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茄果類蔬菜病蟲害診治原色圖鑒(第二版)
- 呂佩珂 蘇慧蘭 尚春明
- 727字
- 2019-04-03 12:18:39
番茄、櫻桃番茄白絹病
癥狀 主要為害番茄、櫻桃番茄的幼苗及成株莖基部或根部。病部初呈暗褐色水浸狀斑,表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集結成束,向莖上部延伸,致植株葉色變淡,菌絲也能自病莖基部向四周地面呈輻射狀擴展,侵染與地面接觸的果實,表面產出白色絹絲狀物,后菌絲糾結成菜籽狀菌核,致莖部皮層腐爛,露出木質部,或在腐爛部上方長出不定根,終致全株萎蔫枯死。
病原 Sclerotium rolfsii Sacc.,稱齊整小核菌,屬真菌界無性型,為子囊菌門小核菌屬。有性型屬擔子菌門阿太菌屬(Athelia rolfsii)。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大棚番茄苗期白絹病以菌絲或菌核遺留在土中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越夏。菌核在土中存活3年以上。當塑料大棚里日均溫高于5℃、濕度高于80%持續2~3天,菌核即可產生菌絲,侵入番茄幼根或近地表的莖,根莖部傷口利其侵入,出現中心病株1~2天后根際四周產生白絹狀菌絲,向四周擴展。該病的再侵染是菌絲體,當大棚高于40℃、濕度70%持續2天即萎蔫。苗期發病輕重與大棚管理關系十分密切。通風換氣差,濕度大,發病就重。冬季至早春氣溫偏高,陰雨連綿、空氣濕度大,大棚降溫降濕困難時易大流行,連陰雨2~3天后即出現1個發病高峰,苗期常出現好幾個發病高峰。

大番茄莖基部的白絹病

大番茄莖基部的白絹病的菌絲和褐色小菌核
防治方法 ①采用綜合防治顯得更為重要。苗床采用高壟或高廂,合理澆秧板水,出苗后及時揭地膜,大棚經常通風散濕,煉苗,以控制大棚濕度為主,結合藥土蓋籽。②發病初期噴灑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或50%腐霉利懸浮劑1000倍液。③生物防治。施用人工培養好的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0.4~0.5kg,加細土50kg混勻后把菌土撒施在病株莖基部,每667m2施1kg,效果好。也可用5%井岡霉素A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澆灌,每株灌對好的藥液500ml,隔7天再灌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