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瓜甜瓜病蟲害診治原色圖鑒(第二版)
- 呂佩珂 蘇慧蘭 高振江
- 1184字
- 2019-04-03 13:49:20
西瓜、小西瓜疫病
西瓜、小西瓜疫病是生產上的重要病害,南、北方常流行成災。
癥狀 危害幼苗,造成幼苗猝倒死亡。危害幼株時,莖基變色,葉萎凋,全株初青枯,后枯死。靠葉柄的莖節常水漬狀軟化,嚴重時根斷續褐腐。成株期染病,葉面初生暗綠色水漬狀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濕度大時或雨后似開水燙狀,干燥時易破碎。莖基部染病,初現暗綠色紡錘形水漬狀斑,后腐爛,病部以上枯死。果實染病,果面上現暗綠色不規則形、大小不一水漬狀凹陷斑,濕度大時迅速擴展到大半個果實,表面產生稀疏白霉。

小西瓜疫病發病初期莖基部呈水漬狀縊縮

西瓜疫病病斑迅速擴展

小西瓜疫病病葉上的不規則形病斑

西瓜疫病病瓜上現水漬狀不規則大斑

西瓜疫病田間受害狀莖葉干枯
病原 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稱掘氏疫霉,異名P.melonis Katsura,稱甜瓜疫霉,均屬假菌界卵菌門疫霉屬。疫霉屬由于其形態和生活習性與腐霉屬相似,以前的分類都是歸為腐霉科,現采用《菌物詞典》第10版(2008)根據最新的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將該屬歸到霜霉科。疫霉屬與腐霉屬的主要區別是前者的游動孢子在孢子囊內形成,而腐霉屬的游動孢子在泡囊內形成。

西瓜疫病病瓜上的菌絲、孢囊梗和孢子囊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菌絲體或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糞肥里越冬,翌年產生孢子囊借氣流、雨水或灌溉水傳播,種子雖可帶菌,但帶菌率不高,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孢子囊及游動孢子進行再侵染。發病溫限5~37℃,最適溫度20~30℃,雨季及高溫高濕發病迅速,排水不良、栽植過密、莖葉茂密或通風不良發病重。
在發病溫度范圍內雨日的長短、降雨量的多少,是西瓜疫病流行的決定因素,雨季來得早,雨日持續時間長,降雨量大,則發病早、受害重。生產上發病高峰多出現在雨量高峰過后,雨后積水的田塊,疫病常嚴重發生。連年種植瓜類作物的田塊或西瓜地施用了未經充分腐熟的垃圾肥作基肥常引起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品種間或同一品種不同生育期感病性存在差異。無籽西瓜較常規西瓜抗病性強,苗期、伸蔓期較果實膨大期抗病。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如湘育冰晶小型西瓜、秀麗、無籽黃玉等。②種子消毒。播前種子用55℃溫水浸種15min,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6h,帶藥催芽育苗或直播。也可用2.5%咯菌腈懸浮劑加53%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配好的400倍液于播種前噴灑苗床表面,然后把種子播種在帶藥的陽畦土壤中,防止瓜苗帶病。③選擇排水良好的田塊,采用深溝高廂或高壟種植,雨后及時排水。④發病前提倡使用恩益碧(NEB),每667m2用菌根5袋,每袋對水50L灌根,每株灌對好的藥液100ml。⑤藥劑蘸根。定植時先把722g/L霜霉威水劑700倍液配好,取15kg放入比穴盤大的長方形容器中,再將穴盤整個浸入藥液中把根部蘸濕即可。⑥發病初期澆灌72.2%霜霉威水劑700倍液混70%噁霉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7.12%堿式硫酸銅懸浮劑500倍液混加722g/L霜霉威水劑700倍液,或2.5%咯菌腈懸浮劑1200倍液混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9%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