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西瓜、小西瓜菌核病

西瓜菌核病過去發生較輕,近年隨著保護地西瓜栽培面積的擴大,加上小西瓜的迅速發展,現在西瓜、小西瓜菌核病已上升為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不少保護地只能收1茬瓜,第2茬瓜多因菌核病危害,造成瓜株提早干枯。

癥狀 西瓜、小西瓜菌核病除為害葉柄、莖蔓、卷須和花以外,還可為害果實。莖蔓染病,初生水漬狀小斑,后擴展成淺褐色至褐色斑,常環繞全莖,濕度大時病部軟腐,表面長出白色棉絮狀霉層,即病原菌的菌絲體。后期病部長出鼠糞狀菌核,造成病部以上莖蔓、葉片失水后凋萎枯死,有時波及葉柄、卷須和花。幼瓜、成瓜染病后,先從臍部變成褐色水漬狀軟腐,以后向果柄擴展造成整個果實腐爛,表面也長出菌絲體,后菌絲糾結成菌核。菌核初白色,后變成黑色。

西瓜菌核病病瓜上的菌絲糾結成鼠糞狀菌核

西瓜菌核病菌核萌發產生的子囊盤出土

菌核病菌核萌發后長出子囊盤及彈射出子囊孢子呈煙霧狀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稱核盤菌,屬真菌界子囊菌門核盤菌屬。生產上菌核病加重的原因:一是西瓜、小西瓜發展迅速難于輪作;二是病原菌已適應了溫室內高溫、高濕的條件,并隨著病殘體及菌核量在土壤中逐年累積,病原菌數量增加;三是該菌寄主范圍廣,又是土傳病害,菌核病一旦發生則難以控制。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隨土壤中的病殘體或混在種子中越冬或越夏,翌年,遇到相對濕度高于65%、土溫15~20℃時菌核萌發長出子囊盤并彈射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遇有西瓜、小西瓜時先侵染花部,染病的殘花落到莖、葉或果實上,引起發病,長出白色菌絲,后菌絲糾結成菌核,經過休眠的菌核再萌發時又能進行新的侵染。生產上早春或晚秋遇有高濕低溫、多雨持續時間長有利于該病的發生和流行。南方出現上述發病條件,菌核病隨時發生,北方主要發生在2~4月或10~11月。生產上連作時間長,土壤中菌核多,發病重。

防治方法 采用控制溫、濕度使其遠離發病條件,再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防治法,可有效地控制該病的發生。①前茬收獲后深翻改土,把菌核翻埋到25cm以下,防止其萌發出土,有條件的把表層25cm的土換成大田土。也可采用高溫高濕悶棚法把菌核殺滅或采用水旱輪作或在夏季灌水浸泡1個月,均可降低土中的菌核基數。②播種前用10%的鹽水漂種2~3次,清除混在種子中的菌核;選用紫外線棚膜,可有效地抑制子囊盤和子囊孢子的產生;還可選用高畦覆地膜法抑制子囊盤出土釋放子囊孢子,可減少菌源。③利用溫、濕度調控法抑制菌核萌發。上午以升溫為主,下午放風排濕,發病后可適當提高夜溫降低結露持續時間,早春日均溫控制在29~31℃、相對濕度控制在65%以下就可減少發病。嚴防澆水過量,土壤濕度大的可延長澆水間隔時間。④莖部發病時,可用小刀刮除白色菌絲和腐爛組織,露出新組織,再用50%多菌靈或異菌脲原藥直接涂抹在病部,當天就可控制病情擴展,2~3天后治愈,嚴防病部繞莖擴展。⑤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看見子囊盤出土及時清除子囊盤,小心地用塑料袋套進去防止子囊孢子擴散。然后用10%腐霉利煙劑或10%百·菌核煙劑(667m2用350~400g)或20%百·腐煙劑(667m2用250g)或25%甲硫·菌核煙劑(667m2 200~300g)熏1夜,次日通風半小時;也可用康普潤靜電粉塵劑,667m2用藥800g,或5%百菌清粉塵劑噴粉,每667m2每次用藥1kg;也可噴灑50%咯菌腈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混加50%異菌脲1000倍液混27.12%堿式硫酸銅5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1500倍液混加25%嘧菌酯懸浮劑1000倍液,重點噴灑莖基部和基部葉片,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五华县| 南京市| 万安县| 华宁县| 高台县| 宝鸡市| 百色市| 四会市| 衡东县| 芜湖县| 建宁县| 铜鼓县| 宝坻区| 墨江| 元谋县| 资兴市| 蕲春县| 古丈县| 棋牌| 肥东县| 全南县| 辽阳市| 车险| 徐闻县| 定州市| 湾仔区| 拜城县| 和龙市| 堆龙德庆县| 樟树市| 富裕县| 洪雅县| 灵武市| 霍林郭勒市| 恩平市| 抚顺市| 治县。| 余干县| 苍南县|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