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究底的學者指出,以上界分兩種自由的思想來自古典傳統,并不是伯林原創。不過,畢竟經由伯林在1958年的演說之后,“消極自由”的概念與分析才啟發了更多人對自由做更深入的思考。個人自由的上限可以達到極其理想的境界,不過,一個社會實際的自由程度卻是由自由的下限決定的—消極自由的空間有多大,行為自由的空間至少就有多大。
探究下去,消極自由也是一個邊界變動的行為空間。規律是不是這樣的:積極自由的...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刨根究底的學者指出,以上界分兩種自由的思想來自古典傳統,并不是伯林原創。不過,畢竟經由伯林在1958年的演說之后,“消極自由”的概念與分析才啟發了更多人對自由做更深入的思考。個人自由的上限可以達到極其理想的境界,不過,一個社會實際的自由程度卻是由自由的下限決定的—消極自由的空間有多大,行為自由的空間至少就有多大。
探究下去,消極自由也是一個邊界變動的行為空間。規律是不是這樣的:積極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