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常見病診治彩色圖譜
- 顧憲銳
- 2323字
- 2019-04-03 13:10:52
八、大腸桿菌病
兔大腸桿菌病又稱黏液性腸炎,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仔兔、幼兔腸道傳染病,以水樣或膠凍樣糞便和嚴重脫水為特征。
【病原】大腸桿菌屬于腸桿菌科中的大腸埃希氏菌屬,為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有鞭毛的短小桿菌(圖1-8-1)。該菌血清型較多,引起兔致病的大腸桿菌,主要有30多個血清型,如O85、O19、O16、O128、O18、O26、O86等。埃希氏菌為需氧或兼性厭氧菌,最適生長溫度37℃,pH7.2~7.4。對營養要求不嚴格,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后,形成光滑、濕潤、乳白色、邊緣整齊、隆起的中等大菌落(圖1-8-2)。某些致病性菌株在血液瓊脂培養基上能產生β型溶血環。在普通肉湯中生長,呈均勻渾濁,形成淺灰色黏液狀沉淀。麥康凱培養基,由于本菌發酵乳糖,形成的菌落為紫紅色(圖1-8-3);在伊紅美藍瓊脂上生長,由于發酵乳糖產酸,使伊紅和美藍結合,形成紫黑色帶金屬光澤的菌落(圖1-8-4)。抵抗力中等,在水中能存活數周到數月,一般消毒藥能將其迅速殺死。

圖1-8-1 大腸桿菌的形態

圖1-8-2 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大腸桿菌生長的菌落

圖1-8-3 麥康凱培養基上 大腸桿菌生長的菌落

圖1-8-4 伊紅美藍瓊脂培養基上大腸桿菌生長的菌落
【流行特點】大腸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兔腸道內的常在菌,一般不引起發病,當氣候環境突變、飼養管理不當及患有某些傳染病、寄生蟲病引起仔兔抵抗力降低時而發病。該菌在病兔體內增強了毒力,排出體外可經消化道傳播引起暴發流行,造成大批死亡。本病無明顯的季節性。各種年齡的兔均易感,主要侵害20日齡與斷奶前后的仔兔和幼兔,即1~4月齡多發,而成年兔很少發病。第一胎仔兔和籠養兔的發病率較高。
【臨診癥狀】潛伏期4~6天。最急性病例常不見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病程短的在1~2天內死亡,長的經7~8天死亡。病兔體溫一般正?;虻陀谡?,精神沉郁,被毛粗亂,脫水,消瘦,腹部膨脹(圖1-8-5),劇烈腹瀉,肛門和后肢被毛常沾有大量黏液或水樣糞便(圖1-8-6),并帶有兩頭尖的干糞球。四肢發冷,磨牙,最終衰竭死亡。

圖1-8-5 病兔精神沉郁,被毛粗亂,腹部膨脹

圖1-8-6 兔子水樣糞便
【病理變化】胃膨大,充滿多量液體和氣體(圖1-8-7)。小腸擴張、水腫,充滿氣體和黏液(圖1-8-8)。大腸內容物呈水樣,有多量膠凍樣物(圖1-8-9),漿膜黏膜充血,有出血斑點(圖1-8-10)。膽囊擴張,黏膜水腫。有些病例的心臟、肝臟有局部性的小壞死灶(圖1-8-11)。

圖1-8-7 胃膨大,充滿多量液體和氣體

圖1-8-8 小腸擴張、水腫,充滿氣體和黏液

圖1-8-9 結腸出血、膠凍樣內容物

圖1-8-10 大腸漿膜充血,有出血斑點

圖1-8-11 心臟局部性的小壞死灶
【診斷】根據臨診癥狀、病理變化及流行特點可作出初步判斷,但較難與其他幼兔腹瀉病區分。確診需作細菌的分離鑒定。
(1)病原學檢查 采取病、死兔的心、血、肝、脾、腸內容物等,涂片,染色后直接鏡檢,觀察是否有大腸桿菌。分離培養可用鑒別培養基,有條件的也可做生化反應或動物試驗,進行診斷。
(2)血清學檢查 可用血清學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方法進行檢查。
【鑒別診斷】本病應注意與兔沙門氏菌病、球蟲病、輪狀病毒病和兔泰澤氏病鑒別。
(1)與兔沙門氏菌病相區別 死于沙門氏菌病的兔。剖檢可見肝臟有散在的、針頭大、灰白色的壞死病灶,蚓突黏膜有彌漫性、淡灰色、粟粒大的特征性病灶。病料接種于麥康凱平板上,如有無色透明或半透明的小菌落,為沙門氏菌;呈粉紅色較大的菌落是大腸桿菌。
(2)與球蟲病相區別 球蟲引起的兔腹瀉,將糞便或腸內容物涂片鏡檢,可見有大量的球蟲卵囊。
(3)與輪狀病毒相區別 輪狀病毒性腹瀉主要發生于幼兔,青年兔、成年兔呈隱性感染。剖檢病兔,空腸和回腸部的絨毛呈多灶性融合和中度縮短,腸細胞中度變扁平,某些腸段的黏膜固有層和下層輕度水腫。從病料中不能分離出細菌或寄生蟲。
(4)與兔泰澤氏病相區別 泰澤氏病的特征性病變是肝門靜脈附近的肝小葉和心肌有灰白色針頭大或條狀的病灶。病料涂片,姬姆薩染色,可見有成叢的毛發狀的芽孢桿菌。
【防控】
(1)預防 平時應加強飼養管理,搞好兔舍衛生,定期消毒。減少應激因素,特別是在斷奶前后不能突然改變飼料,以免引起仔兔腸道菌群紊亂。常發病兔場,可用從本場病兔中分離出的大腸桿菌制成滅活苗,20~30日齡的仔兔肌內注射1mL,有一定療效。兔場一旦發病,應立即隔離或淘汰,死兔應焚燒深埋,兔籠、兔舍用0.1%新潔爾滅或2%火堿水進行消毒。
(2)治療
① 對抗病原療法??咕幬锆煼ǎ烘溍顾兀茸⑸洌壳Э梭w重20~30mg,每日2次,連用4~5天)、慶大霉素(肌內注射,每只兔2萬~4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3~5天)、多黏菌素(每只兔2.5萬單位,連用3~5天)、磺胺脒(每千克體重100mg,每日3次,連用4~5天)、復方新諾明、氟哌酸、恩諾沙星、環丙沙星以及青霉素等抗菌藥物均有治療作用,但由于大腸桿菌極易產生抗藥性,有條件的應做藥敏試驗再選擇用藥。劑量可按藥品說明書使用。
促菌生療法:口服,每千克體重50mg,每天1~2次,連用3~4天。
中藥療法:穿心蓮6g,金銀花6g,香附6g,水煎服,每天2次,連用7天。也可用丹參、金銀花、連翹各10g,加水1000mL,煎至300mL,口服,每天2次,每次3~4mL,連用3~4天。也可用大蒜酊(用去皮蒜頭和75%的醫用酒精1∶1配比。先將蒜頭洗凈充分搗爛為泥,再與酒精混合攪拌均勻,裝入密封的容器內浸泡12~15小時。用雙層滅菌沙布過濾,濾液即成大蒜酊,裝瓶備用(口服,每只兔用2~3mL,每天2次,連用3~4天)或大蒜泥(口服,每只兔用2~3g,每天2次,連用3~4天)治療。
② 補液及電解質療法。此療法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十分重要的輔助療法,必須配合對抗病原療法一起使用??捎每诜a液鹽溶液(配制遵照藥品說明書)任病兔自由飲用。如病兔已無飲欲,可用葡萄糖生理鹽水腹腔注射20~50毫升/次,每天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