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為身役:桑塔格日記:1964-1980(2018年版)
- (美)蘇珊·桑塔格
- 16375字
- 2019-04-19 16:17:04
1964年
64年5月5日
右手=有攻擊性的手,手淫的手。所以,要更喜歡左手!……要把它浪漫化,讓它變得多愁善感!
※
我是艾琳[古巴裔美國劇作家瑪麗亞·艾琳·福恩斯——SS1957年在巴黎的短時期內的情人,1959至1963年間她在紐約時的伴侶]的馬其諾防線。
她就靠拒絕我過“日子”,靠守著這道防線來抵抗我。
什么事情都要拿我當抵押。我就是替罪羊。
[這則日記邊上劃了條豎線作為強調]只要是她一心在避開我,她就不必面對她自己、面對她自己的問題。
我無法跟她講道理,讓她相信——說服她——真實情況不是這樣的。
就像——在我們同居的時候——她無法說服我別需要她、別試圖抓住她、別依賴她一樣。
※
現在這里面沒有任何東西好給我的了——沒有歡樂,只有痛苦。我為什么還放不下?
因為我不懂。我并不真的接受艾琳身上發生的變化。我覺得我能夠把它逆轉過來——通過解釋、通過證明我適合她。
但她拒絕我是必需的——正如我一直以來留住她是必需的一樣。
※
“任何東西,只要它殺不死我,就都使我更強大。”[歌德語大意]
艾琳內心對我沒有愛,沒有慈悲,沒有善意。我感覺,對我,她變得薄情寡義了。
我們共生的紐帶斷了。她把它扔在一邊。
現在她只出示“賬單”。伊內茲、瓊、卡洛斯!
我毀了她的自我,她說。我和阿爾弗雷德[美國作家阿爾弗雷德·切斯特]。
(膨脹的、脆弱的自我。)
為我行為中真正有毀壞力的東西所做的懺悔、道歉或改變,根本不會撫慰她,也根本不會令她前嫌盡釋。
記住兩周前她在紐約客[曼哈頓一家放映外國片和重映片的影劇院;1960年代SS一周去幾次]面對“攤牌”她是如何做出反應的!
“我是一堵石墻,”她說,“一塊巖石。”說得對。
她不聞不問,沒有寬恕心。對我只有冷酷。置若罔聞。沉默不語。甚至都懶得咕噥一聲來表示同意。
拒絕我是艾琳在她四周構建的殼。保護“墻”。
※
——我為什么沒給戴維喂奶:
媽媽沒給我喂奶。(我對戴維這樣做,來證明她的做法是合理的——這樣做沒問題,我對我自己的孩子也這樣做。)
媽[媽]生我的時候是難產,痛得很厲害;她沒喂我奶;產后她在床上躺了一個月。
戴維生下來的時候很大(和我一樣)——痛得很。我希望有人把我打昏過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從未想到要喂他奶;產后我在床上躺了一個月。
※
……
鐘情=處于一種強烈的狀態之中的感覺
像純氧(與空氣截然不同)
※
亨利·詹姆斯——
全都建立在對意識的一種特定的程序化的基礎上
自我與世界(金錢)——在他省去的許多在世方式當中,沒有身體意識。
※
伊迪斯·華頓的傳記。偶爾由有說服力且富有才智的結論覆蓋住的平庸的感受力。但她的聰明才智并不改變那些事件——即揭示其復雜性。只不過是被附加在對這些事件所做的平庸的敘述之后。
※
……
64年8月5日
本體論的焦慮,Weltangst。空蕩蕩的世界——或者在剝落,碎片化。人是上了發條的玩偶。我害怕。
“這個禮物”對我意味著:我不會為自己買它(這個禮物不錯,是件奢侈品,沒必要),但我為你買。自我的否認。
世界上有人。
胸悶,流淚,一聲如果我發出來,感覺就永遠都不會停止的尖叫。
我應該離開一年。
64年8月6日
說一種感覺、一種印象,就是消減它——驅逐它。
但有時感情太過強烈:激情,癡迷。像浪漫之愛。或悲痛。于是,你就需要訴說,否則會爆發。
※
渴望消除疑慮。還有,同樣,渴望有人來消除你的疑慮。(極想問對方我是否還被愛著;也極想說,我愛你,一半是心里害怕從我上次說過之后,對方已經忘記。)
“Quelle connerie”[“多么愚蠢的行為”]
※
我曾珍視專業才干+力量,(自四歲開始?)認為至少比起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人來,這個目標更容易實現。
※
我無法通過另一場戀愛來驅除我對艾[琳]的迷戀——我的悲痛、我的絕望、我的渴望。我現在無法愛任何別的人。我眼下是“忠貞不渝”。
但是,這一迷戀必須擺脫掉,以某種方式。我必須強行將其中的一部分能量轉移到別處去。
我要是能動筆寫另一部小說就好了……
※
我從母親那里得知:“我愛你”的意思是“我不愛任何其他人”。這個討厭的女人總是挑戰我的看法,總是告訴我我讓她不開心,我“冷淡”。
好像子女應該給予父母愛+感激似的!子女不欠。盡管父母應該給予子女這些東西——完全就像物質上的照顧一樣。
※
母親說:“我愛你。看。我不幸福。”
她讓我覺得:幸福即不忠。
她藏起她的幸福,故意為難我,要我讓她幸福——如果我做得到的話。
心理治療使人消除條件反應[SS當時的治療師戴安娜·](凱梅尼)
※
瑪麗·麥卡錫的大笑——灰白頭發——不時髦的紅+藍印花套裝。俱樂部女會員聊的家長里短。她是[她的小說]《這一批人》。她對她丈夫很好。
※
怕對方離去:怕被拋棄
怕我離去:怕被對方報復(也屬于拋棄——不過是對拒絕離去而進行的報復)。
64年8月8日
我作為一個人的視野要比我作為一個作家的視野更寬。(有些作家恰恰相反。)我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被轉變為藝術。
※
奇跡不過是個意外,帶著別致的裝飾。
意外之后,來了變化——生活。
※
我對過去的忠實——我的最危險的個性特點,讓我付出了最昂貴的代價。
※
自尊。它會讓我變得人見人愛,也是令人滿足的性愛的奧秘所在。
※
SW[哲學家西蒙娜·韋伊]最好的東西是關于注意。反對意志+絕對命令。
※
一個人永遠都無法叫另一個人改變一種感情。
※
64年8月18日 倫敦
“各種一致性的多樣化構成完整的美。”——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
巴斯特·基頓:做過額葉切斷術的老實人
[關于美國小說家詹姆斯·瓊斯的描寫:]肩膀從他的耳朵里露出來
外質是(錯位的)精液——19世紀的媒質是“現代”女性性覺醒的變異的癥狀
比較[亨利·詹姆斯的]《波士頓人》,帕德莫爾版
“‘瞬間’的心理學和生理學”
瑪麗·麥卡錫可以靠她的微笑來做成一切事;她甚至都能因此而微笑。
※
一個腦子壞了的——甚至在她基本康復后還看不懂電影的——女人。
披頭士樂隊,他們的四人組合。
12歲大的女孩們的潮濕的軟體動物。
地塞米爾片[一種安非他命,1960年代中期SS為了寫作而依賴上它,而且一直服到1980年代初期,不過劑量在逐漸減少]在英國稱為“紫心片”(它們是紫色的,不是綠色的[在美國是綠色的])——年輕人就著可樂一次吞下去20片……然后(到了午飯時間)急匆匆走進一個“洞”里(超過21歲就不讓進),[跳]瓦圖西
舞
※
海明威寫過一部作品,戲仿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這是他的第二部小說,叫《春潮》(1926年),就在《太陽照常升起》之前。
※
阿諾德·海林克斯(1624—1669),比利時哲學家——笛卡兒的信徒——[塞繆爾·]貝克特學生時代讀過他的書——[海林克斯]堅持認為,一個理性的人到哪里都不自由,除了在他自己的心里——不去勞神費勁試圖在外部世界中控制他的身體。
※
形容詞:
Punctuate:加標點 (Punctate?):(有小點的?)
Simian:類人猿的 Vermillion:朱紅色的
Impudent:粗魯的 Crafty:狡詐的
Whooping:發嗬嗬聲的 Glottal:用聲門發聲的
Laconic:簡潔的 Unnerved:不知所措的
Besotted:癡迷的 Cerulean:蔚藍的
Gritty:堅韌不拔的 Stout:勇敢的
Cracking:快而令人興奮的 Vivid:生動的
Septic:腐敗性的 Feckless:沒有價值的
Ruttish:交尾熱的 Ogival:交錯骨的
Aporetic:懷疑的
Terse:精練的 Toothy:露齒的
Barmy:瘋癲的 Streamlined:流線型的
……
64年8月19日
短篇小說:《夫妻間無窮無盡的體系》
……
※
倫敦土話俚語:押韻加上騎士轉向一邊
乳房=布里斯托爾(城市>乳房)
牙齒=漢普斯特德(綠地>牙齒)
動詞:
Slash:飛跑 Slip away:掙脫
Flake:成片狀脫落 Barter:物物交換
Judder:顫抖 Tamper:干預
Spurt:涌出 Blunt:減弱
Sprint:沖刺 Bash:猛擊
Jar:發出刺耳聲 Whimper:啜泣
……
※
令人恐懼的是,感覺某人的外部保護層(皮膚)被刺穿
被退火……
※
[美國作家威廉·S·]巴勒斯:
語言=控制
對語言發起的“恐怖主義”襲擊(裁剪的方法)
比較:[法國實驗作家雷蒙德·]魯塞爾——
Comment J'ai écrit ...
逃進空間(科幻小說)對歷史
《軟機器》
《新星快車》
《裸體午餐》
《死手指講話》
※
Bumtrinkets——粘在肛門毛上的屎塊(比較[17世紀劇作家托馬斯·]德克爾的《鞋匠的假日》中的西塞莉·布姆特林克特)
“幽谷果”出處同上
※
名詞:
Panache:羽飾 Armature:盔甲
Parameter:范圍 Scuffle:混戰
Neologism:新詞 Cistern:蓄水池
Guts:膽量 Persiflage:揶揄
Integument:外部保護層 Tempo:節奏
Snap brim fedora:扣邊軟呢帽 Furore:轟動
Gruel:粥 Imbroglio:一團糟
……
“Une incertitude de jeunesse”[“年輕人的不確定性”](關于[貝托爾特·布萊希特的第一個劇本]《巴爾》)
※
科幻小說隨筆
1. 電影比書籍好——為什么?
2. 內容
作為惡魔崇拜者的科學家人物形象([歌德的]《浮士德》、坡、[納撒尼爾·]霍桑)
● 將科學家描寫成這樣一個人:他釋放出種種威力,如果無法永遠將其控制就會摧毀掉人類自己
● 比較古代將科學家(如普洛斯彼羅等)想象成一個反復無常的術士,他僅僅部分地控制他涉足其中的威力。
作為現代寓言的科幻小說:
對瘋狂所持的現代看法(被“控制”)
對死亡所持的現代看法(焚化、滅絕)
※
豐富的隱喻儲備(喬納森[·米勒,英國作家和導演])來自:
1. 計算機
2. 水力學
3. 攝影術;光學
4. 甲殼綱動物的生理學
5. 建筑學
6. 國際象棋+軍事戰略
[米勒運用這些隱喻的例子:]
“像摩托車上的腳踏啟動器一樣——現在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啟動了。”
“很長的散文。”
“對……發起的最后的自殺式的皮克特沖鋒”
“施魔法涂了鉻層的。”
※
喬納森:精神病學和美學的交叉
……
※
英國流行音樂
朗尼·多尼根
克里斯·巴伯
……
克利夫·理查德+他的影子樂隊
席拉[·布萊克]
海倫·夏皮羅
……
《默西[之聲]》:
披頭士樂隊
戴夫·克拉克五人組
滾石樂隊
野獸樂隊
漂亮東西樂隊
群鳥樂隊
……
達斯蒂·斯普林菲爾德
※
……
偏頭痛的后果:
立體感失去(平面化)>“強化現象”(一道道白線——從邊上放大;一邊)>惡心和嘔吐>劇烈的偏頭痛
(受影響的部位總是劇痛的部分)
※
嗅覺是大腦中最大的感覺區,也是最本能的
非常有力,但未被言傳——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命名)
全是重音,沒有句法規則
嗅覺讓人了解清洗了思想的感覺(不像聽覺和視覺)
嗅覺學,與標識語學相對
※
[法國作家納塔麗·]薩洛特——
《向性》(第一本書)——某種像“散文詩”的東西——薩洛特這樣稱它們。
第一篇寫于1932年。
集子1939年出版(德諾埃爾出版社),1957年由午夜出版社再版,加入1939至1941年間寫的六篇
這是她的形式!——她的結構特征是反小說的,盡管她已決定要寫“小說”+并在其方法的基礎上開始對小說發起了一次重要的評論。
※
斯佩隆加——羅馬附近的海灘
※
……
老年時,腦動脈淤塞——給大腦的供血逐漸減少
64年8月20日
……
攝影術對繪畫藝術的影響:
1. 偏離中心:主體在一個角落里
([意大利導演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瑞士裔美國攝影師]羅伯特·弗蘭克)。
2. 運動影像:[19世紀英國攝影師埃德沃德·]邁布里奇。以前,所有的人和動物的影像要么是靜止的(靜臥),要么就是在一個動作的結束時(比如,肢體能伸展到的最遠處)
比較勃魯蓋爾的舞蹈人物與德加的《隆尚的賽馬》
3. 對焦距的了解:眼睛看不見調焦,因為它是自動的,這是專注的功能。
在攝影之前的所有繪畫都是偶聚焦。隨著畫家的眼睛從一個平面移向另一個平面,每個面就進入對焦點。
※
[生]膠片的質量很重要——是不是顆粒面的;老的存貨還是新的([斯坦利·]庫布里克在《奇愛博士》中用二戰未用過的拍新聞短片的生膠片,來拍攝作戰室連續鏡頭)
※
萬寶龍鋼筆(法國)
斜體字(斜體字史略)
讀坡論《磁性說》和《任性的小淘氣》。
※
[邊上劃了豎線以示強調:]現代小說和詩歌中的偏離中心的大技巧
※
詞語有其自身的堅固性。紙上的詞也許不會暴露(也許會隱藏)構思這個詞的大腦的松弛性。>一切思想都是升級版——靠印刷出來,即與思考出這些思想的人剝離開來而更加清晰、更加鮮明和更加權威。
一切寫作都有一種潛在的欺騙——至少是潛在的。
見[理查德·]埃伯哈德、[保羅·]蒂利希、德懷特·麥克唐納和瑪麗·麥卡錫,多受啟發啊!
喬納森[·米勒]:“我見過特里林以后,就不那么把他的思想當回事了。”
※
感受力是智力的腐殖質。
感受力沒有句法——因而受到忽略。
※
閱讀批評堵住了人們借以獲得新思想,即文化膽固醇的通道。
一個人的無知是一種財富,不能隨便就花掉([保羅·]瓦萊里)。
※
體型[SS在說她自己]:
● 高
● 低血壓
● 嚴重缺覺
● 突然非常想吃純糖(但不喜歡甜食——糖分濃度不夠高)
● 對酒的無法容忍
● 煙癮大
● 有貧血的傾向
● 對蛋白質的極度渴望
● 哮喘
● 偏頭痛
● 胃功能很強——沒有胃灼熱、便秘等
● 可以忽略不計的經期腹痛
● 人站著很容易累
● 喜歡高度
● 愛看畸形人(愛偷窺)
● 咬指甲
● 磨牙
● 近視、散光
● 怕冷(對冷非常敏感,喜歡炎熱的夏天)
● 對噪聲不太敏感(高度的選擇性聽覺集中)
人們服用的降壓藥片是鎮靜劑
酒是一種鎮靜劑
64年8月22日 巴黎
那令人難以置信的痛一而再、再而三地襲來。
64年8月23日
寫完這個短篇。暫名為《美國命運》。我現在明白,這個短篇是從創作出《恩主》[SS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的脈絡里挖掘出來的。它是一個小型化了的安德斯太太的故事,但具更強烈的喜劇性。
[在頁邊空白處:]我的通俗藝術短篇小說
收獲
● 第三人稱而非第一人稱
● 幻想美國,而非幻想法國(因為我現在人在巴黎?!)
● 使用俚語——主動式的動詞
64年8月24日
偉大的藝術具有一種美麗的單一性——司湯達、巴赫。(但莎士比亞不在其列。)
一種風格的必然性的感覺——藝術家別無選擇,他完全集中于其風格的那種感覺。
比較[古斯塔夫·]福樓拜和[詹姆斯·]喬伊斯(“有意的”,建構的,錯綜復雜的)與[肖德洛·德·]拉克洛和[雷蒙德·]哈第蓋。
最偉大的藝術似乎是分泌出來的,不是建構出來的。
※
坎普:諷刺,疏遠;矛盾心理(?)
通俗藝術:只有在一個富裕社會里才是可能的;在這樣的社會里,人們能夠自由地欣賞諷刺節目。于是,英國有通俗藝術——而西班牙沒有,因為那里的節目仍然過于一本正經。(在西班牙,繪畫要么抽象,要么就是旨在表現社會抗議的現實主義。)
※
支架——雕塑中的
※
[約瑟夫·馮·斯坦伯格1930年導演、瑪琳·黛德麗和加里·庫柏主演的好萊塢電影]《摩洛哥》:
黛德麗:潔凈,可靠——舉止從不軟弱無力或者飄忽不定或者小家子氣——簡樸
馮·斯:慷慨
[在頁邊空白處:]他們憑借其差異而相互提升
※
Fagotage(陽性名詞)——雜亂無章;怪模怪樣的裝束>
Fagoter(動詞)——給(一個人)穿得怪模怪樣>這是
faggot的出處嗎?
※
8月11日以來看過的電影:
《群眾》(金·維多)——電影資料館
《不法之徒》([讓-呂克·]戈達爾)——高蒙左岸電影院
《女人就是女人》(戈達爾)——電影資料館
《長城》(日[語]?)——諾曼底電影院
《馬齊斯特大戰獨眼巨人》(意[大利語]?)——戈布蘭電影院
※
[法國導演喬治·]弗朗瑞的第一部故事片《頭撞墻》敘述的是關于瘋人院的故事——令人恐懼、愚蠢和邪惡的導演
([類似]于)《沒有臉的眼睛》[弗朗瑞的下一部電影]
電影中的哥特式恐怖
《研究院》——比較[羅伯特·維內1920年魏瑪時期電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等。
64年8月28日
“大自然主要的和最美的特征是運動,這使得她整天動蕩不安,但這一運動不過是各種罪行的永恒結果,它只能靠各種罪行得以守恒。”
——薩德[侯爵]
人道主義=提高世界的品德,由此拒絕承認薩德所說的“各種罪行”。
※
一個人怎么看自己,他就是怎樣的人。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可愛,那他就可愛;漂亮、有才等亦然。
64年8月29日
P.[美國社會學家菲利普·里夫,SS的前夫——1950年結婚,1959年離婚]——
所有其他人都不真實——非常遙遠的、小的人形。我得游一千英里,才能游到那一關系的邊緣,它的另一邊也許躺著其他人,它太遠了,我太累了。
那一關系的幾乎無窮延伸的網絡;
它的密織
那就是罩住我的東西——
不是P. 的獨特性、價值或寶貴什么的感覺
(至少這種感覺在任何地方都不如)I.[艾琳·福恩斯]那么強烈
H.[哈麗雅特·索姆斯·茲沃林,是SS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上大學時的情人,后為艾琳·福恩斯和SS兩人1956至1957年在巴黎時的情人]——非常傷感的、松散的關系——所以才有了多年后的友誼的可能。
※
假如一個人知道他會活200年,那他35歲的時候會不會照樣感覺厭倦了呢?
厭倦是不是死亡自發的同謀——在一個人判斷大致是合適的時段,即走完了一半路程時開始松手?
或者,一個人活到35歲時,不管怎樣,都會感覺厭倦了,接下來的165年就會“se tra?nant”[百無聊賴地閑蕩],客觀上是否如此?
※
一個人若能像截肢一樣截下他的意識的一部分……
在安妮特[美國電影學者安妮特·米切爾森,SS1957年在巴黎結識]6年前看來是自戀的東西:我當時還是那樣沒有覺醒,那樣迷惘。那么死氣沉沉,或確切地說,尚未出道。
※
我絕不會只是戰勝這個痛。(隨著康復時間的推移等)我僵住了,癱瘓了,齒輪卡住了。如果我能以某種方式轉移這一情感——如將悲傷轉移為憤怒,從絕望變為贊同,那么,它只會退去、減弱而已。我必須變得主動。只要我繼續體驗旁人對我做的(而非自己做什么),那么,這一難以忍受的痛就不會棄我而去——
※
我寫作中執著的動機:
X說話、發問、要求——如果Y不理睬,走開。對此X盡力而為。
[此處插入一張未寫日期的便條:]今天早上7:00,我就會好了。
※
我小時候,M.[母親]不理我。最大的懲罰——也是最沮喪的。她總是“離開”——甚至在她不生氣的時候。(喝酒是這種狀態的一個征兆。)但我還是一直在努力。
現在,對艾[琳]也這樣。甚至更折磨人,因為她確實理了我4年時間。所以,我知道她是能理我的。
那4年!那么漫長的時間——它的負荷,它的幾乎可以觸摸到的厚度——時刻困擾著我。“她怎么能……”等等。
我太糾纏于人的“過往”——
……
64年8月30日
伊夫——
脆弱
患疑病癥的,瘦弱,一夜要睡10小時——是個藥罐子
來自外省——南特、普瓦提埃
小資產階級
父親——有個小服裝廠,做軍裝
母親——一個古玩商
紅發,白膚,五官端正
為火箭部隊工作——郊區的大中心
“Je sais que je vais vieillir trop t?t et ...”[“我知道我會未老先衰,還有……”]
患了妄想癥似的——
從銀行(父親的朋友)+從酷兒藝術畫廊老板(安妮特的朋友)處偷錢
“丹尼絲”——喊她雷吉娜——她20歲,今年夏天在巴黎一家航空公司工作。
他第一次和安妮特在一起:“要是有人現在能看見我就好了。”過去的這3年。——安妮特:“Elle n'est pas ma reine à moi”[“她現在不是我自己的女王了”]
※
從并列(松散的從句關聯)到從屬(邏輯關系+主從關系的更精確的表示)
※
……
劇本:
醫生
世界是個身體
※
寫作是扇小門。有些幻想好比大家具,進不去。
※
在古代宗教里,一切重要的行為都以一個神圣的典范為依據。
人類>各種力量的競技場,戰場
諸神=重要事物的名稱
A) 荷馬論意愿(比較斯內爾[德國古典學家布魯諾·斯內爾,《希臘哲學和文學中心靈的發現》的作者])
B) 悲劇
一個因果分析
神的旨意>人的行為
沒有角色的構思
現代的個性觀< >角色扮演(如自我意識)
比較《哈姆雷特》與《俄狄浦斯》
64年9月3日
[馮·斯坦伯格1935年的電影]《魔鬼是女人》太美了!這是我看過的最最極端的影片之一。黛德麗完全是個物體——幾乎是被固定住了,被做了尸體防腐處理一樣。研究一下布景的絕對性:剔除個性的風格……黛德麗被“套在”她的衣服里,塞進她碩大的帽子里——躲在五彩紙屑、彩色紙帶、鴿子、護柵和雨后面……布景是“超負荷”,既漂亮,又戲仿——
將它與[意大利導演盧奇諾·]維斯康蒂(《戰國妖姬》、《豹》)+,當然,《淫奴》[美國實驗電影導演杰克·史密斯1963年的作品,SS寫過一篇關于該片的文章,后收入她的第一部文集《反對闡釋》(1966)]比較。
※
[約翰·]多恩的《白廳布道》——1627年2月29日
※
我的缺點:
● 拿自己的缺點來審查別人*
● 將我的友情轉變為愛情
● 要求愛包括(和排斥)一切
*但是,在我自己身上的情況變得糟糕、失控、崩潰的時候——比如,我對蘇珊[·陶布斯][SS在馬薩諸塞坎布里奇時的閨蜜]和伊娃[·貝利納·科利施][SS和陶布斯的朋友]的身體潔癖而感到憤怒的時候,也許這情形就變得非常忙亂和明顯——達到極致。
注意:我難以饜足的胃口——真正的需要——對品嘗新奇和“令人討厭的”食物=需要聲明我對潔癖的拒絕。一個反聲明。
……
64年9月8日
“我逃離了,但我得把我的手臂和腿留下……”
不回顧意味著用警戒線來隔離開現在的各種各樣的事情,而這些事也充滿了種種無法抑制的記憶。為了給我的……生活、這一痛苦得要命的生活“消毒殺菌”,我發現自己在戒除掉這個那個等等。最大的喪失是性。這,以及許許多多其他的事情,讓我想起……
我無法賦予當下任何深度或淡定,因為(對我而言)那就意味著過去,而過去則意味著和……分享的一切。
我感覺——在我不傷心的時候——干巴巴的,像粉末,像放飛的氦氣球……
我已然禁止自己去想,去感覺,因為想和感覺……
我這樣下去怎么行?
我不這樣又能怎樣?
※
“最親愛的——
“抱歉我沒寫信。人生艱難,人咬緊牙關的時候,很難開口說話……”
※
電影中的色彩
[衣笠貞之助1953年的電影]《地獄門》
《戰國妖姬》
[阿倫·雷乃1963年的電影]《穆里愛》
兩種調色板:一種以膚色為基礎,另一種不是(而是以城市、塑料制品、霓虹燈為基礎)
那種性高潮——在[雷乃1961年的電影《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中重復的大尺度的連續鏡頭
坎普中戲仿與自我戲仿的關系
[20世紀法國藝術家讓-羅伯特·]依博斯泰基的雕塑——英雄人物(大頭,張開的雙臂,陰毛像個徽章——陰莖無拘無束地突伸著),古銅色,但是有裂縫,開裂了……
※
“我不想知道你的過去。我有種感覺,它會過于沉重。”
“但我們心態不平衡。”
“但我們平衡。”
※
馬克思主義:面對文化的一種立場
——[西奧多·]阿多諾,《新音樂哲學》
[阿諾德·]勛伯格=進步
[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法西斯主義(阿只把他與一個階段,即新古典主義聯系在一起)
[在頁邊空白處:]注意斯特拉文斯基+[巴勃羅·]畢加索之間的相似之處——以[他們]不同風格探索過去——沒有致力于進步
——[喬治·]盧卡奇
[托馬斯·]曼=現實主義=歷史感=馬克思主義
[弗朗茨·]卡夫卡=寓言=去歷史化=法西斯主義
——[沃爾特·]本雅明
電影藝術=廢除傳統=法西斯主義
(將此用作關于盧卡奇的隨筆的開頭部分)
※
讀[當代法國小說家讓-瑪麗·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的兩部小說
“J'ai besoin de beaucoup de tendresse.”[“我需要很多的溫柔。”]
“écrire veut dire aller jusqu'au bout. J'ai renoncé à ?a dans ma vie,mais dans ce que j'écris,je dois prendre un risque.”[“寫作意味著堅持到底。在生活上我已經不這樣堅持了,但在我所寫的東西上,我必須冒險。”]
“C'est trop et c'est juste assez pour moi”(讓-科克托)[“這對我而言實在是太多了且又剛好夠”]《電影手冊》“美國電影專號”(1963年1月)題記
……
《絮叨者》系列[路易·勒內·德福雷著]:坡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說:[G·K·]切斯特頓、[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馮·斯坦伯格的早期電影
64年9月10日
寫隨筆討論:
● 第一人稱敘述,記敘
● 馮·斯坦伯格
● [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小說]《皮埃爾》
● 風格+沉默 格特魯德·斯泰因等。
※
所有偉大的藝術都在其中心包含了沉思,一種動態的沉思。
坎普是藝術中的行為主義的類型之一——它是,如此極端,它沒有要考慮的規范。
※
現代美學因為依賴“美”的概念而顧此失彼。好像藝術是“關于”美一樣——就像科學是“關于”真相那樣!
※
[當代美國藝術家R·B·]基塔:“發現的+受助的客體”
※
……
關于薩洛特這篇東西,看[皮埃爾·]布萊茲的早期隨筆《論享樂主義》(由“音樂天地”印發)。
為[SS的隨筆,論當代法國人類學家克勞德·]列維-施特勞斯,看[保羅·]利科發在《精神》上的文章
……
[當代德國作曲家卡爾海因茲·]斯托克豪森的作品廢除了組合方式的理念——提議
1) 任何有節奏的結構都可以有機地適應任何樂曲的速度;2) 序列的無限循環。
布萊茲排斥(1)+(2)
……
64年9月23日 紐約
吸入的強調
吸入>放低(放平膈膜)>抑制感覺——骨盆的,也即性的
因此,一種感覺的秘密即在于學會呼出
※
心靈的化學……
效應照亮其他地帶……
將對話分成專門小組,把……做成大屏風
64年10月3日
《淫奴》是性的,性刺激的(不只是對性的夸張模仿),在這個意義上也一樣,即:性也是可笑的、荒誕的、笨拙的和丑陋的。
有人先思而后行。有人先行而后思。他們誰都認為對方想得太多了。
一次謀殺:像在一個黑森林里(拍全景照時)打的閃光燈,照亮了所有暗處的、受到驚嚇的林中生物一樣。(達拉斯——1963年11月)
※
主題:自我的重生
通過這個瘋狂的“規劃”
擺脫掉過去——放逐——中止自我
※
重復原理
(比如紅綠燈)
紅< >綠
上< >下
停< >走
獲得更精確的交流
英語如此精確,因為它如此冗長……>比較[20世紀英國文學評論家和詩人威廉·]燕卜蓀論復雜詞語:詞語有共振,有光環,有感應。文學作品是由它們穿起來的。比如,“傻瓜”,“誠實的”
比較一份電報
為傳達信息而需要的冗長——但是與美、與非實用是什么關系呢
數學家說某種等式“它是美的”,因為它是如此簡單,如此非冗長。
風格(格調)與冗長之間的關系[——]比如,馮·斯坦伯格的電影
冗長與“復制”之間的關系。
※
婦女在19世紀“政治上是透明的”。
※
我們擁有一切元素——只要用螺栓把它們旋緊,然后裝上彈頭——然后發射。
※
滲漏
垂曲線
人一旦消除對復制的反感,就會發現現代生活里有那么多的東西可以欣賞。
像[20世紀研究城市規劃的美國作家劉易斯·]芒福德這樣的道德家對像[美國當代建筑師]菲利普·約翰遜這樣的美學家。
嚴肅——其最高形式即諷刺。
64年11月1日
我以前怕我母親,怕她打我。不是怕她生氣,怕她削減她提供給我的那一丁點情感滋養,而是怕她。也怕羅茜[SS的保姆羅絲·麥克納爾蒂]。
母親摑我耳光——因為頂嘴,因為反駁她。
我總為她找理由。我從未允許自己生氣、大怒。
※
如果我無法根據世人的標準來作出判斷,那么,我必須根據我自己的標準來作出判斷。
我在學習如何根據世人的標準來作出判斷。
※
作為一名作家,我容忍錯誤、實績不佳、失敗。如果我有時失敗,如果一個短篇或隨筆寫得不好,那又怎樣?有時進展就是順利,作品真是好。這就夠了。
在性上面,我就是沒有這樣的心態。我不容忍錯誤、失敗——所以,我一上來就焦慮,就更有可能敗下陣來。因為我沒有這樣的自信,即在這方面有時(我沒有刻意強求)也會有上乘的表現。
※
我對待性的感覺要是能像對待寫作那樣就好了!要知道,我不過是自己無法駕馭的某種力量的手段、媒介和工具而已。
我把寫作體驗為贈予我的——有時幾乎是獻給我的。我由著它來,盡量不去干擾它。我尊重它,因為它是我,又不只是我。它既是個人的,又是超越個人的。
我也愿意這樣來體驗性。就仿佛“自然”或“生活”用了我。而我信任這一點,由著自己被用。
一種向自身、向生活繳械的態度。祈禱。由著它去,不管它會是什么。我把我自己交給它。
祈禱:心平氣和與驕奢淫逸。
在這一點上,那個從前的小小的自我絕不會因為根據某種關于表現的客觀標準而可能獲得的評價,就感到羞恥和焦慮。
人對性必須虔誠。這樣,他就不敢焦慮。焦慮就絕不會暴露出它的真面目——精神猥瑣、小肚雞腸、心胸狹隘。
※
問:你總是成功嗎?
答:是的,我百分之三十的時間成功。
問:那你就并非總是成功。
答:不,我總是成功。百分之三十的時間成功即總是成功。
※
貴族氣派的 小丑般滑稽的
憤世嫉俗的 憤世嫉俗的
(喬治·桑德斯,文森特·普賴斯
)
(澤羅·莫斯特爾,悉尼·格林斯特里特
,查爾斯·勞頓)
在個性風格上打破道德規則,但遵守美學規則 打破道德和美學規則
優雅的 在你面前放屁,總是惹你,嘲笑你膽小
人們怕他——怕被認為笨拙、缺乏教養、身份低賤(而那正是他的力量) 人們相信他懂得快樂的奧妙所在——不想被他認為是個乏味的人
承認他壞 傷害你——然后逗你笑。不知羞恥,但不承認他自己壞。行為舉止像個淘氣而可愛的小孩
※
查核:
列維-施特勞斯發表在《新社會》(雜志)上論圣誕節的文章
[馬塞爾·]普魯斯特《關于福樓拜的風格》,見《歡愉與歲月》[美國文學評論家F·W·]杜皮編(鐵錨版[叢書])
《赫耳墨斯》——研究神秘主義的法國新雜志([米爾恰·]伊利亞德、[艾倫·]瓦茲
、[亨利·]科賓
等。)
[當代法國作家米歇爾·]布托爾,《四季》、《當今世界文壇》(羅思科
——溫和的蒙德里安風格)
[SS在頁邊空白處標了個X:]([由約翰·]考爾德在倫敦[出版的])路易·勒內·德福雷作品的任何英譯本
※
科幻小說——
關于非個人的當代負面想象的大眾神話
來世生物=那個“它”,所接管的
※
隨筆:風格,沉默,重復。
※
庫爾特·戈爾茨坦,《語言與語言障礙》(格魯尼與斯特拉頓出版社,1960)——
失語癥 閱讀
※
高尚的情感/卑劣的情感
尊嚴
尊敬
忠于自己
※
……
比較[保羅·]克利+瓦萊里
理論+藝術
※
[俄羅斯裔美國建構主義雕塑家瑙姆·]加博:負空間
“建構”某物即從某物中雕刻出空間(打開空間)。
[加博:]“我們不承認體積是空間的一種表達……我們拒絕將實體視為一種可塑性元素。”(1920)
加博:必須從各個角度看雕塑——它是三維的。
創新:新材料的使用——塑料、賽璐珞、導線;+使雕塑動起來(要么是看見它動,要么是因為動就是主題)>比如《動力構造》(1920)
讓雕塑更靠近建筑。
※
[馬塞爾·]杜尚:現成品不是作為藝術,而是一種哲學觀點
※
風格:
圓形風格([格特魯德·]斯泰因)>讀唐納德·薩瑟蘭的書[美國評論家、劇作家和歌劇劇本作者,1951年撰寫過《格特魯德·斯泰因:她的作品之路》]
比較[讓-保羅·]薩特論[阿爾伯特·]加繆的《局外人》“明晰的風格”
……
※
威[廉]·詹姆斯承認,“病態意識”是經驗的特征,事實上——比健康意識涵蓋“領域更廣”
——邪惡或瘋狂當中的“價值”
※
[埃里克·]薩蒂“家具音樂”——是背景,不是要你專心傾聽
安迪·沃霍爾的電影
※
讀[當代美國文學評論家J·]希利斯·米勒的書
藝術是一種意識形式
※
……
在命名一種感覺(“我感覺很糟”)與表達這一感覺(“哦哦……”)之間的一個區別在于你得到的反應:“為什么?”或“怎么啦?”為了給一種感覺以宣泄口而命名它——精神分析推波助瀾的一種做法——你就把安慰你的人變成了合作推斷者。
※
將一卷膠卷上的標記(“空段”)用作電影內容的一部分:布魯斯·康納《一部電影》(就像展示一棟樓的結構,或——布萊希特——布景的機制)
電影里老電影的摘用+事件之間的交叉剪輯:
戈達爾《隨心所欲》由雷內·法奧康涅蒂+安娜·卡里娜[主演]
[美國實驗電影人肯尼思·]安格《天蝎星升起》[他在里面剪輯的材料來自塞西爾·B·]戴米爾《萬王之王》+摩托車手的狂歡活動(聲軌:《參加派對去》[實為《派對彩燈》])
[西班牙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的《黃金時代》[它]使用了基督來說明薩德片段
※
保羅·利科《結構與詮釋》,見《精神》雜志,1963年11月
同期另有三篇關于列維-施特勞斯的文章,外加訪談
※
……
18世紀:坎普的偉大時期——分布于整個文化之中
[亞歷山大·]蒲柏——《致阿勃斯諾特醫生書》中的不合邏輯的段落:“……他本人即一個邪惡的對照。”
[威廉·]康格里夫——對稱的(像臺球):激情A,激情B
莫里哀呢?
……
18世紀戲劇:沒有發展——全部的特征在那里——瞬間的情感用一句警句概括——愛誕生或者死亡
……
※
新藝術繪畫+素描的特征:
對稱的構圖,纖細的曲線,簡潔的色彩,苗條的身體。
魯熱餐館——蒙帕納斯火車站附近的新藝術裝飾
※
……
色情作品
薩德,安德烈亞·德·納西亞,雷斯蒂夫·德·拉布勒托納>>>18世紀法國浪蕩三巨頭
羅切斯特伯爵[約翰·威爾莫特],約翰·克萊蘭>>>英國的(請注意:[勞倫斯·]斯特恩,約翰·威爾克斯+羅伯特·彭斯均為秘密色情社團成員。威爾克斯屬“梅德門漢僧侶會”,彭斯則屬于“蘇格蘭繆斯”成員)
18世紀——無罪;無神論;更哲學、更好爭辯
19世紀——有罪,恐怖
安德烈亞·德·納西亞——法國軍隊的職業軍官(父親是意大利人);晉升為上校:
兩部偉大的哲學著作:
[哈第蓋的小說] 《肉體的惡魔》(三卷)——在敘事+對話之間切換;以伯爵夫人(蕩婦)+侯爵夫人(女主人公——像蓋爾芒特公爵夫人[普魯斯特的人物]一樣——漂亮、世故、富有;人人都巴結她)開始
兩人之間的戀情——+伯爵夫人講故事。
性絕不受到譴責,總是令人愉悅
大量的社會諷刺
[安德烈亞·德·納西亞的小說]《阿佛洛狄特》(三卷本)——一個秘密色情社團;講故事。
也是一部小說《蒙羅斯》;以及《費利西婭》
(最有名的書——能激起性欲,但有騎士風度,不淫穢)
※
……
死亡=完全處于自己的頭腦里
生活=世界
……
64年11月4日
普魯斯特在一封信里寫道:
“還有,埃爾維厄和埃爾芒等人以來,勢利被極為頻繁地從外在再現,所以,我想試試從人的內心來展示它一下,像展示很棒的一種想象那樣……”
像坎普
※
一個人批評別人身上的東西,而這種東西他在自己身上發現也有+鄙視。比如,一個藝術家厭惡另一個藝術家的勃勃雄心。
※
在抑郁的背后,我發現了自己的焦慮。
※
電影史
這是意識到有電影史的第一代導演;電影藝術現在進入了自我意識的時代
懷舊
[德國電影學者和作家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電影——反藝術;反電影導演
※
……
女性特質=柔弱(或者通過柔弱變得剛強)
沒有只是剛強,+承擔后果的女強人形象
……
64年11月17日
把所有的關系都設想為主人與奴隸之間的關系……
在每一個情況中,我是什么角色?我作為奴隸感覺到更多的滿足;我得到更多的滋養。但是——主人也好,奴隸也罷,都同樣地不自由。一個人無法走開,擺脫掉角色。
平等的人之間的關系是不束縛于“角色”的關系。
※
在我發現嫉妒的地方,我忍著不去批評——除非我的動機不純,我的評判欠公正。我與人為善。我只對陌生人心懷惡意,那些冷漠的人。
看上去蠻高尚的。
但我因此救了“高于我的人”,那些我欽佩的人,使得他們免遭我的厭惡、我的侵犯。批評只留給了那些“低于”我的人,那些我不尊重的人……我運用我批評的力量確定了現狀。
※
韋恩·安德魯斯,《[建筑,雄心與美國人:]美國建筑[社會史]》
約翰·凱奇,《沉默》
奧利弗·洛奇爵士,《雷蒙德》
黛茜·阿什福德,《年輕的來訪者》
64年11月22日
讀馬克斯·比爾博姆的《薩沃納羅拉·布朗》,[羅納德·弗班克1926年的小說]《紅衣主教皮雷里[怪習種種]》,尼金斯基
的日記
軟焦點思考(就與這四場講座里的情況一樣),其優點是活躍,即興,與說它的情形同步;—— 對強焦點思考(寫作),這更精確、復雜、不重復,但必須事先準備——就像一尊眼神空洞的希臘雕塑。
※
比方說,我有一種悶悶不樂的情緒(Z),我要與之斗爭——這種情緒導致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或說某件我希望沒做、沒說的事。
如果我僅僅是抑制這個行為(如果還能做到這樣),那么,我會給此行為背后的情感“再充電”。
消滅這一情感的訣竅:以夸張的形式將它表達出來。
于是,你感覺到的懊喪就更難忘,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
“取決于我在哪里被拋棄……”
讀[奧地利裔英國藝術史家恩斯特·]貢布里奇,《威廉·邁斯特》[歌德的第二部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1795年出版]
※
臉上受傷,留下傷疤
《艷窟淚痕》[1937年好萊塢電影,勞埃德·培根和邁克爾·柯蒂茲導演,蓓蒂·戴維斯、亨弗萊·博加特和勞拉·萊恩主演]
蓓蒂·戴維斯——M.
● 一出場就抽煙(獨立于老板——約翰尼·范寧——的標志/把煙噴吐到他的臉上)。
※
尼采:“沒有事實,只有闡釋。”
藝術絕非一張照片。
※
藝術模仿論:藝術< >現實
柏拉圖:以真實這個標準來衡量藝術
亞里士多德:撒謊的情感效應。
※
社會事實>“事實”
心理事實>“想象”
藝術+事實之間許多不同的關系
1) 報道的
2) 諷刺的——波普藝術[——]安迪·沃霍爾的《129人死亡》;《每日鏡報》[赫斯特
擁有的紐約小報,1963年停刊]頭版
3) 對現實居高臨下:《紐約客》小說;《這一批人》中的若干段落
※
作為一個作家的問題:
從來不想原型
不把藝術元素視為事實
“無事實的”
※
歐文·施特勞斯《直立姿勢》,《變態心理學雜志》,1942
※
……
(文學中的)復活:
太宰治,《人間失格》,《斜陽》
[簡·波托茨基,]《薩拉戈薩手稿》
[吉蘭·德·迪斯巴赫,]《王子的玩具》
[馬查多·德·阿西斯,]《小贏家的墓志銘》
[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費迪杜克》
[司湯達,]《阿爾芒絲》
[克努特·漢姆生,]《潘神》
※
“又一個快樂的日子”
“應對一場風暴”
……
論[安托南·]阿爾托—[雅克·]里維埃爾間的書信,見[莫里斯·]布朗肖,《未來之書》第45—52頁。
……
看[托馬斯·]卡萊爾《舊衣新裁》中論紈绔子弟的[——]《紈绔子弟的身體》
“J'ai le cafard”[“我心情憂郁”]
64年12月3日
有趣的新雕塑排斥底座([美國雕塑家喬治·]休格曼等。)
精致高雅,技巧:建立在夸大這一價值觀基礎上的坎普,使其變為主流;它其實不是。精氣神至少同樣重要。不過它是重要的。比較賈斯珀·約翰斯
論坎普的隨筆是感受力的重要性——這個想法——這個更大的觀點的一個例子。談論坎普是提出這一觀點的一種途徑。
與20世紀視覺藝術革命有關的現代藝術。我們是人類歷史上生活在被印刷品(連環漫畫雜志、廣告牌和報紙)包圍的環境中的第一代人——第二天性。
[美國藝術史家邁耶·]夏皮羅是最早對[杰克遜·]波洛克、[威廉·]德·庫寧(40年代后期)的作品感興趣的人之一
找到夏皮羅1956年發表在《聽眾》雜志上的論現代藝術的隨筆
※
沃霍爾的觀點:單一圖像(被單調化的);客觀的東西
※
“它是什么?”再問“它有什么好?”
※
安德烈·布勒東:一個自由鑒賞家
※
杜尚
※
邁耶·夏皮羅
《抽象藝術的性質》,夏皮羅刊登在《馬克思主義季刊》第一卷第一期(1937)上的文章,德爾穆爾·施瓦茨作出了回應,回應刊登在同刊第一卷第二期(1937年4—6月)上
《風格》(克羅伯卷)[夏皮羅發表在艾爾弗雷德·路易斯·克羅伯《當代人類學》上的隨筆]
論現代藝術,《聽眾》,1956年
《電影的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季刊》第一卷第三期(1937年10—12月)——對莫蒂默·阿德勒的抨擊
● 《論羅馬風格藝術中的美學態度》,載[K·巴拉蒂·伊耶]《藝術與思想》……
※
……
《牧師與工人:亨利·佩蘭自傳》,伯納德·沃爾翻譯并附導讀
……
※
風格[該詞周圍加框:]
風格作為藝術變化模式。
風格意識即藝術作品的歷史性意識
當代繪畫中的風格流行的速度
與“風格”相反的唯美主義——比較[SS1960年代初的一個朋友、法國批評家羅蘭·]巴特的《戲劇服飾的病態》——《文藝批評文集》
……
※
藝術作品
一種實驗,一次研究(解決一個“難題”)對戲劇的形式
……
※
[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的電影]《情事》
難以相信[它拍了]才4年……
到最后才知道克勞迪婭窮
……
安在屏幕上場景的時長總是和它們在生活中一樣——剪輯中沒有對時間的操控——
“放棄正面+負面這種過時的決疑論”——安拒絕把山德羅塑造成一個惡棍
拍情感片,但不讓他的演員“強烈地表現情感”(隨[意大利電影導演費德里科·]費利尼+維斯康蒂)——那樣會是“修辭的”
新風格:“反對修辭”
……
安的電影是“文學的”,因為復雜的引述密布其間
自我意識的電影制作——《情事》里有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溫柔》]
……
(它們有文字劇本)但不像傳統故事
>安的電影:“使用”演員的導演所進行的一種寫作(“攝影機筆論”[字面意思為法國電影評論家和導演亞歷山大·]阿斯楚克[的“攝影機-筆”])
● 人為何“寫作”?
● 回答:一部電影作為記錄、體現的理念
材料必須是分散的、非戲劇性的(因此才有了[安東尼奧尼1975年的電影]《公路之王》的失敗)
※
……
[以下三條四周加了框。]
一個數字是所有相互對等的集(合)之集(合)。
一個基數是所有相似的類之類。
一個基數可以歸屬于任何一個有限集(合)。
64年12月6日
我的友誼(保羅[SS的朋友、美國藝術家保羅·特克]等)無足輕重。現在,既然——我的體驗是,它們成了維護難題。我在力圖平衡我的時間表,支付應付款項……
“每一種生活都是對一種特殊方式的辯護。”[——奧地利作曲家安東·]馮·韋伯恩
(基塔畫作)
※
讀:
買:牛津大學版《[威爾士煉金術士和玫瑰十字會會員托馬斯·]沃恩》,[安德魯·]馬韋爾+[玄學派詩人理查德·]克拉肖。
沃恩關于臨終的布道
[法國作家阿爾弗萊·德·繆塞1834年的劇本]《羅朗札齊奧》……
沃爾特·本雅明關于巴洛克風格的書。
弗雷德里克·弗雷《闡述史》(1886)
坡——短篇小說集
艾麗斯·默多克,《我怎樣寫一部長篇小說》,《耶魯評論》,1964年春季號
弗朗茨·博克瑙,論17世紀的書(1934)——帕斯卡、拉辛、笛卡兒、霍布斯[《世界觀:從封建的向資產階級的轉變》]
● 約翰·凱奇《沉默》
[俄羅斯電影導演伍瑟沃羅德·]普多夫金論電影[《電影技巧與電影表演》]
……
64年12月19日
長篇小說:發現身體的生命(姿態,姿勢卡若琳[美國表演藝術家卡若琳·史尼曼]的“我必須與火打交道”,克拉斯·奧爾登堡[瑞典雕塑家]的“這些天盡跟過道牽扯上了”)……兩個人物——一個成功了,一個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