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瓜甜瓜病蟲害診治原色圖鑒(第二版)
- 呂佩珂 蘇慧蘭 高振江
- 1274字
- 2019-04-03 13:49:28
西瓜、小西瓜種傳細菌性果斑病
2002年6月福建霞浦縣發生該病200hm2(1hm2=15畝=1×104m2),損失30%~ 100%,成為西瓜毀滅性病害。
癥狀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又稱細菌斑點病、西瓜水浸病、果實腐斑病等,是近年由國外傳入的毀滅性病害。苗期和成株均可發病。瓜苗染病沿中脈出現不規則褐色病變,有的擴展到葉緣,從葉背面看呈水漬狀,種子帶菌的瓜苗在發病后1~3周即死亡。西瓜果實染病,初在果實上部表面現數個幾毫米大小灰綠色至暗綠色水漬狀斑點,后迅速擴展成大型不規則的水浸狀斑,變褐或龜裂,致果實腐爛,分泌出一種黏質琥珀色物質,進一步發展,細菌透過瓜皮進入果內。該病多始于成瓜向陽面,與地面接觸處未見發病,瓜蔓不萎蔫,病瓜周圍病葉上現褐色小斑,病斑通常在葉脈邊緣,有時被一個黃色組織帶包圍,病斑周圍呈水漬狀是該病別于其他細菌病害的重要特征。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病瓜上的水漬狀病斑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病葉(胡方平原圖)
病原 Acidovorax citrulli(Schaad et al.),稱西瓜燕麥噬酸菌,屬薄壁菌門嗜酸菌屬西瓜亞種。除為害西瓜外,還可為害黃瓜和西葫蘆、甜瓜、哈密瓜、小青南瓜、南瓜等。該菌生長適溫28℃,人工接種2~3天即可顯癥。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附著在種子或病殘體上越冬,種子帶菌是翌年主要初侵染源。該菌在埋入土中的西瓜皮上可存活8個月,在病殘體上存活2年,病菌在西瓜種子上可存活19年,田間借風、雨及灌溉水傳播,從傷口或氣孔侵入,果實發病后在病部大量繁殖,通過雨水或灌溉水向四周擴展進行多次重復侵染。多雨、高濕、大水漫灌或噴灌易發病,氣溫24~28℃經1h,病菌就能侵入潮濕的葉片,潛育期3~7天,細菌經瓜皮進入果肉后致種子帶菌,侵染種皮外部位,也可通過氣孔進入種皮內。福建有兩個發病期,第1個在幼苗期,子葉至2葉1心期造成幼苗枯死;移栽大田后第2個發病期在果實膨大至成熟期,坐瓜后10天左右出現病瓜,15~20天后病果迅速增多,越成熟染病越重。福建6月中、下旬西瓜進入生長后期,雨后突晴氣溫急劇升高引起大發生。如2004年和2005年的6月中、下旬西瓜生長后期出現連續陰雨或晴雨相間高溫高濕天氣則發病重,其他年份同時期降雨少則發病輕。
防治方法?、偌訌娢鞴?、甜瓜等葫蘆科種子進口檢疫,防止帶菌種子進入我國。②選用抗病品種,進行3年以上輪作。③種子處理。西瓜種子用70℃恒溫干熱滅菌72h,或用55℃溫水浸種25min,再催芽播種;或用每升含200mg的鏈霉·土霉素(90%新植霉素)或72%農用高效鏈霉素浸種2h,晾干播種。④無病土育苗,保證幼苗無病,改噴灌和大水漫灌為滴灌,可減少傳染。⑤施用腐熟有機肥,對土壤進行氰氨化鈣+高溫消毒確有實效。⑥定植時藥劑蘸根,先把250g/L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配好,取出15kg放在長方形容器中,再把育好苗的穴盤整個浸入藥液中把根部蘸濕,可防止該病侵入或延遲發病。⑦幼果坐住后澆水要適宜,嚴防裂瓜,出現害蟲要早防以防止傷口,隔10天噴1次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混27.12%堿式硫酸銅5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混加72%農用高效鏈霉素3000倍液,或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900~1000倍液,同時可結合噴施0.004%蕓薹素內酯水劑1000~1500倍液或0.003%丙酰蕓薹內酯水劑2500倍液,均勻噴霧,以提高西瓜的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