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鑒定技能綜合訓練
- 張欽德
- 2758字
- 2019-03-21 14:05:02
模塊2 根及根莖類中藥的鑒定
實訓8 根及根莖類中藥的性狀鑒定(一)
【實訓目標】
1.能快速準確鑒定藥材,做到見藥知名。
2.能說出性狀相似藥材的異同點。
【實訓材料】狗脊,綿馬貫眾,骨碎補,細辛,大黃,拳參,重樓,虎杖,何首烏,首烏藤,白首烏,牛膝,川牛膝,商陸,銀柴胡,太子參,威靈仙,川烏,草烏,附子,白附子,白頭翁,白芍,赤芍,黃連,升麻,天葵子,防己,北豆根,金果欖,烏藥,延胡索,夏天無,板藍根,紅景天,地榆,苦參,山豆根,葛根,粉葛,甘草,黃芪,紅芪,人參,人參葉,刺五加,紅參,西洋參,三七,莪術。
【實訓內容及步驟】仔細觀察上述50味藥材,并注意區分下列各組藥材:
1.狗脊、綿馬貫眾與骨碎補
狗脊:表面密被金黃色茸毛,切面靠近邊緣處有黃色木質部條紋。
綿馬貫眾:根莖及葉柄殘基斷面深綠色至棕色,有維管束小點5~13個,環列。
骨碎補:呈長條狀,多彎曲,有分枝;全體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鱗片;橫斷面紅棕色,有黃色小點(維管束)17~25個,排列成一環。
2.細辛與威靈仙
細辛:根莖節上密生細長圓柱形的根;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威靈仙:無辛香氣;威靈仙味淡,棉團鐵線蓮味咸,東北鐵線蓮味辛辣。
3.大黃與何首烏
大黃: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習稱“錦紋”;根莖髓部寬廣,“星點”環列或散在;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何首烏: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斷面皮部有類圓形異型維管束4~11個環列,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味微苦而甘澀。
4.拳參與重樓
拳參:呈扁圓柱形,常彎曲似蝦;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橫切面淺棕紅色或棕紅色,有35~50個黃白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斷續環狀;味苦、澀。
重樓:呈結節狀扁圓柱形,略彎曲;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橫切面白色至淺棕色,粉性或角質;味微苦、麻。
5.牛膝、川牛膝與商陸
牛膝:斷面中心有黃白色小木心,周圍有黃白色點狀維管束斷續排列成2~4輪。
川牛膝:斷面點狀維管束排成4~11輪同心環。
商陸:橫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數個同心性環圈(“羅盤紋”)。
6.銀柴胡與板藍根
銀柴胡:根頭部略膨大,有多數密集呈疣狀突起的芽苞、莖或根莖的殘基,習稱“珍珠盤”;表面有孔穴狀或盤狀凹坑狀“砂眼”;斷面不平坦,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黃白相間的放射狀紋理;味甘。
板藍根:根頭部略膨大,有輪狀排列的葉柄殘基和密集的疣狀突起;表面無孔穴狀或盤狀凹坑狀“砂眼”;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味微甜而后苦澀。
7.川烏與草烏
川烏:呈不規則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殘莖,中部多向一側膨大;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皺縮,有小瘤狀側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跡;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淺灰黃色,粉性,形成層環紋多角形;味辛辣而麻舌。
草烏:呈不規則長圓錐形,略彎曲,形如烏鴉頭;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皺縮,有縱皺紋、點狀須根痕和數個瘤狀側根(稱“釘角”);質硬,斷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層環紋多角形,髓部較大或中空;味辛辣、麻舌。
8.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與白附子
鹽附子:呈圓錐形;表面灰黑色,被鹽霜;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的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小點排列不整齊;味咸而麻,刺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厚2~5m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顯縱向導管束脈紋;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3mm;氣微,味淡。
白附子: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表面白色至黃白色,有環紋;質堅硬,斷面類白色,粉性;氣微,味淡,麻辣刺舌。
9.白芍與赤芍
白芍:呈圓柱形,平直或稍彎曲;表面類白色或淡棕紅色,光滑;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或微帶棕紅色,角質樣,形成層環明顯,有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苦、酸。
赤芍:呈圓柱形,稍彎曲;表面棕褐色,粗糙;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有放射狀紋理,常具裂隙;氣微香,味微苦、酸澀。
10.味連、雅連與云連
味連: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有的節間表面平滑如莖稈,習稱“過橋”;質硬,斷面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氣微,味極苦。
雅連: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過橋”較長;頂端有少許殘莖。
云連:多為單枝,彎曲呈鉤狀,較細??;“過橋”較短。
11.北豆根與山豆根
北豆根:根莖呈細長圓柱形;直徑0.3~0.8cm;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斷面纖維性,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髓;氣微,味苦。
山豆根: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其下生根數條,根呈長圓柱形,直徑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中心無髓;有豆腥氣,味極苦。
12.延胡索、夏天無與金果欖
延胡索:呈不規則扁球形,直徑0.5~1.5cm;表面黃色或黃褐色,有不規則網狀皺紋,頂端有略凹陷的莖痕,底部常有疙瘩狀凸起,或稍凹陷呈臍狀;質硬而脆,斷面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味苦。
夏天無:呈類球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塊狀,直徑0.5~2.5cm;表面灰黃色、暗綠色或黑褐色,有瘤狀突起和不明顯的細皺紋,頂端鈍圓,可見莖痕,四周有淡黃色點狀葉痕及須根痕;質硬,斷面黃白色或黃色,顆粒狀或角質樣,有的略帶粉性;味苦。
金果欖:不規則的圓塊狀,直徑3~6cm;表面棕黃色或淡褐色,有彎曲的深皺紋;質硬,難破碎,斷面淡黃白色,形成層環紋隱約可見,有斷續的放射狀紋理;味苦。
13.甘草、黃芪與紅芪
甘草:呈圓柱形;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質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黃白色,粉性,具明顯的形成層環紋及放射狀紋理,有裂隙,根莖斷面中央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
黃芪:呈圓柱形;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紅芪:呈圓柱形;表面灰紅棕色,栓皮易剝落,剝落處淺黃色;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形成層環呈淺棕色;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14.三七與莪術
三七: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周圍有瘤狀突起;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無環節;擊碎后皮部與木部常分離,斷面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皮部散有棕色樹脂道小點,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苦回甜。
莪術:呈卵形或圓錐形,表面有環節;切面具蠟樣光澤,有內皮層環紋,環內維管束散列;氣香,味辛,微苦。
【實訓報告與考核】
1.寫出根及根莖類中藥性狀鑒定描述順序。
2.如何從性狀特征判斷雙子葉植物根或根莖類中藥?
3.照實物繪出狗脊、綿馬貫眾、大黃、何首烏、牛膝、川牛膝、商陸、川烏、草烏、黃連、防己、板藍根、甘草、黃芪、人參、西洋參、三七的橫切面簡圖。
4.快速識別上述50種中藥,時間限定為7.5分鐘。
5.將混合中藥飲片挑揀分開,每組20種,時間限定為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