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瓜甜瓜病蟲害診治原色圖鑒(第二版)
- 呂佩珂 蘇慧蘭 高振江
- 744字
- 2019-04-03 13:49:31
西瓜、小西瓜環斑病
西瓜環斑病是西瓜生產上的重要病害,1965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現,后來在墨西哥、加勒比海、南美洲、德國、法國、中東、印度、澳大利亞先后發生,危害不容忽視。1987年我國臺灣調查,除瓠子外發病率較高,商鴻生發現大陸制種西瓜發病。

西瓜環斑病病葉(商鴻生攝)
癥狀 西瓜果實果面上產生特征性環斑,環紋十分清晰,初黃白色,后變褐色,圓形至近圓形,直徑1~2cm,多由3環構成,少數1環或多環,形成一個病斑。西瓜枝端略直立,葉片表現花葉或現黃色斑駁,嚴重的后期根頸部枯死。有的品種僅果實上出現環斑,莖葉上癥狀不明顯。除為害西瓜、小西瓜、甜瓜外,還為害西葫蘆等瓜類蔬菜。
病原 Papaye ringspot virus type W,PRSV-W,稱番木瓜環斑病毒西瓜型,屬馬鈴薯Y病毒科馬鈴薯Y病毒屬。病毒粒體長絲狀,長約760~ 800nm,寬12nm,單分體基因組,核酸為線型正義ssRNA。病毒鈍化溫度60℃,體外存活期40~60天,稀釋限點10–4~10–5。在寄主細胞質內產生典型的圓柱狀內含體。該菌除侵染西瓜外,還為害甜瓜、黃瓜、西葫蘆、筍瓜、苦瓜等。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帶毒瓜苗、田間帶毒自生瓜苗和帶毒雜草、有些抗病瓜類的無癥帶毒,都是重要毒源,在田間病毒通過蚜蟲以非持久方式傳毒、汁液接觸也可傳毒。種子不傳毒。臺灣傳毒蚜蟲有桃蚜、無肘脈蚜、黃脛黑尾蚜、玉米蚜、芹菜粉蚜、柳雙尾蚜、小橘蚜、橘卷葉蚜、黑豆蚜、酸模蚜等。生產上毒源植物多,帶毒率高,介體蚜蟲密度大,且發生有翅蚜,西瓜品種不抗病,該病易大流行。
防治方法 ①減少毒源。發病地區田間衛生要搞好。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自生瓜苗,清除雜草十分重要。②選用抗病品種。常發、易發病地區開展抗病育種工作。已鑒定出抗病種子資源有PI 244017、PI 244019、PI 482342、PI 482318等。可用來做抗源進行育種。③防治傳毒蚜蟲。參見辣椒脈綠斑駁病和辣椒脈枯斑駁病毒病蚜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