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版前言

我國的中醫(yī)藥文化源遠流長,在不同歷史時期,中醫(yī)藥為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與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人們與疾病斗爭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本草學從秦漢時期至今歷經(jīng)幾千年,得到不斷壯大、豐富和發(fā)展,說明它具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中藥作為天然藥物資源的寶貴財富,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青睞,不斷吸引著世人的目光,他們瞄準了我國的傳統(tǒng)中藥,希望在利用中藥治療和保健的過程中更加合理、科學,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萬千,為中草藥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孕育了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為了滿足人們對健康與保健的需要,國家以及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我國中醫(yī)藥的發(fā)展,在政府的支持和科學工作者及專家的努力下出版了形式多種多樣的本草(中藥)學典籍,極大地方便了各個層次人們的需要。但具有原植物及其藥材或飲片彩色原圖和性狀描述,同時又有較詳細的功效應(yīng)用的本草(中藥)學著作相對較少,而中藥中同一藥物不同來源(多來源)或同一基原植物(同來源)其不同部位又有不同的藥用功效、用途,因而其配伍應(yīng)用也不同。人們在應(yīng)用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一些用藥混亂或用藥不準確的現(xiàn)象,因此,本書力求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力爭在中藥的基原、藥材或飲片的鑒定、鑒別以及功效應(yīng)用方面做到通俗易懂、易于掌握,在中藥材或飲片的選擇上力圖選擇道地藥材或優(yōu)質(zhì)藥材。

本書收錄了 600多種中草藥,均為教科書、藥典或地方較常用的藥物,以常用或通用的中藥名為正名,并將與中藥名不同名的原植物名一并列出。本書正文按中藥名、別名、來源、原植物、采收加工、藥材或飲片性狀、性味歸經(jīng)、功能與主治的順序描述,并附有植物形態(tài)和藥材或飲片特征圖。

本書的編寫工作主要由廣西中醫(yī)學院藥學院的專家負責,同時得到了廣西藥用植物園、福建中醫(yī)學院藥學院、安徽中醫(yī)學院藥學院、長春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中國中醫(yī)藥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廣西中藥研究所、山東東阿集團等單位專家們的鼎力支持和無私幫助,在此深表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時間比較倉促,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和指正。

編 者

2011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九寨沟县| 昔阳县| 海口市| 海盐县| 绿春县| 孟连| 乌拉特前旗| 岗巴县| 开封市| 永川市| 西乡县| 永靖县| 阿图什市| 迁西县| 崇文区| 萨嘎县| 耒阳市| 普安县| 竹溪县| 江北区| 将乐县| 望奎县| 洪泽县| 清水河县| 兴和县| 峨边| 承德县| 乌兰察布市| 长治市| 玉门市| 长葛市| 尖扎县| 南平市| 日土县| 吴忠市| 大安市| 桑植县| 洮南市| 四会市| 汾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