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男童裝設計與制作
  • 常元 芮滔
  • 4566字
  • 2019-04-03 13:12:11

第一章 童裝基礎知識

第一節 兒童的體型特征與身體測量

一、兒童的生理特征與體型特點

我們按照兒童不同時期的生理、心理特點,將其分為嬰兒期、幼兒期和童年期(小童、中童和大童等不同時期),如圖1-1所示。

圖1-1 男性不同時期的體型特征

(一)嬰兒期(0~1歲)

1.嬰兒期生長特征

通常指出生29天后至不滿1周歲的這一時期。嬰兒的主要活動就是吃和睡,也是一生中身體的成長速度最快的時期。0~3個月的嬰兒被稱為新生兒,這個時期嬰兒的頭大、臉小,脖子短,肩圓短小,胸腹突出,背部較平,蝦米腿。2~3個月后嬰兒身高可以增長10cm,體重成倍增加。4~6個月的嬰兒清醒的時間增多,活動量加大,體型特征主要表現為頭大身小,骨骼柔軟,無腰,頭顱占身長的4/8;軀干占身長的3/8,雙腿短小,占全身長的1/8,身高是3.5~4個頭高,處在體態變化較大的時期。嬰兒睡眠多,發汗多,溢奶頻率較高,排泄次數較多,皮膚特別嬌嫩,屬于不具備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的特殊群體。剛出生的嬰兒一天大多數時間處于睡眠中,隨著月份的增加,對外界的感知能力逐漸增強,表現出對周圍事物的極大興趣。到6~8個月,嬰兒有了記憶力和觀察力,開始探究周圍的世界,能聽懂一些話語,指認物品和人、動物,對父母特別依戀。9個月至1歲時,各種情緒、情感陸續得到發展,逐漸學會了翻、坐、爬、扶著行走、獨立行走等動作技能,如圖1-2所示。

圖1-2 0~1歲兒童生長特征圖

2.嬰兒期對服飾的要求

這一時期童裝的設計和制作要便于穿脫,以簡潔實用為主,袖子寬大,無明顯性別差異。純棉的面料是嬰兒貼身服裝的首選;內衣的色彩盡可能選擇白色或淺色,以便及時對糞便等進行清理;外衣寬松舒適,保溫性比較好,利于嬰兒活動。此外,要留意內衣縫制的線跡不能有斷線或線頭,以防弄傷嬰兒嬌嫩的皮膚。為了避免意外的發生,盡量不使用硬質紐扣,衣服多采用綁帶進行固定。

(二)幼兒期(1~3歲)

1.幼兒期生長特征

月齡在13~36個月的時期被稱為幼兒期。這個時期幼兒生長速度較嬰兒期緩慢,但身高和體重變化仍然很大。這個時期的主要特點是頭大,一般1周歲兒童的頭圍較出生時增加140%,腹部變大,脖子短,身體挺且向后傾。身高比例4~4.5個頭高。兒童學會了走路、說話,更加好動并樂于模仿,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生活自制力較差。從生理角度來看,幼兒好動、出汗多、皮膚嬌嫩,能控制大小便,語言、行動與表達能力開始顯現。

2.幼兒期對服飾的要求

這一時期服裝的特點是易于穿脫,開口和扣合物位置適當,安全系數高;服裝款式寬松,充分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切忌夸張,避免鉤掛和牽扯;具備大小適當、實用性較強的口袋。服裝性別差異不明顯,具有一定的審美啟蒙性,并能保護身體,調節體溫,保持穿著舒適性。

(三)小童期(4~6歲)

1.小童期生長特征

兒童的頭顱發育早于軀干,軀干則早于四肢,臀圍、腰圍、胸圍三者尺寸基本相等。從2~6歲開始,下肢增長加快,肩部發育,大大超過了頭顱身軀的發育;到6歲時,身體發育的比例較為勻稱。童年期正是青春發育的初級階段,也是兒童發育的最后階段。

此時期幼兒的特點是生長發育變慢,身高比例大約是5個頭高。動作及語言能力逐步提高,能跳躍、爬樓梯、唱歌、畫圖、識字等,顯現出好奇、多問的性格特點,并能逐步確立自我,表現出自己的性格特點,做事積極性提高,能力增加,并有了很高的知識接受能力和理解力。

2.小童期對服飾的要求

這一時期的兒童體型各異,在審美上有了各自的見解。要求服裝款式寬松,美觀實用,避免過度夸張;男女服飾特點主要以色彩、圖案和工藝進行區分。

(四)中童期(7~12歲)

1.中童期生長特征

中童是指7~12歲的兒童。這個時期兒童身高顯著增加,體型漸趨穩定,凸肚特征逐漸消失,腰身外露,身材發育勻稱。同時腦的形態結構基本完成,智能發育進展較快,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這一時期身高比例是6~6.5個頭高,男女童體型已有差異,出現兒童青春期初期待征,主要表現為體格形態的發育突增現象。青春期開始的發育程度以及成熟年齡的發育程度有很大的個體差異、種族差異,就是在同性別、同種族、環境相似的情況下,兒童的發育也有所不同。

2.中童期對服飾的要求

這一時期兒童逐漸擺脫了幼兒特征,性格上趨于穩定和成熟,有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判斷力,但并未形成個人的獨立意識。活動能力較強,智力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因此要設計一些富有知識性和幻想性的服飾圖案,造型特點比較自由,適合寬松或半緊身造型。

(五)大童期(12~16歲)

1.大童期生長特征

大童是指12~16歲的兒童。這一時期是少年兒童生理、智力、心理全面發展的階段,人體發育形成正常規律,男女童體型有了明顯的差異。女童的三圍尺寸明顯,男童肩部發達,肌肉明顯。身體比例逐漸接近于成人,兒童進入第二個生長高峰期。身高的增長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兒童生理發育的年齡,女孩一般在8~13歲,極少數正常女孩可能推遲到16歲才開始。女童在這一階段胸部發育很快,但身高的增長由每年的5cm減為1cm,胸圍每年增長約3cm,腰圍每年增長1cm,手臂每年增長2cm,上襠長每年增長約0.6cm。男孩從睪丸增大開始計算第二性征出現的年齡,一般在9~14歲,大多數為12歲左右,少數可能推遲到16~18歲才開始。男童身高每年增長約5cm,胸圍每年增長約3cm,腰圍每年增長2cm,手臂每年增長2cm,上襠長每年增長約0.4cm,骨化過程如果已基本完成,肌肉力量明顯增大,具有更為持久的耐力和力量。

2.大童期對服飾的要求

這一時期的少年生理變化顯著,心理發展比較矛盾,情緒容易波動起伏,喜歡表現自我,容易接受文化影響。服裝造型追求自由多變,突破了體型的限制,類似于青年裝、成人裝。男女生愛好明顯不同,服裝類型以校服、休閑服裝為主。

二、兒童生長發育的比例關系

不同時期的兒童,生長發育方面具有不同的特點,如圖1-3和圖1-4所示。

圖1-3 不同時期兒童體型特征(正面圖)

圖1-4 不同時期兒童體型特征(側面圖)

兒童體型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部分。

(1)下肢與身長的比例關系。越年幼的兒童腿越短,1~2歲的兒童下肢大約是身長的32%。

(2)大腿與小腿的比例關系。嬰兒期大腿很短,隨著成長逐漸增長,下肢與身長的比例逐漸接近1∶2,其中大腿的增長最為明顯。比如1歲嬰兒的腿內側尺寸只有10cm,到3周歲時約為15cm,8周歲時約為25cm,10周歲時約為30cm,其增長率比身體其他部位要高。

(3)兒童頭身比例關系。由圖1-5和圖1-6中可以看出,嬰兒期體型頭身比例為1∶4,頭在整個身體中所占的比例較大,胸圍、腰圍、臀圍尺寸幾乎沒有變化。幼兒期體型特征為頭大、頸短、腹部向前突出,頭身比例大約為1∶5。學齡期兒童頭身比例為(1∶6)~(1∶6.5),男女童的體型差別開始出現,胸圍、腰圍尺寸變化較大。中學生時期,女孩的生長發育有所減慢,三圍差別明顯,變成脂肪型體型;男孩身高、體重、胸圍的發育均超過女孩,肩寬、骨骼和肌肉都迅速發育而變成肌肉型體型。少年期頭身比例為(1∶7)~(1∶7.5),比較勻稱,接近成人體型。

圖1-5 不同階段兒童的身體比例

圖1-6 不同年齡階段男性的身體比例變化

(4)8歲前的男女兒童。沒有體型上的差異,幾乎完全相同。

(5)童體的側面結構。童體相對于中軸線,腹部向前突出,類似于成人的凸肚體,成人后背較平,兒童腰部臍后背部最為凹陷,因此形成向前彎曲的弧形結構。

(6)頸長。嬰兒的頸長只有身長的2%左右,1~2歲時達到3.5%,5歲時達到4.8%。

(7)腿部的脂肪。受腹部前傾影響,前面比后面沉積更多的皮下脂肪。另外,腹部也容易沉積皮下脂肪形成垂腹型。

(8)腿型。成人兩腿并齊腳跟站立時,可以保持很久。而6歲以下的兒童,特別是3周歲以下的兒童,小腿從膝關節以下向外彎曲,因此很難做出并腳站立的站位姿勢。

三、兒童的身體測量

(一)兒童身體測量的意義

兒童身體測量是測量與童體有關的圍度、長度和寬度。量體后所得的數據和尺寸,既可作為童裝結構設計的重要依據,又可表示兒童身體各部位的體型特征,因此是設計、選擇童裝的依據。

為了制作和選擇美觀舒適的童裝,需要有準確的量體尺寸。孩子正處于快速成長期,因此制作的衣服不應過分合體,應當留出適當的寬松度。因此要想測出正確的尺寸,一定要依據衣服的式樣而給予適當的圍度放松量和長度的調節。由于兒童體型特征和好動性,在測量時具有一定的難度,方法與成人測量也有所不同。只有進行準確的童體測量,掌握兒童身體各部位的結構特征以及準確數值,才能進行款式分析和結構制圖,設計制作出適合兒童體型特征和心理特點,美觀大方的童裝。兒童身體測量是制定童裝號型規格系列的基礎。童裝號型系列的制定是通過人體普查方式,經過大量的童體測量數據歸納整理后,進行科學的數據分析和研究,形成正確的童裝號型標準。對于兒童消費群體而言,童體測量的數據不僅是童裝技術生產數據的來源,還影響著童裝消費的潮流與趨勢。最直觀的反映是兒童著裝后是否合體,能否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和流行因素,因此在童體測量基礎上所形成的童裝就成為消費市場檢驗的重要標準。

由此可以看出,兒童身體測量是童裝結構設計、技術生產和消費市場這一完整產業形式中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測量中必須掌握相關的注意事項,使用相應的測量工具和設備,以保證測量的準確性。

(二)兒童身體測量的部位與方法

① 胸圍。在胸部最高的位置,墊進兩指水平環繞一周測量。

② 腰圍。在用細帶子束好的位置,墊進兩指水平環繞一周測量。

③ 臀圍。在臀部最豐滿的部位,過臀高點,墊進兩指水平環繞一周測量。

④ 頭圍。頭部經眉骨和腦后枕骨墊進兩指環繞一周進行測量。

⑤ 背長。自頸圍后中心點(第七頸椎附近)量至腰圍線。

⑥ 肩寬。左右肩端點經過后頸點所形成的圍長。

⑦ 頸圍。圍繞脖子根部環繞一周進行測量。

⑧ 臂根圍。從腋下經肩端點與前后腋點環繞手臂根部一周測量。

⑨ 腕圍。經過腕凸點環繞手腕一周測量。

⑩ 背長。從后頸點隨背形量至腰圍線的長度,測量時適當考慮肩胛骨凸起的放松量。

? 衣長。自頸圍后中心點,經腰圍線量至所需要的長度。衣長一般根據孩子的年齡、穿著的季節及衣服的式樣而決定。年齡小的時候穿短些的服裝效果比較理想,稍大的孩子依據氣質而確定衣服長度,其中也要考慮流行的因素。

? 臂長。將手臂自然下垂,自肩端點經肘點量至手腕凸點的長度。

? 褲長。自側面腰圍線量至外踝點,依據款式的流行變化可上下移動。

? 立襠深。以端正的姿勢坐在平面硬的椅子上,在側面自腰圍線從上向下量至椅子平面的長度。

? 裙長。自側面腰圍線量至所需要的長度。

(三)兒童身體測量的注意事項

① 兒童需要仰臥、自然站立或者端坐,雙臂自然下垂,對較小嬰兒身體測量多采用仰臥方法。

② 測量時注意動作輕柔以免弄傷兒童,測量順序一般按照從前到后、從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順序依次進行,以免漏項。

③ 由于兒童多動的特點,對于較小兒童的尺寸測量,一般以主要尺寸為主,如身高、胸圍、腰圍、臀圍等。其他部位的尺寸可以通過比例推算產生。

④ 用軟尺測量時要保持一定的松度。通常兒童測量時身著內衣,測量長度方面的尺寸要保持垂直,測量圍度方面的尺寸時軟尺應與人體表面的起伏保持水平,松緊以平貼能轉動為原則。

⑤ 測量的基準點與基準線要準確。如測量袖長時應通過肩端點、肘點和腕凸點。兒童的腰線不明顯,可以以肘點位置作為目標位置進行測量。

⑥ 對特殊兒童體型應加測特殊部位數據,并做好記錄,做出調整。

(四)兒童身高與年齡對應關系(表1-1)

表1-1 年齡與身高的對應關系表(參考) 單位:c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涿州市| 西畴县| 潜山县| 曲松县| 固阳县| 芜湖市| 清镇市| 清水县| 什邡市| 河源市| 黄陵县| 剑河县| 十堰市| 石首市| 平陆县| 土默特左旗| 芦溪县| 正定县| 江孜县| 达拉特旗| 赣榆县| 淳化县| 舟山市| 桐梓县| 富川| 盖州市| 永平县| 丹东市| 广饶县| 江城| 石首市| 新巴尔虎左旗| 宝兴县| 新巴尔虎左旗| 崇阳县| 保靖县| 淄博市| 兴文县| 叶城县|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