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茄果類蔬菜病蟲害診治原色圖鑒(第二版)
- 呂佩珂 蘇慧蘭 尚春明
- 2221字
- 2019-04-03 12:18:56
番茄煙草花葉病和黃瓜花葉病毒病
現在調查的北京7個縣區溫室大棚中TYLCV的發生率在90%以上,發病率60%~100%,CMV、TMV發生率為20%~30%,發病率10%左右。
癥狀 番茄病毒病田間癥狀主要有3種。花葉型,葉片上出現黃綠相間,或深淺相間斑駁,葉脈透明,葉略有皺縮,病株較健株略矮。蕨葉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葉片開始全部或部分變成線狀,中、下部葉片向上微卷,花冠加長增大,形成巨花。卷葉型,葉脈間黃化葉片邊緣向上方彎卷或扭曲成螺旋形全株萎縮,多不能開花結果。
病原 主要有4種病毒:番茄花葉病毒ToMV、黃瓜花葉病毒(CMV)、馬鈴薯X病毒(PVX)和馬鈴薯Y病毒(PVY)。在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均有分布,其中ToMV和CMV分別占6896份樣本的15.2%~90.6%和11.6%~91.2%,
番茄的煙草花葉病毒為害番茄果實癥狀
春桃番茄的黃瓜花葉病毒為害葉片癥狀
番茄花葉病毒粒體電鏡照片
1—TOMV粒體;2—感染TOMV番茄細胞的超薄切片

馬鈴薯X病毒(PVX)

黃瓜花葉病毒(CMV)
PVX和PVY占10%~20%。這4種病毒在田間發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復合侵染,造成番茄嚴重減產。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番茄病毒病的發生與氣候、栽培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煙草花葉病毒主要由農事操作接觸傳播,但種子和土壤均可帶毒傳播,過去春季溫室里的番茄以感染煙草花葉病毒TMV為主;黃瓜花葉病毒主要以蚜蟲以非持久方式傳毒,也可機械傳播,病毒可在多年生雜草上越冬,傳播到番茄上。氣溫高光照強、干旱條件利于蚜蟲繁殖和遷飛,利于黃瓜花葉病毒傳播和擴展,因此秋晚番茄以感染CMV為主。現在煙粉虱已成為溫室常年發生、較難防治的主要害蟲,所以溫室內由煙粉虱以持久方式傳播的TYLCV為常年發生的主要病毒病。在露地由于傳毒介體昆蟲比較復雜,TYLCV、CMV、TMV三種病毒病的發生情況有所變化,CMV或TMV的發生率、發病率均明顯上升,而且有幾種病毒病復合侵染的現象。防治上北京已開始選用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的抗、耐病品種“浙粉701”“浙粉702”“浙雜301”“中雜101”等。對控制病情起到較好作用。在露地番茄復合侵染現象中發現,當番茄植株同時被TYLCV、CMV或TMV侵染時,同一植株上可同時產生不同種病毒病的癥狀,這些癥狀不是混合出現而是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分別出現,說明復合侵染的這幾種不同的病毒之間沒有交互保護作用,但在同一植株內仍然有空間競爭現象。
2010年前后山東保護地又發生了番茄退綠病毒(Tomoto chlorosis Virus ToCV),屬于長線形病毒科毛形病癥屬。壽光當地菜農稱之為“黃頭”,2013年山東各地普遍發生,病株率20%~40%,造成番茄減產30%以上,現經檢測已明確對疑似復合浸染的TOCV和TYLCV的番茄植株表現出不同的發病癥狀,即同一植株上有的枝條葉片表現退綠變黃,并隨著癥狀發展除葉脈仍保持綠色外,幾乎整個葉片全變黃色,葉片變脆,葉緣卷曲,葉片黃化,有壞死斑的TOCV癥狀;而有的枝葉則表現邊緣黃化葉片增厚等典型的TYLCV癥狀,生產上要特別對這2種同為煙粉虱傳播的病毒的復合侵染潛在威脅足夠重視。
防治方法 防治番茄病毒病,采用以農業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①針對當地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如中雜8號、中雜9號、中雜102、中雜105、中雜109,櫻桃番茄選用美櫻2號。②實行無病毒種子生產。播種前清水浸種3~4h,再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30min,撈出后沖凈催芽播種。培育壯苗,要求根深葉茂,幼苗期可噴灑1.8%復硝酚鈉水劑4500倍液,促進養成壯苗。定植后適時蹲苗,適當控水控肥,中耕淺鋤,擴大晝夜溫差,促根系深扎,進入結果期做到合理留果保持植株長勢平衡,追肥時隨水沖施甲殼素等養根性肥料,葉面施光合動力等葉面肥,做到養根護葉使植株生長健壯,抗病毒病能力強。③及時控制傳毒媒介。保護地掛黃板誘殺粉虱、蚜蟲,掛藍板誘殺薊馬;露地覆銀灰色地膜或懸掛銀灰色膜條避蚜;夏秋保護地育苗或栽培設置防風網隔離蚜蟲、粉虱、薊馬;田間噴灑240g/L螺螨酯懸浮劑4000倍液或25%噻蟲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20%吡蟲啉濃可溶劑2500倍液等持效期長的強內吸性藥劑防治蚜蟲、粉虱、薊馬,減少傳毒。生產上在移栽前2~3天噴灑苗床都有好的預防傳毒的作用。④定植時選用先正達公司生產的銳勝(通用名叫噻蟲嗪),是新一代煙堿類殺蟲拌種劑,用作蘸根藥。銳勝具內吸傳導功能,番茄定植時蘸根保護番茄不受刺吸式害蟲為害,能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植株抗性,可用于有效地殺滅各型煙粉虱,切斷病毒病傳播途徑,達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⑤特別注意千方百計治住棚內前臉處或后墻邊上的雜草和雜草上的粉虱、葉螨、薊馬、蚜蟲,單靠打藥只能殺死植株上的害蟲,留在雜草上的害蟲隨后又轉移到植株上,出現屢治不住的情況。關鍵技術是徹底清除雜草和傳毒昆蟲,切斷病毒病的傳播途徑。防蟲要提早在放風口處安置防蟲網,進入夏季也要在前臉處設防蟲網,同時在網內掛粘蟲板,結合定期噴藥,噴熏結合效果更好。這些細節就是防治病毒病的關鍵技術。⑥噴灑抗病毒制劑。病毒寄生在植物細胞內部,由蛋白質外殼和內含的核酸組成,要殺滅病毒使其喪失致病性,必須先破壞蛋白質外殼,目前尚無這種特效藥劑。現有的幾種抗病毒制劑對治療病毒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減輕病情。如20%嗎胍·乙酸銅噴到葉面后,藥劑通過氣孔,水孔進入植株體內抑制或破壞核酸及蛋白質合成,阻止病毒復制,能使病毒數量減少,受害癥狀減輕,僅此而已。從幼苗3葉1心期至5葉1心期、移栽苗或田間見到病株時開始噴灑8%寧南霉素水劑300~400倍液或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或懸浮劑500倍液、1%香菇多糖水劑每667m2用80~120ml對水30~60kg,均勻噴霧。建議使用上述制劑時加入0.004%蕓薹素內酯水劑1500~2000倍液,連續2~3次,防效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