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中草藥彩色圖譜(第二版)
- 朱意麟 李斌 周蓓
- 9726字
- 2019-03-21 14:31:06
三、瀉下藥
(一)攻下藥
芒硝
別名:馬牙硝、英硝、盆硝、芒硝
來源: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族芒硝Mirabilite,經加工精制而成的結晶體。
【藥材性狀】本品為棱柱狀、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狀及粒狀無色透明或類白色半透明。質脆,易碎,斷面呈玻璃樣光澤。氣微,味咸。
【性味歸經】味咸、苦,性寒。歸胃、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主治實熱積滯,腹滿脹痛,大便燥結,腸癰腫痛;外治乳癰,痔瘡腫痛。
落葵
別名:藤葵、木耳菜、潺菜、紫葵
來源:為落葵科植物落葵Basella alba L. 的葉或全草。
【原植物】一年生纏繞草本。全株肉質,光滑無毛,莖分枝明顯,綠色或淡紫色。單葉互生;葉片寬卵形、心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間或下延,全緣,葉脈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單一或有分枝;小苞片2,呈萼狀,長圓形,宿存;花無梗,萼片5,淡紫色或淡紅色,下部白色,連合成管;無花瓣;雄蕊5個,花絲在蕾中直立;花柱3,基部合生,柱頭具多數小顆粒突起。果實卵形或球形,暗紫色,多汁液,為宿存肉質小苞片和萼片所包裹。種子近球形。花期6~9月,果期7~10月。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北方少見。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葉或全草,洗凈,除去雜質,鮮用或曬干。
【藥材性狀】莖肉質,圓柱形,稍彎曲,有分枝,綠色或淡紫色;質脆,易斷,折斷面鮮綠色。葉微皺縮,展平后寬卵形、心形或長橢圓形。氣微,味甜,有黏性。
【性味】味甘、酸,性寒。
【功能與主治】滑腸通便,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活血。主治大便秘結,小便短澀,痢疾,熱毒瘡瘍,跌打損傷。
大黃—藥用大黃
別名:南大黃、馬蹄大黃、雅黃
來源:為蓼科植物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莖。
【原植物】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莖粗壯,莖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無毛。基生葉5淺裂,淺裂片呈大齒形或寬三角形;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3~7掌狀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狀分裂,上面疏生乳頭狀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莖生葉較小,有短柄;托葉鞘膜質,較透明,上有短毛。花較大,淡黃綠色,花蕾橢圓形;花被片6,成2輪;雄蕊9;花柱3。果枝開展,翅果邊緣不透明。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山地林緣或草坡。分布于陜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大黃移栽后,一般于第3、第4年7月種子成熟時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去,挖開四周泥土,把根從根莖上割下,分別加工。南大黃先洗凈根莖泥沙,曬干,刮去粗皮,橫切成7~10cm厚的大塊,然后炕干或曬干。
【藥材性狀】呈類圓柱形、圓錐形、紡錘形、卵圓形或一面平坦一面隆起的塊片,長3~17cm,直徑3~9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未除盡外皮者表面棕褐色。切面多凹凸不平。質堅實,不易折斷,折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顆粒性;根莖髓部寬,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質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飲片為不規則厚片或塊,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中心有紋理,微顯朱砂點,質輕。氣清香,味苦、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胃、大腸、肝、脾經。
【功能與主治】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病,解毒。主治實積便秘,熱結胸痞;濕熱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滿,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
大黃—掌葉大黃
別名:葵葉大黃、北大黃、天水大黃
來源: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 的干燥根莖。
【原植物】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莖粗壯,莖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無毛。基生葉大,有粗壯的肉質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3~7掌狀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狀分裂,上面疏生乳頭狀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莖生葉較小,有短柄;托葉鞘筒狀,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圓錐狀,頂生;花梗纖細,中下部有關節。花紫紅色或帶紅紫色;花被片6,成2輪;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頂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山地林緣或草坡,野生或栽培。分布于陜西、甘肅東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等。
【采收加工】大黃移栽后,一般于第3、第4年7月種子成熟時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去,挖開四周泥土,把根從根莖上割下,分別加工。北大黃挖起后不用水洗,將外皮刮去,大的開成對半,小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陰干或用火熏干。
【藥材性狀】、【性味歸經】、【功能與主治】同藥用大黃。
番瀉葉—狹葉番瀉
別名:瀉葉、泡竹葉
來源: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的小葉。
【原植物】草本狀小灌木,高約1m。托葉卵狀披針形;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具短柄;小葉5~8對,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對稱。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易落的苞片;萼片5,長卵形,略不等大;花瓣5,黃色,倒卵形,下面兩瓣較大;雄蕊10,上部3枚小型,花藥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彎曲如鐮。子房具柄,被疏毛。莢果長方形,扁平;種子4~7顆,種皮棕綠色,有細線狀種柄,具疣狀皺紋。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野生或栽培,分布于熱帶非洲。我國臺灣、廣西、云南有引種栽培。
【采收加工】生長盛期選晴天采下葉片,及時攤曬,經常翻動,曬時勿堆積過厚,以免使葉色變黃,曬至干燥。或用40~50℃溫度烘干。按葉片大小和品質優劣分級、打包。
【藥材性狀】小葉片多完整平坦,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主脈突出,葉端尖突出成棘尖,全緣,基部略不對稱,上面黃綠色,下面淺黃綠色,兩面均有稀茸毛,下表面主脈突出,羽狀網脈。葉片革質。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而稍有黏性。
【性味歸經】味甘、苦,性涼。歸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瀉熱通便,消積導滯,止血。主治熱結便秘,習慣性便秘,積滯腹脹,水腫臌脹,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蘆薈
別名:盧會、訥會、象膽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Aloe vera L. 、斑紋蘆薈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er的葉汁經濃縮的干燥品。
【原植物】①庫拉索蘆薈:莖極短,葉簇生于莖頂,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葉片狹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寬闊,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蒴果,三角形,室背開裂;花期2~3月;我國有栽培。
②斑紋蘆薈:根系須狀,莖短或無莖;葉簇生,螺旋狀排列,直立,肥厚;葉片狹披針形,邊緣有刺狀小齒,下面有斑紋;花期7~8月;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種植2~3年后即可收獲,將中下部生長良好的葉片分批采收。將采收的鮮葉片切口向下直放于盛器中,取其流出的液汁干燥即成。也可將葉片洗凈,橫切成片,加入與葉片同等量的水,煎煮2~3h,過濾,將過濾液濃縮成黏稠狀,倒入模型內烘干或暴曬干,即得蘆薈膏。
【藥材性狀】呈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老蘆薈顯黃棕色、紅棕色或棕黑色;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蠟樣,無光澤,遇熱不易溶化。新蘆薈顯棕黑色而發綠,有光澤,黏性大;質松脆,易破碎,破碎面平滑而具玻璃樣光澤;有顯著的酸氣,味極苦。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肝、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瀉下,清肝,殺蟲。主治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
(二)潤下藥
郁李仁
別名:車下李、郁子、小李仁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郁李、歐李、榆葉梅、長梗扁桃等的種仁。
【原植物】①郁李:落葉灌木,高1~ 1.5m。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縱條紋;幼枝黃棕色,光滑。葉互生;葉柄被短柔毛,托葉2枚,線形,早落;葉片通常為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缺刻狀尖銳重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花先葉開放或花葉同開,1~3朵簇生,花梗有棱;萼筒陀螺形,萼片橢圓形,比萼筒略長,先端圓鈍,邊有細齒;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倒卵狀橢圓形;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無毛。核果近球形,深紅色;核表面光滑。花期5月,果期7~8月。生于向陽山坡、路旁或小灌木叢中。分布于我國東北及河北、山東、浙江等地。
②歐李:與郁李的主要區別是葉片中部以上最寬,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花期4~5月,果期6~10月。生于向陽山坡沙地、山地灌叢中或庭園栽培。分布于我國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5月中旬至6月初當果實呈鮮紅色后采收。將果實堆放在陰濕處,待果肉腐爛后,取其果核,清除雜質,稍曬干,將果核壓碎去殼。即得種仁。
【藥材性狀】①郁李仁:種子卵形或圓球形,長約7mm,直徑約5mm。種皮淡黃白色至淺棕色;先端尖,基部鈍圓;尖端處有一線形種臍,合點深棕色,直徑約1mm,自合點處散出多條棕色維管束脈紋。
② 歐李仁:種子卵形至長卵形,少數圓球形,長6~7mm,直徑3~4mm;種皮黃棕色,合點深棕色。
【性味歸經】味辛、苦、甘,性平。歸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與主治】潤燥滑腸,下氣利水。主治大腸氣滯,腸燥便秘,水腫腹滿,腳氣,小便不利。
火麻仁—大麻
別名:麻子仁、麻子、麻仁
來源: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 的種仁。
【原植物】一年生草本,高1~3m。莖直立,表面有縱溝,密被短柔毛,皮層富纖維,基部木質化。掌狀葉互生或下部對生,全裂,條狀披針形,兩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深綠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氈毛;葉柄被短綿毛;托葉小。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疏散的圓錐花序;雌花簇生于葉腋,綠黃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質;子房圓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圓形,質硬,灰褐色,有細網狀紋,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5~6月,果期7~8月。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也有半野生者。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
【采收加工】10~11月果實大部分成熟時,割取果株,曬干,脫粒,揚凈。
【藥材性狀】果實呈扁卵圓形,長3~5mm,寬3~4mm。表面灰褐色或灰綠色,有細微的白色或棕色網紋,頂端略尖,基部有圓形的果柄痕,兩側有棱,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種皮暗綠色,胚彎曲,被菲薄胚乳。子葉與胚根等長,乳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嚼后稍有麻舌感。以粒大、種仁飽滿者為佳。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潤燥滑腸,利水通淋,活血。主治腸燥便秘,風痹,消渴,風水,腳氣,熱淋,痢疾,月經不調,瘡癬,丹毒。
(三)峻下逐水藥
大戟
別名:京大戟、乳漿草、下馬仙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的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含白色乳汁,被毛。根粗壯。莖自上部分枝。單葉互生;葉片狹長圓狀披針形,全緣,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頂生者通常分枝,排列成復傘形,分枝處著生近圓形的苞葉,腋生者傘梗單生,苞葉卵狀長圓形;杯狀聚傘花序的總苞鐘形,腺體長圓形,肉質肥厚;雌雄花均無花被;雄花多數,花絲基部較花梗稍粗壯,兩者之間有關節,花藥球形,橫裂;雌花1;花柱先端2裂。蒴果三棱狀球形,密被刺疣。種子卵形,光滑。花、果期6~10月。生于山坡、路旁、草叢、林緣及疏林下。幾分布于全國各地。
【采收加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地下根,除去殘莖及須根,洗凈泥土,切段或切片,曬干或烘干。
【藥材性狀】根呈不規則長圓錐形,略彎曲,常有分枝,長10~20cm,直徑0.5~2cm,近根頭部偶有膨大至4cm;根頭常見莖的殘基及芽痕。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縱直溝紋及橫向皮孔,支根少而扭曲。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棕黃色或類白色,纖維性。氣微,味微苦、澀。以條粗、斷面色白者為佳。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寒,有毒。歸肺、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主治水腫,胸腹積水,痰飲積聚,二便不利,癰腫,瘰疬。
牽牛子—牽牛
別名:草金鈴、白丑、丑牛子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牽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的種子。
【原植物】一年生纏繞性草本。全株被短柔毛及雜有長硬毛。葉互生;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深或淺3裂,基部心形,中裂片長圓形,側裂片較短,三角形,裂口銳或圓。花腋生,單一或2~3朵著生于花序梗頂端,花序梗長短不一;苞片2,線形或葉狀;萼片近等長,狹披針形;花冠漏斗狀,藍紫色或白色,花冠管色淡;雄蕊不伸出花冠外,花絲不等長,基部稍闊;雌蕊1,子房無毛,3室,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種子5~6顆,卵狀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黃色。花、果期7~10月。我國各地有栽培,有野生。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未開裂時將藤割下,曬干,種子自然脫落,除去果殼雜質。
【藥材性狀】種子似橘瓣狀,略具3棱,長5~7mm,寬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黃白色(白丑),背面弓狀隆起,兩側面稍平坦,略具皺紋,背面正中有一條淺縱溝,腹面棱線下端為類圓形淺色種臍。質堅硬,橫切面可見淡黃色或黃綠色皺縮折疊的子葉2片。氣微,味辛、苦,有麻舌感。以顆粒飽滿、無果皮等雜質者為佳。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利水通便,祛痰逐飲,消積殺蟲。主治水腫,腹水,腳氣,痰壅喘咳,大便秘結,食滯蟲積,腰痛,陰囊腫脹,癰疽腫毒等。
巴豆
別名:巴菽、剛子、八百力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 的種子。
【原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2~10m。幼枝綠色,枝葉幼時被稀疏星狀毛,老時無毛。單葉互生;托葉線形,早落;葉膜質卵形,近葉柄處有2枚無柄的杯狀腺體,葉緣有疏淺鋸齒,齒尖常具小腺體。總狀花序頂生,上部著生雄花,下部著生雌花,也有全為雄花而無雌花的;苞片鉆狀;雄花較小;花瓣長圓形,與花萼幾等大;雌花花梗較粗;花萼裂片長圓形,無花瓣;子房倒卵形,密被粗短的星狀毛。蒴果倒卵形,有鈍角;種子長卵形,淡黃褐色。花、果期3~11月。生于山野、丘陵地,房屋附近常見栽培。分布于我國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采收加工】8~11月果實成熟,可分批采收,除去殘枝落葉,攤放2~3d,曬干或烘干,去果殼,將種子揚凈。
【藥材性狀】呈長卵圓形,一般具3棱,長1.8~2.2cm,直徑1.4~2cm。表面灰黃色或稍深,粗糙,有縱線6條,頂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剖開果殼,可見3室,每室含種子1粒。種子長卵形,略扁,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外種皮薄而脆,內種皮呈白色薄膜;種仁黃白色,油質。無臭,味辛辣。以個大、飽滿、種仁色黃白者為佳。
【性味歸經】味辛,性熱,大毒。歸胃、大腸、肺經。
【功能與主治】瀉下寒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殺蟲。主治寒邪食積所致的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
千金子—續隨子
別名:續隨子、千兩金、拒冬子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續隨子Euphorbia lathyris L. 的種子。
【原植物】二年生草本,可高達1m。全株含白汁。莖粗壯,分枝多。單葉交互對生,無柄;莖下部葉較密,由下而上葉漸增大,線狀披針形,基部V形而多少抱莖,全緣。杯狀聚傘花序頂生,傘梗基部輪生葉狀苞片,每傘梗再叉狀分枝;苞葉三角狀卵形;花單性,無花被;雄花多數和雌花1枚同生于萼狀總苞內,總苞頂端腺體新月形,兩端具短而鈍的角;雌花生于花序中央,子房三室。蒴果近球形。種子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有黑褐色相間的斑點。花、果期4~9月。生于向陽山坡。野生或栽培。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河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南方7月中、下旬,北方8~9月上旬,待果實變黑褐色時采收,曬干,脫粒,揚凈,再曬至全干。
【藥材性狀】種子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5mm,直徑約4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規則網狀皺紋,網孔凹陷處灰黑色,形成細斑點。一側有縱溝狀種脊,頂端為突起的合點,下端為線形種臍,基部有類白色突起的種阜或脫落后的痕跡。種皮薄脆,種仁白色或黃白色,富油質。氣微,味辛。以粒飽滿、種仁白色、油性足者為佳。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有毒。歸肝、腎、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逐水退腫,破血消癥,解毒殺蟲。主治水腫,腹水,二便不利,經閉,疥癬癩瘡,癰腫,毒蛇咬傷及贅疣。
商陸
別名:白昌、章陸、山蘿卜
來源:為商陸科植物商陸Phytolacca acinosa Roxb或的干燥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達1.5m。全株光滑無毛。根粗壯,圓錐形,肉質,外皮淡黃色,有橫長皮孔,側根甚多。莖綠色或紫紅色,多分枝。單葉互生,具柄,柄的基部稍扁寬;葉片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總狀花序生于枝端或側生于莖上,花序直立;花被片5,初白色后漸變為淡紅色;雄蕊8~10;心皮8~10個,分離,但緊密靠攏。漿果,扁圓狀,有宿萼,熟時呈深紅紫色或黑色。種子腎形,黑色。花、果期5~10月。生于路旁疏林下,或栽培。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
【采收加工】直播的在播種后2~3年收獲,育苗移栽的在移栽后1~2年收獲。冬季倒苗時采挖,割去莖稈,挖出根部,洗凈,橫切成1cm厚的薄片,曬干或烘干即成。
【飲片鑒別】商陸為大小厚薄不一的橫切或縱切塊片。切面淺黃棕色或黃白色,周邊灰黃或灰棕色,皺縮。橫切面彎曲不平,具多數同心環狀突起;縱切面彎曲或卷曲,表面凹凸不平,木部呈多數隆起的平行條紋,韌皮部下凹,質堅硬。氣微,味稍甜、后微苦,久嚼麻舌。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逐水消腫,通利二便,解毒散結。主治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痃癖,瘰疬,瘡毒。
商陸—垂序商陸
別名:美洲商陸、美商陸
來源:為商陸科植物垂序商陸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達1.5m。全株光滑無毛。根粗壯,圓錐形,肉質,外皮淡黃色,有橫長皮孔,側根甚多。莖紫紅色,多分枝,棱角較為明顯。單葉互生,具柄;柄的基部稍扁寬;葉片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全緣,形狀較窄。總狀花序生于枝端或側生于莖上,花序下垂;花被片5,初白色后漸變為淡紅色; 雄蕊及心皮通常10枚,分離,但緊密靠攏。漿果,扁圓狀,有宿萼,熟時呈深紅紫色或黑色。種子腎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生于林下、路邊及宅旁陰濕處。分布于陜西、河北、江蘇、山東、浙江、江西、湖北、廣西、四川等地。
【飲片鑒別】、【采收加工】、【性味歸經】、【功能與主治】同商陸。
甘遂
別名:主田、化骨丹、貓兒眼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arbia kansui T. N. Liou ex T. P. Wang的塊根。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5~ 40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細長,彎曲,中段及末端常有串珠狀、指狀或長橢圓狀塊根,外表棕褪色。莖常從基部分枝,下部帶紫紅色,上部淡綠色。葉互生;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及狹披針形,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杯狀聚傘花序頂生,傘梗5~9,基部輪生葉長圓形或狹卵形;每傘梗常再次分叉,細弱,長2~ 4cm;苞葉1對,三角狀卵形,全緣;總苞陀螺形,先端4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邊緣具白毛,腺體4,新月形,黃色,兩端有角,生于裂片之間的外緣;雄花8~13,每花具雄蕊1;雌花1,位于雄花中央,花柱3,分離,柱頭2裂。蒴果近球形,無毛,灰褐色,長約2mm,花期4~6月,果期6~8月。多生于草坡、農田地埂、路旁等處。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季開花前或秋末莖葉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曬干。
【藥材性狀】根橢圓形、長圓柱形或連珠形。除去栓皮者表面類白色或黃白色,凹陷處有棕色栓皮殘留;未去棕紅色栓皮者,有明顯縱槽紋和少數橫長皮孔。質脆,易折斷,斷面粉性,皮部類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甘、辛,有刺激性。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瀉水逐飲。主治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
芫花
別名:去水、杜芫、頭痛花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 的花蕾。
【原植物】直立落葉灌木,高達1m。根長者可達10cm,主根有分歧,外表黃棕色或黃褐色;根皮富韌性。莖暗棕色;枝細長,褐紫色,幼時密生絹狀短柔毛。葉對生,間或互生;有短柄,被短柔毛;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稍帶革質。花淡紫色,腋生,先葉開放,通常3~7朵生葉腋間短梗上,以枝端為多;花兩性,無花瓣;花被管細長,密被絹狀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雄蕊8,2輪,著生于花被管上,不具花絲;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極短,柱頭頭狀。核果革質,白色。種子1顆,黑色。花期3~4月,果期5月。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園。分布于我國華東及河北、陜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采收加工】春季花未開放前采摘,揀去雜質,曬干或烘干。
【藥材性狀】花蕾呈棒槌狀,稍壓扁,多數彎曲,長1~1.7cm,直徑約1.5mm;常3~7朵簇生于一短柄上,基部有1~2片密被黃色絨毛的苞片。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綠色,密被白色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質軟。氣微,味微辛。以花淡紫色或灰紫色、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有毒。歸肺、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瀉水逐飲,祛痰止咳,解毒殺蟲。主治水腫,臌脹,痰飲胸水,喘咳,癰癤瘡癬。
烏桕
別名:烏桕木根白皮、卷根白皮、卷子根
來源:為戟科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 (L. ) Roxb. 的根皮或樹皮。
【原植物】落葉喬木,高達15m,具乳汁。樹皮暗灰色,有縱裂紋。葉互生;葉柄頂端有2腺體;葉片紙質,菱形至寬菱狀卵形。穗狀花序頂生;花單性,雌雄同序,無花瓣及花盤;最初全為雄花,隨后有1~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小,10~15朵簇生一苞片腋內,苞片菱狀卵形,先端漸尖,近基部兩側各有1枚腺體,萼杯狀,雄蕊2,稀3,花絲分裂;雌花具梗,著生處兩側各有近腎形腺體1,苞片3,菱狀卵形,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花柱基部合生,柱頭外卷。蒴果橢圓狀球形,成熟時褐色,室背開裂為3瓣,每瓣有種子1顆;種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蠟。花期4~7月,果期10~12月。野生或栽培。分布于我國華東、中南、西南及臺灣。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將皮剝下,除去栓皮,曬干。
【飲片鑒別】為不規則片狀。外表面淺黃棕色,有細縱皺紋,栓皮薄,易剝落;內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具細密縱直紋理;切面顯纖維性。質硬而韌。氣微,味微苦、澀。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性味歸經】味苦,性微溫,有毒。歸肺、腎、胃、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瀉下逐水,消腫散結,解蛇蟲毒。主治水腫,臌脹,大、小便不通,疔毒癰腫,濕疹,疥癬,毒蛇咬傷。
鐵海棠
別名:番鬼刺、海棠、麒麟刺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鐵海棠Eupharbia milii Ch. des Moulins的莖、葉、根及乳汁。
【原植物】多刺灌木,可高達1m。莖直立或稍攀緣狀,刺硬而尖,成5行排列于莖的縱棱上。葉互生,通常生于嫩枝上,無柄;葉片倒卵形或長圓狀匙形,先端渾圓而具凸起,基部漸狹,楔形。2~4個杯狀聚傘花序生于枝端,排列成具長花序梗的二歧聚傘花序;總苞鐘形,先端5裂,腺體4,無花瓣狀附屬物;總苞基部具2苞片,苞片鮮紅色,倒卵狀圓形;花單性,雌雄花同生于萼狀總苞內;雄花多數,具雄蕊1;雌花單生于花序中央,子房上位,花柱3枚,柱頭2淺裂。蒴果扁球形。花期5~9月,果期6~10月。多栽培于庭院和園圃。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
【藥材性狀】莖肉質,可長達20~80cm,綠色,有縱棱,棱上有錐狀的硬刺,刺長1~2.5cm。葉片倒卵形或長圓狀匙形,黃綠色。氣微,味苦、澀。
【性味歸經】味苦、澀,性涼,小毒。歸心經。
【功能與主治】解毒,排膿,活血,逐水。主治癰瘡腫毒,燙火傷,跌打損傷,橫痃,肝炎,水臌。
藤商陸—七爪龍
別名:七爪龍、苦瓜頭、山水瓜、野商陸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七爪龍Ipomoea digitata L. 的塊根或葉。
【原植物】多年生大型纏繞草本。具粗壯而稍肉質的根。莖圓柱形,有細棱,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無毛;葉片掌狀5~7裂,裂至中部以下,裂片披針形或橢圓形、全緣或不規則波狀,兩面無毛或葉面沿中脈疏被短柔毛。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通常比葉長,具少花至多花;苞片早落;萼片5,不等長;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漏斗狀,花冠管圓筒狀,基部變狹,冠檐開展;雄蕊5,花絲基部被毛;子房無毛。蒴果卵球形,4瓣裂。種子4顆,黑褐色,基部被長絹毛,易脫落。花果期夏、秋季。生于海灘邊矮林、山地疏林或溪邊灌叢中。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根挖出后,洗凈,切片,曬干;葉多鮮用。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飲片為干燥根橫切或縱切成不規則的圓片或塊片。橫切片直徑2~6cm,外皮灰黃色或灰棕色;切面類白色或黃白色,具多數同心環狀突起。縱切片長4.5~10cm,寬1.5~3cm,表面凸凹不平,木質部呈多數突起的縱條紋。質堅。氣微,味苦,有毒。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有毒。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逐水消腫,解毒散結。主治水腫腹脹,癰腫瘡毒,瘰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