我們開始意識到反復出現的健康問題,例如頭疼、背痛、哮喘等有其存在的心理根源,那么疾病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旦我們看到這些特定的健康問題的心理基礎,就會將這些健康問題看成心理痛苦的信號,就能夠更快地去解決潛藏在其中的心理問題,而不會像原來那樣對待這些問題。另一個原因就是,了解到事情的因果關系,會讓我們變得更具有預測性,因此會感到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控制感了。如果生活更加可預測和可控,這將從根本上有利于我們的心理健康。
對身心醫學感興趣的研究者經常會關注的一個爭議就是,特定的情緒或情境能否引發特定的生物學改變。我們存在一種偏差性認知:許多情緒的確存在必要的或潛在的特殊生物學基礎。然而,一些非常強大的情境尤其可能“愚弄”人,使人認為自己感受的只是一些情緒,而非生物學的現象。
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能夠說明心理事件和生物活動之間的無形連接。沃倫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高中時代他是畢業典禮的致告別辭者。進入大學之后的頭一年半,他的學業表現也非常好,可是在此之后,他突然得了考試焦慮癥。第二學年的中期,他每門考試都不及格,很快被留校察看,隨后又被勒令退學,接下來的一年,他去找了一個專攻行為治療的治療師,經過幾個星期的放松訓練和行為矯正,似乎情況也沒有明顯的改善。
問題發生兩年之后,沃倫開始能夠理解自己所處的困境。他同意研究人員就他的生活進行采訪,同時也允許研究人員持續監控他的心率,經過一個小時的長程訪談,沃倫的身體告訴我們一個越來越清晰并且與他的語言表達很不同的故事(見表1-1)。
我們能夠很清楚地看到,無論何時,只要提到關于父母離婚的話題,沃倫的心率就會急速升高,而談到其他一些問題的時候,他的心率不會到達這樣的狀態。雖然沃倫會說,父母離婚對他并沒有很大影響,但是他非常驚人的生理反應暗示了父母離婚對他而言是重大的生活事件。事實上,當他第一次知道一家人要分開,是在患上考試焦慮的前一周。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他很少向別人提及此事,甚至對自己當時的女友隱藏了這個秘密,因為他覺得這是個人隱私。在此后的兩年當中,他從沒有看到離婚事件和他糟糕的學業表現之間的關系,看到自己的心率數據時,他目瞪口呆。在接下來的幾天當中,他和詹姆斯討論了他對離婚事件的憤怒及失望感受,同時他還和父母以及現在的女朋友討論了這件事,盡管仍然隱藏了一些感受,但是他的考試焦慮癥已經消失了。
我們常常會對健康問題背后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許多疾病和不斷復發的健康問題都有一些心身因素的成分。意識到疾病背后的心理基礎會對你有幫助,如果你能夠意識到沖突會影響身體,那么就能夠積極地用行動去克服。我們總是特別擅長愚弄自己。人們常常沒能看到心理事件和疾病之間的因果關系,因為他們根本不想看到這些。你可以去領會這種悖論。不去看那些讓我們體驗到威脅的事件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意識到這個事情對我們有威脅或者事件之間存在一些關聯。
將拼圖完整拼出來
這些便是拼圖最初的碎片。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看時,我們才會說很喜歡它們,并可以從中進行學習。認罪之后,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就會得到放松。一旦理解了自己的心理事件和復發的健康問題之間的關聯,身體狀況會得到改善。
所有這些現象都展現和對比了隱藏與釋放這兩種心理狀態的不同。你可能慢慢地看到了相對有組織性的框架。盡管我們的理論框架還在不斷完善,但是它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 保守秘密是一項身體工作。當我們試圖去保守秘密時,必須積極地阻止自己的思想、感受、行為。對他人保守秘密意味著我們必須有意識地限制、阻止或者通過某種方式來努力地不去思考、感受和行動。
● 秘密將會產生短期的生物學改變,并影響長期健康。就短期而言,限制思想和感受可能會立刻影響我們的身體,例如增加汗液分泌或者導致心率加快,就像我們在生理記錄儀上看到的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保守秘密的工作變成我們身體當中不斷累積的壓力源,它會增加我們患病及患上其他應激相關身心問題的可能性。積極地阻止我們去談論一些重要的主題,也是眾多壓力源當中的一種,它會影響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我們越努力地隱藏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身體體驗到的壓力就會越大。
● 秘密損傷了我們的思考能力。積極的阻止可能會破壞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如果我們從來不與別人談論具有強烈情緒體驗的事情,那么幾乎不可能再通過一種廣泛且整合的方式去重新組織這段經驗了。如果我們保守著一個大秘密,那就不能將其轉譯成為一種語言。這將會阻止我們去理解這個事件。一些重大生活經歷不能與別人講,那么它很可能會以焦慮、反芻、噩夢或者其他思維障礙的形式浮現出來。人類的大腦會非常自然地去試圖理解周圍的世界。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常常會強迫性地思考一個令自己困擾的經驗。我們的目的就是理解它。想要理解一件事情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去談論它,把它轉譯成語言。假如不去談論它,我們就會繼續思考它。如果我們持續反芻這件事情,那么就幾乎沒有什么心理資源去思考其他事情了。這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許多處在壓力下的人會有記憶的問題。并且不會那么留意自己和其他人的變化。
● 表露能夠減少保守秘密帶來的負面效果。表露創傷經驗的舉動能夠減少保守秘密帶來的身體負擔。在表露的過程中,由隱藏秘密帶來的生物應激立即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我們繼續去面對,并且解決自己的情緒劇變,那么我們的總體應激水平也會降低。
● 表露能夠迫使我們對事件進行重新思考。表露或者面對創傷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并最終去同化這個事件。通過談論或者書寫一個秘密的經驗,我們能夠將其轉譯為一種語言。一旦它是基于語言的,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個經歷,并且最后也許會放下這件事情。
用21世紀的眼光來看待一些古老的觀點
亞里士多德的早期理論,以及更近的來自約瑟夫·布洛伊爾(Josef Breuer)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詳細描述都認為,如果周遭不允許人們表達自己的情緒體驗,那么可能會導致歇斯底里的癥狀。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都有一些宣泄的需要。他和布羅伊爾提出了一個觀點:人們談論他們的想法可以作為一種治療心理痛苦的方法。這種談話療法很快被納入現代心理治療的多種方法之中。
盡管有弗洛伊德和其他當代心理學家做了一些工作,我們的許多同事仍然認為秘密袒露和宣泄的方法有些極端和激進。另外一些人把這看成一個新興的、令人興奮的主題。假如最大程度地接受早期的觀點,我們都會認識到有一些非常有趣和一些重要的值得好好探索及研究的事情。
在我們完成了一個關于秘密、健康和表露的早期實驗之后,詹姆斯對他所發現的實驗結果激動不已。他興奮地很快與他的學生見面并講述這一切,然后在他家門前興奮地跳起了華爾茲,直到他的電話響起。電話是他哥哥打來的,他的哥哥是一個視覺設計師,哥哥問他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詹姆斯興奮地告訴他哥哥,他發現了一個研究秘密、抑制以及表露的新方法,而且這些內容也許與健康、心理治療、宗教有關,他與哥哥分享了這一切。然而,哥哥沒有被他的夸張舉動所影響,而是問了他這個新的研究領域的一些具體細節,當詹姆斯給他的哥哥解釋完之后,電話那邊沉默了,“就這個?”他哥哥最后說,“這有什么了不起?人人都知道。”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哥哥講的是對的。人人都知道談論遇到的問題對我們有好處,但是我們也常常得到這樣的信息:應該保持一張快樂的臉龐,應該永遠讓別人看到我們積極陽光的一面。我們也知道抱怨和發牢騷幾乎是毫無用處的,甚至會讓事情更糟糕。換句話說,在自助心理學流行的日子里,我們總是會被給予一些簡潔有力卻自相矛盾的生活智慧。
我們研究和探索自助的文獻時發現,有許多專家和領袖會向人們解釋如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然而他們的解決方案常常是自相矛盾的。踏上研究保守秘密還是直面生活這趟科學旅程之后,我們常常了解到,一些常識性的觀點確實是正確的,也有一些是完全錯誤的。本書就是為了將我們在這趟旅程當中的一些發現分享給你,我們希望描述一些非常有趣的發現,同時也會講述這一路上遇到的一些挑戰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