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因何美妙而優雅地運行
- (美)約翰·布羅克曼
- 1868字
- 2019-01-15 10:30:53
23
EINSTEIN'S PHOTONS
愛因斯坦的光子學
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
維也納大學物理學家,奧地利科學院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研究所主任,著有《光子之舞》(Dance of the Photons)。
我所摯愛的深邃、優雅的科學理論是愛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觀點:光是由能量子組成的。現今我們將能量子稱為光子。相當有趣的一點是,即使在物理學界,也鮮有人知道愛因斯坦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公眾通常以為,這個觀點是愛因斯坦用來解釋光電作用的。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觀點里確實有這部分內容,但僅僅在最后才被提及。事實上,這個觀點本身更為深奧、更為優雅,也更為美麗。
假設一個密閉容器的四壁達到了某種溫度,四壁在閃閃發光,它們一邊釋放輻射,一邊也吸收著輻射。一段時間之后,容器內部的輻射分布將會達到平衡。在愛因斯坦之前,這個觀點已經廣為人知。普朗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對處于這樣一個體積內部的能量輻射分布作出了解釋。愛因斯坦則更進一步,他研究了容器內的輻射是如何有序進行分布的。
對物理學家而言,熵是對混亂程度的一種度量。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玻爾茲曼論證了,一個系統的熵是對該系統狀態可能性的一種度量。舉個簡單的例子,書籍、筆記本、鉛筆、相片等物體,相對于這些東西被整整齊齊碼放在一起,它們更有可能是四處散落在書桌上。或者我們假設,一個容器內裝有100萬個原子,相對于所有原子都集中在一個角落里,這100萬個原子更有可能均勻地分布在容器內。在以上兩種情形下,“均勻分布在容器內”這種狀態的有序性會弱一些,并且當一個更大的容器裝有這些原子(或物體)的時候,它們會具有更高的熵值。
愛因斯坦意識到,其輻射的熵包括光會隨容器體積的改變而改變,對這個過程的計算方法與計算原子的方法相同。在兩種情形下,熵隨著體積對數的增加而增加。對愛因斯坦而言,這絕非巧合。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理解氣體的熵了,因為它是由原子、輻射以及粒子所組成,即被愛因斯坦稱作能量子,即今天所稱的光子。
很快,愛因斯坦把他的想法就應用到了光電效應上。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能量子(光子)的概念和已經過長期研究并觀察的干擾現象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沖突。問題的實質在于如何理解雙狹縫干涉模式。根據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的理論,此種現象含有量子物理的“量子力學中的意識問題”。挑戰并非難事,當我們將一束光子投射到一個有著兩個狹縫的平面上,并當雙狹縫呈開啟狀態時,在平面后面的觀測屏幕上,我們可以觀察到明暗交錯的干涉條紋。如果只開啟一條狹縫,我們則看不到條紋,而只會觀察到一個分布廣闊的光子。這個結果很容易通過光的波圖來理解:光波分別通過兩個狹縫,在觀測屏幕上相互抵消與增強,如此的此消彼長,就讓我們看到了明與暗交替的條紋。
如果光束的強度低到只有一個光子可以通過裝置,會發生些什么呢?跟隨愛因斯坦現實主義的立場,我們自然而然地會假設一個光子可以通過其中的任意一道狹縫,但無法同時穿過兩條狹縫。我們可以實驗一下,一次送出一個光子。愛因斯坦認為,在這樣的條件下不會出現干涉條紋,因為一個單一的光子,作為粒子,不得不只“選擇”其中一道開啟著的狹縫,因此無法像在波圖中那樣出現增強或抵消的現象。這的確是愛因斯坦的論點,他提出只有在多重光子同時穿過狹縫時,才會呈現因為相互作用而產生干涉模式的條紋。
如今,我們從若干實驗中獲知,即使強度低到每秒只有一個光子通過裝置,干涉條紋模式仍然會出現。如果我們等待足夠長的時間,并在觀測屏幕上觀察所有光子的分布,我們將看到干涉模式。現在對此現象的解釋是,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在完全不知道粒子會穿過哪一條狹縫的情形下,干涉模式便會出現。通俗地講,對光子一次同時穿過兩道狹縫的說法我們要持懷疑態度。即便是愛因斯坦,在光的能量子問題上,也犯錯了,比如,光子指向的是遙遠的未來。
1905年,在這個奇跡之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同年,在愛因斯坦寫給他朋友康拉德·哈比希特(Conrad Habicht)的信中,他把在光子方面的論文評價為具有“革命性”的意義。迄今為止,這是愛因斯坦唯一被稱為具有革命性的研究成果,這也的確是名副其實,因此他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獎。但早些年的狀況并非如此順利,在1913年,那封由普朗克、瓦爾特·能斯特(Walther Nernst)、海因里希·魯本斯(Heinrich Rubens)和埃米爾·瓦爾堡共同簽署,推薦愛因斯坦成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的著名推薦信中,他們寫道:“就如同他的光量子假設說一樣,他的推測偶爾會偏離目標,但我應該對他的這些失誤既往不咎,因為如果沒有偶然性的冒險,最精準的科學則不會存在真正的創新。”1905年,愛因斯坦通過光子對輻射熵所做的深邃、美妙而優雅的闡釋,真真切切地論證了偶然性推測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