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在這個時候出現,其實并不難理解。吏部尚書,掌管朝廷的官吏選拔,是天下舉子高中后能否當上官的真正決策者。長孫無忌極有可能,也是此次科舉的主考官。但讓陸忻沒有想到的是,陸庭昉居然也跟著來了。
科考在即,陸庭昉跟在長孫無忌的左右,是以什么身份?輔佐這位吏部尚書主持科舉,還是來參加考試的?如果是后者,那么以陸庭昉的詩文才學,這天下誰能與之抗衡?
此時此刻,在看到陸庭昉的剎那,陸忻才意識到。事情的發展,也許遠在自己的想象之上。而這天地間,也并非只有自己是穿越過來的。恰恰相反,陸庭昉才是具備了穿越者所有優勢的那個人。
聰明,博學,精通歷史,天賦極高。這樣的人,一旦給他一個翹板,就能如同鯉魚躍過龍門般,扶搖直上。
論見識,陸庭昉是現代社會的高中生,站在了時代的前沿。以史為鏡,知興衰,博古通今。唐朝進士科主考的內容:“試時務策五道”,對他來說并不難。
論詩才,陸庭昉能將諸多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倒背如流!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王白居易。唐代用典第一高手的李商隱,還有杜牧、孟浩然等等等等。所有將在唐朝大放光彩的詩人,每一個人的作品、絕句,陸庭昉都能信手捏來。
論文章,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陸庭昉同樣是如數家珍。科舉,對一個現代的學霸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
而最最可怕的是,無論是李白、杜甫,還是韓愈、蘇軾。在這貞觀三年的大唐,都還遠未出世。此時的陸庭昉,足以蓋過所有人的光芒。他若參加科舉,而后入仕為官,也許將給后來的人帶去無法想象的影響。
反觀陸忻,只不過是一個什么才學都沒有的現代學渣。連李白的詩,他都記不住幾句。這樣的人,是注定當不官的。即便是穿越來的,也沒有多少優勢。
陸忻看到陸庭昉的剎那,后者自然也看到了他。兄弟二人自小溪鎮別過,如今是第二次相見,各自都沒有什么表情,如同路人。而長孫無忌的到來,令劉峙臉色微變,瞬間收起了法劍。這位靈官一收手,其余御神廟的陰陽師也都停下了動作,表現得十分恭敬。
“長孫大人?長孫大人來的正是時候,大人可得替下官做主啊?!?
孫殿譽一聽是齊國公來了,頓時滿臉委屈,一瘸一拐地沖向了轎子。長孫無忌的地位,在滿朝文武中是最高的,可以說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護衛們見孫殿譽上前,倒是并未阻攔,隨即,長孫無忌便身穿吏部尚書的官服,從轎內走了出來。
“祭酒大人這是怎么了?您可是三朝老臣了,又是此次科舉的四位主考官之一,這腿腳怎么……”
長孫無忌出了轎門,先是瞥了一眼被青銅大鐘困住的駱賓王。而后才佯裝震驚,詢問孫殿譽的傷勢。陸忻見狀冷笑,默默自柳樹落下。這位大名鼎鼎的齊國公,不早不晚,恰巧在這個時候到,顯然是刻意為之。
“多謝長孫大人關心,說來慚愧,下官這個科舉主考官,怕是要辜負陛下隆恩了?!?
孫殿譽已經是個六十好幾的老頭了,長孫無忌卻才三十多歲??蓪O殿譽在其面前,哭得是聲淚俱下,毫無一個長輩的儀態。只見他一邊哭,一邊跟長孫無忌講訴事情的經過,簡直將駱賓王形容得十惡不赦。而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御神廟一行人,還是幾大郡望子弟,全部站在原地不敢動。
長孫無忌的威名,天下皆知。就算普通舉子沒有見過這位吏部尚書,但一些世家子弟卻不可能不認得。特別是鄭慧銘等人,他們這些郡望子弟,出門前早就將此次科舉的考官們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朝廷在名義上,是派下了四位主考官。但四人中也要有個領頭的主導者,而這個人,正是李世民最為信任的吏部尚書,長孫無忌。
吏部是做什么的?尚書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等事宜。換句話說,吏部尚書的權力之大,幾乎滲透進朝廷的各個位置、各個方面。從州、府、縣,到中央的官員任免,全跟吏部有關。
“慧銘兄,進京趕考前,家父便說過,此次科舉的主考官有四人。分別是東宮太子太師李綱大人,國子監祭酒孫殿譽大人,尚書省左仆射房玄齡大人。再者,便是這位禮部尚書,長孫大人了。而四人中,真正能夠決定我等舉子命運的,唯長孫無忌一人爾?!?
“夕鼎兄說的不錯,我自江州入京,出門前祖父大人曾再三叮囑,要我親近長孫大人。以我等之才學,這進士科雖難,但勢必能夠得中??杉幢闶侵辛诉M士,也要由吏部來甄選官員。說到底,四位主考官中,我等只要討得長孫大人的歡心便可。”
“兩位賢弟說的極是,不過現在,還是先看看長孫大人如何處理眼下的事情吧。”
盧厚澤轉動了兩下戒指,回身看了一眼始終都沒有說過話的中年文士。見對方點點頭,他又將目光望向了不遠處的崔項融。只見這位博陵崔氏的公子,低垂著眼眉,不知在想些什么。而更遠處,柳樹下的少年,則神情自若,竟然絲毫不見慌亂。這一幕,令他十分驚愕。
又過了幾息,長孫無忌聽完孫殿譽的敘述后,親自將這位老大人攙扶至弘文館的臺階之下。隨后,面色嚴峻,環顧四周。其官威之大,嚇得各州府的舉子紛紛低下了頭,不敢直視。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舉子,從西面八方匯聚而來。距離科舉開考,是越來越近了。
“諸位學子,本官長孫無忌,蒙陛下厚愛,領禮部尚書銜,是主理此次科舉的四位主考官之一。但科考在即,卻有人大鬧弘文館,實在是枉讀圣賢之書,辜負朝廷的恩典。至于事情的始末,國子監祭酒孫大人已經對本官說了。但孰是孰非,自有公論,也不可聽信于一人。否則失了公允,損害朝廷的體面事小,寒了陛下選賢任能之心事大。因而要如何處置鬧事之人,本官還需聽聽大家的見解?!?
“原來是吏部尚書,長孫大人,學生鄭慧銘給大人見禮了。”
長孫無忌的話剛剛說完,鄭慧銘便帶著王夕鼎等人走到了人群的最前方。神色恭敬,低頭就拜。這般迅速的反應,就連崔相融見了,都皺了下眉頭。
“哦?鄭姓……本官如果沒有看錯,你手中的扇子,是滎陽鄭氏的白羽扇吧?江州刺史鄭善果鄭大人,是你的什么人?”
“回尚書大人,鄭善果乃是學生的祖父?!?
“原來如此,不愧是書香門第出來的,禮數全。說起來,年初的時候,鄭大人回長安述職,本官還與之見了一面。當時鄭老爺子要來吏部辭官,但他身為岐州刺史,乃是封疆大吏,本官豈敢做主?最后鬧到了陛下那,改封江州刺史,朝廷才留住了他。沒想到,一眨眼的工夫,已經快入秋了。”
“我鄭家深受朝廷與陛下隆恩,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很好,既然這樣,你便說說,此人大鬧弘文館,朝廷該如何處置?還有你們,此次制舉,考的也是進士科。試時務策五道,朝廷要的是治國治世之良才。諸位學子就以此為題,說一說對策吧?!?
長孫無忌先是稱贊了鄭慧銘一番,而且毫不避諱與其祖父鄭善果的關系。隨后,又看向其他舉子,示意眾人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番舉動,相當于是將駱賓王直接定罪了。而且,給陸忻的感覺,就像是一群高高在上的人,圍著一只猴子在戲弄。
“回大人,我等全程都在場。事情并不復雜,正是這刁民不服朝廷體制,一味叫囂,才鬧出了這般動靜。按照我朝律法,此人大鬧科舉考場,襲擊朝廷命官,即便是從輕發落,也是個發配充軍、永不錄用之罪。但學生建議重判,至少判他個斬監候,以儆效尤?!?
“不錯,尚書大人。此人狂妄無比,祭酒大人已對他十分寬厚??伤堑恢卸鳎炊儽炯訁?,欲殺在場的眾多舉子,簡直是喪心病狂。若不重判,不足以正典刑,更不足以體現朝廷的威嚴?!?
“說的好,必須重判,以儆效尤。大人,學生張譽之,正是被此惡人斷去了手腳……”
長孫無忌一說讓大家發表意見,整個弘文館前便立刻人聲鼎沸起來。而且,所有言論都是要嚴懲駱賓王,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勢。長孫無忌聽了片刻,臉上倒是沒什么表情,隨后擺擺手,讓眾人停了下來。
“諸位的意思本官都知道了,既然都沒有不同的意見,那本官便以科舉主考官的身份,臨時宣判了。”
“長孫大人,誰說沒有不同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