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冥有魚: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
- 鄭少雄 李榮榮
- 1144字
- 2019-01-03 17:24:55
田野工作中的“主”“客”關系
前段時間,我接到安徽省績溪縣上莊鎮宅坦村村委會主任胡維平的電話,他向我訴說他近期的煩心事:經朋友介紹,某大學以某國外大學命名的學院,組織一群中外學生去宅坦村“考察”,村委會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安排他們在村里的幾戶人家食宿。學生們可能是對食宿費用不滿,在網上發帖,說村長從中介紹,還吃回扣,一看長得就像個貪官。胡村長從網上看到對他如此這般的人格侮辱,氣憤至極,給我說要和發帖者打官司。我也幫不上什么忙,只好安慰他別和這幫學生一般見識,清者自清。
這些學生當然算不上是做田野調查,充其量只能是所謂的社會調查,他們可能還不會考慮田野工作倫理。人類學的教科書告訴我們,田野調查中的參與式觀察,要處理好主位與客位的關系,那是就知識論而言的,而田野實踐中的工作倫理可能要更復雜些。
2008年6月,我帶著博士生王揚去宅坦村做“林權與民間法秩序”的田野調查,行前和“文化村長”胡維平先生打過電話,他很樂意接受學者們的田野調查,認為是宣傳宅坦的好機會。經過一天的旅程,傍晚時分,長途客車停靠在了上莊鎮政府門前,胡村長早早就等在了那里。下車伊始,我把一瓶名酒作為見面禮,送給村長,村長雖連連擺手,表示不能收,但在我的再三勸說下,還是收下了。我想,這禮物的流動,雖有工具性的成分,但不能歸為工具性送禮吧!晚飯時,胡村長得知我是山東人,就連連夸贊山東人講義氣,豪爽大方。
吃過晚飯,天色已晚,村長領我們去了一家名曰“新農村賓館”的旅館,在這鎮上,也算是條件比較好的旅館了,村長直截了當地說,這是他侄媳婦開的旅館,希望張教授照顧一下生意。我說先暫住幾天,為了調查的方便,我們還是住到村子里,還請胡村長幫我們聯系房東。胡村長說沒問題。第二天一大早,我們趕到村委會看村級檔案,胡村長說已聯系好房東,是村委會婦女主任姜月紅家,我們過去看了一下,是二層樓房,環境和衛生條件都還不錯。胡村長說,如果食宿一起算的話,每天每人35元,我說我們在這里不是一天兩天,要前后長達十個月之久,能否再便宜點。村長聞聽此言,面露不悅,說:“這個價格不貴啊!人家村民也不是為了賺錢啊!”我也就沒再“討價還價”,就此住下了。后來實際的收費比“報價”低很多。村長和房東還是照顧了我們。
事后想想,我們是客人啊,村子里的人對客人當然是熱情的,但客人畢竟是外來人,不具“村落成員權”,村長當然是要維護村民的利益的。曾看黃樹民先生在《林村的故事》一書中描述剛進入村子找房子的過程,在黃先生的描寫中,村支書葉文德似乎斤斤計較,甚至還百般刁難。其實,葉書記和胡村長一樣,都是熱情好客的,但待客之道的制度底線,是對村落成員權的維護。
在當地人的眼中,人類學家始終是客人,而人類學家的為客之道是田野工作倫理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