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何太極又要耍什么花招的慕容遠眉頭暗皺。
只見何太極對秦王躬身道:“我王不論年齡,重賞有功之臣,敢于簡拔少年英雄,既是張將軍之福,更是我大秦之福,臣本不該多言,但依上將軍所奏,臣以為,對張將軍的軍銜應當另換一個較為妥當!”
秦蕩來了興趣:“哦?何愛卿請試言!”
何太極:“匈奴屢犯北疆,方才上將軍說張將軍練兵有成,統兵有方,臣以為,張將軍的軍銜應當改為平北將軍,既然張將軍僅用月余時間就能有如此練兵成效,那統兵與匈奴作戰,必能克敵制勝。如此,一來為我王分憂,二來彰顯張將軍少年英雄氣概,以塞天下人之口,更顯我王認人識人之英明睿智,何樂而不為呢?”
說完,看著不住點頭的秦蕩,何太極心知奸計得逞,暗自沖慕容遠得意一笑。
聽完何太極的話,慕容遠的反映則與滿臉滿意的秦蕩完全相反,暗罵何太極老奸巨猾。
暫且不說對匈奴作戰是否能夠取勝,單說北疆環境之艱苦,對匈奴作戰之兇險,好不容易訓練出來的兵團,若真扔到北疆去對抗匈奴,即便第一兵團如今整體實力再強,恐怕也要重蹈前幾任守將兵敗身死的覆轍。
慕容遠氣的壓根直癢,強壓心中怒火,慕容遠奏道:“啟稟王上,張將軍如此人才,調守北疆恐被埋沒,況且如今南方蜀國對我秦國虎視眈眈,賊心不死,臣以為,由張將軍駐守南疆較為妥當。”
何太極反駁道:“上將軍此言差矣,什么叫埋沒人才?我秦國供應騎兵的戰馬多出于北方草原,況且如今秦蜀議和,蜀國短時間內必無興兵理由,倘若對匈奴作戰有失,我秦國不僅失去戰馬供應,而且北方門戶一旦大開,匈奴趁機南下掠奪,這才會給蜀國可乘之機!”
何太極的反駁讓慕容遠頓時啞口,秦蕩則是擺了擺手,出面做和事老,開口道:“何愛卿所言有理,你們就不要爭了,匈奴不斷襲擾北疆不穩,匈奴問題,是寡人的一塊心病,寡人決意,將張清羽封號改為平北將軍,出任潼關主將兼潼城縣守,賜兵部侍郎銜,由其率第一兵團三日后北上!”
“我王英明!”何太極心里樂開了花,不給慕容遠反駁的機會,連忙贊道。
其實眾人心中明白,北疆雖有潼關天險與長城配合,但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居無定所,機動性很強,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草原上的雄鷹。
長年的游牧生活,全民皆兵,戰斗力頗為強悍,前幾任潼城縣守就是被匈奴人所殺,而何太極正是要借匈奴人之手除去張清羽,借刀殺人手段不可謂不毒,而慕容遠偏偏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看著慕容遠吃癟,何太極火上澆油,對慕容遠說恭賀道:“張將軍少年英雄,倘若為我王平定北疆之患,上將軍有識人舉薦之功,上將軍為國為君,微臣甚是欽佩啊!”
慕容遠一聽,鼻子差點都氣歪了,硬擠笑容,咬牙道:“何相過謙了!”
至此,在何太極極力鼓推下,秦王拍板,張清羽升平北將軍,出任潼關主將,兼任潼城縣守,第一兵團三日后隨張清羽北上。
廷議結束后,慕容遠回到府邸,憋了一肚子怒火,在前堂大發雷霆,但卻又無可奈何,只能派人前往大營,請張清羽來上將軍府議事。
步入前堂大廳,不清楚到底發生什么事的張清羽,只看到大廳中,慕容遠,慕容語嫣還有秦月都在,但卻沒有一個人說話,眾人都是一副愁容,眉頭緊鎖的樣子。
感覺氣氛不對勁,張清羽向慕容遠見禮,試探著問道:“上將軍,是不是廷議出了什么變故?”
慕容遠心煩意亂,示意張清羽坐下,說道:“小羽啊,廷議上王上下旨,升你為平北將軍,出任潼關主將兼潼城縣守!”
聽著慕容遠的話,張清羽也不由劍眉緊鎖,潼關的情況,張清羽也聽韓風等人閑談中講過,潼關是秦國所有將軍最不愿擔任的兩個地方之一,另外一個則是與燕國接壤的雁門關。
張清羽良久無語,而慕容遠越想越心煩意亂,重重的嘆了口氣后,轉身離去,并不是慕容遠不想說,而是慕容遠實在不知道該對張清羽說些什么。
慕容遠離開后,慕容語嫣一臉擔心的看著張清羽,問道:“清羽,你愿意去么?”
看著滿臉擔心的慕容語嫣,還有一旁愁容滿面的秦月,張清羽的反應倒是有些平淡:“既然是廷議的決定,我也沒有別的選擇不是?”
秦月則是抬頭,眼神中透出一股堅定,說道:“如果你確定不去,我再去求求父王,讓父王收回成命,實在不行,更換任職地方也行!”
慕容語嫣也是在一旁附和著點頭,畢竟秦月是秦王最疼愛的女兒,由她出面或許事情還有回旋的余地。
張清羽則是微微一笑,剛才慕容遠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在眼里,若事情真有回旋的余地,慕容遠還哪會等到現在。
心知慕容語嫣和秦月是一番好意,張清羽不希望二人為難,故作玩笑的說道:“早就聽說北方草原風景如畫,風吹草低見牛羊,現在倒是有機會去欣賞一番了!”
慕容語嫣有些急道:“都這個時候了你還有心思開玩笑,你到底怎么想的你倒是說啊!”
張清羽仰面吸氣,說道:“我沒意見!”
“你。。。。”慕容語嫣氣急,美目有些濕潤,瞪著張清羽你了良久也說不出下文,最后怕自己當著張清羽的面失態,慕容語嫣氣急而出。
大堂里只剩下秦月和張清羽。
秦月并沒有出去安慰慕容語嫣,而是看著張清羽,語重心長的問道:“你真的愿意去那個鬼地方?”
張清羽收回看向慕容語嫣離開的目光,故作輕松,微笑道:“反正在哪都是一樣的領兵打仗,沒有區別的!”
秦月見張清羽這副輕松的模樣,真不知道是該氣他還是罵他,但秦月不似慕容語嫣,至少還有一分冷靜,平復了下心情,耐心的說道:“你可要考慮清楚,雖說潼關是我秦國第三大關,但北疆地廣人稀,條件艱苦,而匈奴騎兵驍勇善戰,機動性強,作戰時神出鬼沒,防不勝防,歷任潼城縣守要么被俘虐殺,要么戰死,沒有一個能夠任職超過半年的。你可要想清楚了!”
雖然秦月也欣賞張清羽,認可他的能力,但潼關的情況已然是糟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她不希望眼睜睜的看著張清羽去送死。
出宮來將軍府之前,秦月就曾與父王秦蕩因為此事爭執了一番,即便是連秦月自己到現在也不清楚,自己為何會這樣去幫張清羽,甚至不惜冒犯自己的父王。但如今在她看來,只要張清羽不想去潼關,她不介意再去求求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