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送行
- 白老大
- 伯仲兮
- 1570字
- 2019-09-03 22:41:26
李伯聽得心里直打鼓:北壽王可不是等閑之輩,幾個哥哥也都不是省油的燈,穿越到這里之后,遇到的都是這么些厲害的人,我一個小菜鳥可怎么辦啊。
看到四人臉色有點難看,北壽王知道他們心里在想什么:“各位不要擔心,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辦成了,對大家都有好處,要是辦不成,皇子依舊還是皇子,我商勻鷹的人品大家盡可以放心,不信你們可以去打聽打聽。四位可以先在我這里玩幾天,北壽王府內絕對安全,什么時候要是想回去了,我派人送各位去皇宮?!?
李伯看向李白,白老大點了點頭,李伯從看到殊安王那一刻起,就在想,自己如果真的是商洛瑢的話,看到自己的父親,正值壯年卻變成了七八十歲的樣子,會不會也痛恨這吃人的選舉制度。
李伯對北壽王說;“好,但是我有一事相求。”
“五皇子盡管說?!?
“能不能給我們上幾壇好酒?”一聽到李伯說這話,李白的眼睛立刻亮了,沒有表情的臉,居然顯示出快樂。
“哈哈,我還以為是什么大事呢,沒問題,這就差人去搬?!?
一小會時間,四人面前就擺了幾十個壇子,大壇子。
“各位請慢用,我北壽王府的酒還多得是,如果不夠,盡管開口?!?
“北壽王果然豪氣,感謝之至。”
“各位,那就先不打擾了,已經吩咐廚房準備了幾個下酒菜,估摸著差不多好了,各位享用吧,我就先告辭了?!?
“好,好,好,北壽王慢點走啊,我們就不送了?!?
平時那么注意形象的白老大,一見到酒,估計都忘記自己姓甚名誰了,命中注定的離不開酒啊。
北壽王府的酒確實不錯,喝起來很帶勁,就連若素都喝了不少,老孟跟白老大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兩個人幾乎承包了一大壇,那是酒啊,可不是水,喝多了會醉的。但李伯根本拉不住他們。
喝得醉醺醺的,老孟和白老大就開始聊天了,時不時還吟誦幾句詩,每當李白吟詩的時候,李伯都很自覺搬個小板凳坐在白老大旁邊,掏出小本本,認真記錄每一首詩,并且自己為這些千古名詩配上題目。
李白的詩自然是好,但是擬題目的李伯水平可不高,所以現在就能看到,李白的那些著名的詩句的詩題都是什么《金陵酒肆留別》、《夜下征虜亭》、《蘇臺覽古》、《越中覽古》之類的地名加事件,一目了然的題目,真的不是詩人想要表達什么,而是詩人的小跟班水平真的有限。
李伯小心地收藏著記錄古詩的本子,他知道這可是無價之寶,對后世的研究有巨大的作用,但是歷史的車輪向哪個方向滾動,他卻無從得知。
在北壽王府過了幾天清閑日子,白老大天天趴在酒壇子上不愿意起來,老孟陪著他一起醉,等到酒壇快要喝空的時候,白老大終于想起來回皇宮這件事。他們跟北壽王商量好,次日動身回皇宮。
第二天,北壽王按照約好的時間前來為幾人送行,送行的場面有點瘆得慌——李伯四人又要再一次睡在棺材里,會有人抬著他們回到皇宮。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密,不讓別人知道他們走的是哪條路。這也是北壽王提出的條件,四人答應了,嘴上說的原因是擔心別人懷疑,實際上,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北壽王答應會把他們送到皇宮里面,也就意味著他們不需要再步行上山,為了偷懶,真是絕了。
本想趁著機會偷偷查看周圍的環境,查明北壽王是通過哪條路送他們回去的,但是等他們躺倒棺材里面才發現,棺材蓋子實在是太重了,憑一個人的力量根本推不動。周圍黑漆漆一片,棺材板隔音效果很好,幾乎聽不見周圍的聲音,更看不到亮光,只能隱隱感受到棺材在移動,有人抬著棺材行走。
讓李伯覺得奇怪的是,明明上山的路很陡峭,但是躺在棺材里感覺不到,不知道是抬棺材的人根本就沒有上山,還是自己的感覺出了差錯。
李伯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棺材里,想象著北壽王送行的場面。正常的送行場面應該是看著別人的身影漸漸遠去直到消失,但是北壽王的眼前,卻是這個樣子的:北壽王站在原地,一臺又一臺的棺材從面前經過,棺材里面睡的就是要送行的人,北壽王注視著棺材,看著棺材隊越走越遠。真的把簡單的“送行”變成了可怕的“送行?!?
等到棺材蓋子被打開的時候,李伯已經站在了皇宮里偏僻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