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因何美妙而優雅地運行
- (美)約翰·布羅克曼
- 1027字
- 2019-01-15 10:30:52
18
GROUP POLARIZATION
群體極化
戴維·邁爾斯(David G.Myers)
美國霍普學院社會心理學家,著有《社會心理學》(第11版)、《邁爾斯直覺心理學》。
多年前,一些社會心理學實驗以帶有故事性問題的形式,來評估人們承擔風險的意愿,比如,究竟有多大的成功幾率,可以讓一位嶄露頭角的作家放棄其穩定的收入,而全身心投入到一部巨著的寫作當中?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群體討論讓人們選擇去冒更多的風險,這掀起了一波涉及陪審團、商務決策層和軍隊等群體承擔風險的思考與探索。還有一些帶有故事性的問題則呈現出另一個現象,群體審議比以前更加謹慎了。就像是一個有著兩個孩子的年輕父親,是不是應該孤注一擲把所有積蓄都投資到熱門股票上?撥開諸如群體互動是增加了風險抑或是提高了審議的謹慎程度這些困惑不解,一則深邃、簡潔而優雅的哲理展現于眼前:群體互動易于擴大人們的初始傾向。在一項研究中,把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有偏見的,一組為不帶偏見的,之后在這兩組學生討論的前后,分別詢問有關種族困境的問題,例如財產權歸屬與(禁止種族、宗教等歧視)開放住房之間的矛盾沖突。與志趣相投者的討論增加了不同看法的差異。
現如今,志趣相投的人熱衷于自我隔離。隨著流動性的增加,保守派與激進派吸引著各自的擁護人群。政治專欄作家比爾·畢曉普(Bill Bishop)和社會學家羅伯特·庫欣(Robert Cushing)的研究報告指出,以壓倒優勢獲勝的縣郡(即總統候選人選舉中得票率超過60%)比例,在1976—2008年間,將近翻了一番。一旦鄰里成為政治共鳴箱,其結果便是加劇了兩極分化,正如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戴維·斯卡德(David Schkade)和其同事們,通過對博爾德市的自由派居民和科泉市的保守派居民的分組研究,發現在這些居民在天氣變化、平權行動和同性戀聯盟等的社區討論中,博爾德市的民眾更趨于左傾,而科泉市的民眾更趨于右傾。
顯而易見,恐怖主義就是一種群體極化的表現。作為一個單獨個體的個人行為,事實上恐怖主義從來不會突然而至。相反,恐怖主義分子的熱血賁張往往起因于人們所共同分享的悲傷。由于遠離心平氣和的和緩氣氛,群體內的互動成了一種社會情緒放大器。互聯網為和平愛好者和新納粹分子、怪才們和哥特人、陰謀策劃者還有癌癥幸存者們,增加了找尋到同伴并相互影響的機會。在社群網絡化的時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的共同利益、態度和猜忌都在放大。
所以,在社會多樣性觀察方面,一則兼具優雅和社會意義的闡釋簡述如下:主張的隔離+交談=兩極分化。
注:本文作者戴維·邁爾斯的《邁爾斯直覺心理學》已由湛廬文化策劃,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