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時間,楊文華累成了狗。
每天白天使勁睡覺,而晚上別人休息的時候,就是楊文華開始忙碌的時候了。
主要就是從現代搬運物資進入唐朝,光是為了防止屬下得雪盲癥,楊文華就搬運了幾萬副墨鏡進入唐朝。
例如為了讓屬下縫皮靴,搬運幾萬顆針,為了抵御嚴寒搬運膠布啊,為了讓孫思邈更好的治療,搬運必要的藥物啊。
不說幾千頭盔、工兵鏟和防彈衣了,就是這些不計其數的小東西,就讓楊文華根本就沒有參與征戰,這十天就做了個搬運工。
雖然楊文華已經盡量減少了對外面的依賴,可想要照顧近十萬人的生活起居,還要不停快速高效的征戰,而且還要長久的在此安穩下來,總是需要許多的輔助才行。
經過十天的高速行軍,拿下來了五個小城后,楊文華此刻的隊伍已經達到了十萬人。
其中大頭鬼軍四千人,原商隊兩千人,其中分出一千人去統領漢民輔軍,楊文華又挑選出一千漢民精銳補充了進去,還是保持兩千的規模,作為尖刀部隊使用。
然后楊文華與崔元,各自從漢民中挑選了五百人,組建一支大頭鬼軍,作為自己的親衛,同時也能作為應急部隊使用。
雖然一直都是整體作戰,可畢竟誰也不知,什么時候那里就需要支援。
除了這四千的嫡系部隊外,還有一萬比較精銳,擁有一戰之力的漢民皮甲軍,兩萬沒什么戰斗力,基本上只能撿撿便宜,打打順風戰的布衣軍。
這些布衣軍只有一根木矛做武器,專業就是在敵軍戰敗后,跑快點追擊一下,然后把人綁起來就行,能為正規軍節省些體力也是好的。
里面許多還是些小娃娃,不過能當兵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件幸福的事情,畢竟也沒什么危險,除了極個別的倒霉蛋,基本沒有傷亡出現。
而且隨著人數增多,楊文華規定只有當兵才能吃到肉食,雖然數量不多,可每餐總能見見腥味。
除了三萬四千軍人外,剩下的就是一萬高句麗俘虜青壯,這是楊文華專門抓來運輸物資用的,每人一天一斤半的口糧,勉強能保持體力吧。
畢竟人多了后,楊文華也得考慮節約一點糧食。
而且能讓他們吃飽已經是夠仁慈了。
這還是楊文華考慮到需要他們干活,還有以后崔元得長期占領遼東,這樣的長期打算,才讓他們能吃飽。
而不是用鞭子來達到同樣的目的,如果沒有那兩個考慮,楊文華完全可以節約下更多的糧食,畢竟這些俘虜就算是用廢了,也是可以不停更換的。
最后就是幾萬漢民老弱婦孺,這些是楊文華為崔元以后統治遼東,而準備的基礎,也是保證手下漢民輔軍賣命征戰的一種手段,自然得把他們的家眷帶著。
這些漢民家眷不需要做什么,最多就是在行軍途中,把自己坐下的冰船給撐著走就是了,雖然沒有肉食,普通的糧食卻可以隨意吃,只要不浪費就行。
十萬人馬,一旦行軍可謂是浩浩蕩蕩,讓楊文華的隊伍看起來非常的壯觀,表面上的氣勢還是很足的,最起碼能唬住人。
這十萬人也讓楊文華的部隊拖的極長,早上楊文華帶著一萬多正規軍,壓著俘虜運輸物資離開城池。
等到晚上,少量正規軍和布衣軍,帶著老弱婦孺,還沒能離開城門。
還好楊文華把沿途的城池都給挨個打了下來,而四周的那些縣城,一個因為冬日行軍實在困難,同時也因為人少。
就算是他們知道后面的這些人,沒有多少戰力,也不敢派人來襲擊,才一直沒有出過問題。
畢竟就算再戰力不行,那也是幾萬手拿兵器的人呢,你一般縣城那幾百人,來了也是送菜的份啊。
經過十天的極速行軍與征戰,楊文華帶著部隊來到了新城。
意味著真正的考驗,也終于開始了。
高句麗的城池,分成三種級別,第一級大城當然是都城,比如現在的平壤,還有以前的都城國內城,現在也勉強算的上大城。
第二級中城,城墻五千米左右的周長,城內占地一千多畝,比如遼東城,蓋牟城這些,眼前的新城,也在第二級里面。
第三級就是小城,也叫做縣城,一般周長在千米左右,城內占地一百畝到兩百畝之間,比如楊文華早先攻占的幾個城池,就都是縣城小城。
而白山縣那種小邑,雖然也掛個縣城的名頭,可還不能算城,不然高句麗就不是百城之國了,起碼得加好幾百城進去。
想也知道,唐朝那么大,才三百多州,一千多個縣,中原那么富饒,城都沒有兩千,高句麗地盤不大,還那么多崇山峻嶺,能有多少城。
距離新城五里遠,楊文華讓部隊停了下來,大頭鬼軍開始用工兵鏟清理積雪,高句麗民夫負責把冰船停在外圍后,開始搭建營地,漢民皮軍負責巡視,還有準備晚上的飯食。
楊文華和崔元兩人,帶著少量的隨從,來到了新城西城門外。
看著眼前一面就有一千多米長,而且十分高大的城墻,楊文華露出贊賞的神色,這是楊文華為崔元選定的都城。
新城,也就是后世的煤都撫順,這里最多的就是煤礦,鐵礦石也不在少數,而且離鐵嶺也特別近。
在古代只要有糧有人,有足夠的鐵器,軍隊是要多少有多少。
把這里打造成工業大城后,只要有用不完的兵器,到時依靠此地做工的漢民,就可以隨時拉出來幾十萬的大軍。
把都城選在這里,等楊文華把高句麗趕出東北后,只要崔元不是太傻,能牢牢的控制住此地,就可保自己王朝無憂。
至于糧食,只要楊文華把土豆紅薯玉米給帶進來,推廣幾年之后,就是肉食也不會再缺少,還用擔心糧食嗎?
“兄長覺得此城如何?可夠雄壯啊?明天此城就將完好無損的掌握在兄長手上,兄長可覺得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