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八、兔李氏桿菌病 

李氏桿菌病(單核白細胞增多癥)能侵害多種動物和人。兔感染后以急性敗血癥死亡為特征,慢性病例以腦膜炎癥為特征。有些病例表現(xiàn)為腦脊髓炎和子宮炎。剖檢常見壞死性肝炎和心肌炎。

【病原】李氏桿菌為0.5微米×(1.0~2.0)微米的桿狀或球桿狀的細菌,無芽孢及莢膜,有周鞭毛,嗜氧型,革蘭陽性。單個存底或以“V”字形或并列成對或成小叢。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生長貧瘠,分離時用含有氨基酸和0.5%~1.0%葡萄糖培養(yǎng)基,可長出豐滿的菌落,在鮮血瓊脂上呈夕型溶血。粗糙型菌株,形成長絲,有時可斷裂成桿狀。菌落較大而平坦,邊緣如齒狀,中間如臍狀,脆而不易乳化,在肉湯中呈輕度混濁。光滑型菌株,菌落圓形、平坦而黏稠,透明,呈藍綠色閃光。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上進行初次分離有困難。人感染了李氏桿菌,能引起腦膜炎、敗血癥、習慣性流產、心內膜炎、結膜炎等癥狀。有O抗原和H抗原,不同的O抗原和H抗原可組合為16個血清型。李氏桿菌對外界抵抗力很強,在土壤內可存活1年,在干草上能活數(shù)周至數(shù)月,能久經鹽腌而不死。在土壤表面于陽光直接照射下存活10~15天,在水中存活5~6天。在室溫條件下,1%高錳酸鉀30分鐘、5%高錳酸鉀5分鐘可殺死該菌。本菌對新霉素極為敏感。

【流行病學】李氏桿菌在各種條件下能長期存活,許多種動物和人都可以隱性感染,其中鼠類常為本菌在自然界的儲藏庫。這些帶菌動物的糞便和分泌物污染了飼料、用具和水源之后,就可傳染給家兔。某些因素如冬季缺乏青飼料、體內寄生蟲病以及沙門桿菌病等降低了機體抵抗力之后,也易發(fā)生本病。在自然條件下由消化道、鼻腔、眼結膜、傷口以及吸血昆蟲而傳染。幼兔比成兔更易感。

【臨床癥狀】潛伏期一般為2~8天或稍長。根據癥狀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3型。

急性型:常見于幼兔。患兔一般表現(xiàn)精神委頓,不吃,消瘦,鼻黏膜發(fā)炎,流出漿液性至黏液性分泌物。體溫升高至40℃以上, 經幾小時或1~2天內死亡。

亞急性型:精神委頓,不吃,呼吸加快,出現(xiàn)中樞神經機能障礙,如嚼肌痙攣,全身震顫,眼球凸出,轉圈,頭頸偏向一側,運動失調等。如侵害子宮,則可發(fā)生流產或胎兒干化。一般經4~7天死亡。

慢性型:患兔主要表現(xiàn)為孕兔流產、死產、子宮炎等,分娩前2~3天或稍長發(fā)生精神委頓,停食,很快消瘦,流產并從陰道內流出紅色或棕褐色的分泌物。有些病例還出現(xiàn)頭頸歪斜和運動失調等神經癥狀。病兔流產后很快康復,但長期不孕,且可從子宮內分離出李氏桿菌。

【病理變化】急性、亞急性型:肝臟實質有散在或彌漫性針頭大的淡黃色或灰白色的壞死點。心肌、腎、脾也有相似的病灶。淋巴結、尤其是腸系膜淋巴結和頸部淋巴結腫大或水腫。胸腔、腹腔和心包內有多量清亮的滲出液。皮下水腫。肺出血性梗死和水腫。

慢性型:病變和急性型相似。脾和淋巴結尤其是腸系膜淋巴結和腹股溝淋巴結顯著腫大。子宮內積有化膿性滲出物或暗紅色的液體。如母兔死亡,子宮內有變形的胎兒,皮膚出血。或有灰白色凝乳塊狀物,子宮壁可能有壞死病灶和增厚。有神經癥狀的病例,腦膜和腦組織充血或水腫。病兔常可見到單核白細胞顯著增加,可達白細胞總數(shù)的30%~50%之多。

【診斷】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做細菌學檢驗和動物接種試驗。

1.細菌學檢驗

用含有0.5%~1.0%葡萄糖鮮血培養(yǎng)基進行分離培養(yǎng)。生前應從血、腦脊液和陰道滲出物采樣培養(yǎng);死亡后檢驗應從血液、肝、脾、淋巴結等內臟器官和腦或胎兒采樣檢查。本菌長成呈β型溶血的小菌落。

2.動物接種試驗

李氏桿菌經腹腔、口腔、皮下或眼結膜滴入感染,引起懷孕母兔嚴重患病,胎兒變形、流產。有些病例發(fā)生死亡。而非妊娠母兔和公免除接種部位(如眼結膜滴注,感染3天后可見發(fā)生結膜炎和角膜炎,于8~10天達到高峰,2~3周后消退)以外,不表現(xiàn)病癥,但血象檢查,單核白細胞顯著增加,并可從子宮和陰道內分離到李氏桿菌。這說明妊娠母兔對李氏桿菌更為敏感,因為子宮可能直接為細菌提供更為適宜的生長繁殖條件。靜脈注射感染家兔很敏感,常引起敗血癥死亡。腦內注射感染,發(fā)生典型的嗜神經性疾病。小白鼠經靜脈、腹腔感染,一般于2~6天內發(fā)生敗血癥死亡,肝、脾有壞死病灶,并可從肝、脾、腎和血液分離出李氏桿菌。

【鑒別診斷】

1.兔李氏桿菌病與巴氏桿菌病的鑒別診斷

[相似點]兔李氏桿菌病與巴氏桿菌病均有體溫升高至40℃以上,精神委頓,流黏液性鼻液,停食等臨床表現(xiàn)以及敗血型病理變化。

[不同點]多殺性巴氏桿菌病(急性型)的病原是多殺性巴氏桿菌;病兔剖檢可見鼻黏膜充血,鼻腔有許多黏性、膿性分泌物;喉黏膜、氣管黏膜、肺充血、出血,氣管有多量紅色泡沫;心內外膜有出血斑點狀或條紋狀,整個心臟外觀發(fā)黑。腸道黏膜充血和出血。胸腔和腹腔均有淡黃色積液。而死于李氏桿菌病的家兔,剖檢見腎、脾和心肌有散在的針尖大、淡黃色或灰白色的壞死灶,胸、腹腔有多量清澈的滲出液。在鮮血瓊脂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巴氏桿菌無溶血現(xiàn)象,而李氏桿菌病呈β型溶血,病料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為革蘭陽性多形態(tài)桿菌。

2.兔李氏桿菌病與野兔熱的鑒別診斷

[相似點]兔李氏桿菌病與野兔熱均有體溫升高,精神委頓,食欲不振,鼻腔黏膜發(fā)炎,運動失調等臨床表現(xiàn)及內臟器官白色壞死灶等病理變化。

[不同點]野兔熱的病原是土拉倫斯桿菌,以淋巴結、脾、肝腫大為主;病變集中于淋巴結等實質器官,如頜下、頸下、腋下和腹股溝等體表淋巴結腫大,鼻腔黏膜發(fā)炎;脾、肝腫大充血,上有點狀白色病灶,肺充血、肝變。李氏桿菌灰白色壞死灶主要位于肝、心、腎,同時有腦炎、流產、單核細胞增多等臨診變化。

3.兔李氏桿菌病與兔沙門菌病的鑒別診斷

[相似點]兔李氏桿菌病與兔沙門菌病均有體溫升高,精神沉郁、厭食,母兔流產、從陰道內流出分泌物等臨床表現(xiàn)以及肝臟有結節(jié)狀壞死灶等病理變化。

[不同點]兔沙門菌病的病原是鼠傷寒沙門菌和腸炎沙門菌,一般以春、秋季發(fā)病較多,下痢、糞便呈糊狀帶泡沫,惡臭、呈灰白色或淺黃色。而兔李氏桿菌病沒有季節(jié)性,鼻黏膜發(fā)炎,流出漿液性至黏液性分泌物,運動失調;慢性病例主要表現(xiàn)為孕兔流產、死產、子宮炎等。兔沙門菌病大多數(shù)內臟器官充血和有出血斑點,胸、腹腔內有多量漿液或纖維性滲出物,肝臟、脾臟出現(xiàn)針尖大小的壞死病灶,腸壁表面的淋巴結腫大,有些出現(xiàn)壞死;在圓小囊和蚓突處可見到漿膜下有彌漫性灰白色壞死病灶,其大小由針尖到粟粒大不等。而兔李氏桿菌病淋巴結尤其是腸系膜淋巴結和頸部淋巴結腫大或水腫;胸腔、腹腔和心包內有多量清亮的滲出液;皮下水腫;肺出血性梗死和水腫;肝臟實質有散在或彌漫性針頭大的淡黃色或灰白色的壞死點;心肌、腎、脾也有相似的病灶。

【防制】

1.預防措施

嚴格執(zhí)行獸醫(yī)衛(wèi)生防疫制度,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正確處理糞便,消滅鼠類。管好飼草、飼料、水源,防止污染,飲用漂白粉消毒過的水。防止野兔及其他畜禽進入兔場。引進種兔要隔離觀察。發(fā)現(xiàn)病兔要立即隔離治療,無治療效果者堅決淘汰。兔籠、用具及場地進行全面消毒,死亡兔要深埋或燒毀。對有病史的兔場和長期不孕的家兔,可采用血液檢查,因為單核白細胞的變動是李氏桿菌病隱性傳染的結果。

由于李氏桿菌對人具有感染性,在剖檢病兔和可疑病兔時,必須注意防護,工作完畢后雙手用藥水消毒。

2.發(fā)病后措施

本病的早期選擇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有一定的效果。病兔也可用中藥治療。

處方1

青霉素,每千克體重2萬~4萬國際單位,肌內注射,每日2次,連用3~4天;或慶大霉素,每千克體重1萬~2萬國際單位,肌內注射,每日2次,連用3~4天(也可用新霉素、四環(huán)素、金霉素、磺胺嘧啶等都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發(fā)生與流行)。

處方2

金銀花藤、梔子根、野菊花、茵陳、鉤藤根、車前草各3克。水煎內服,每天2次,每次30毫升,連用2~3天。

處方3

野菊花、白背葉、雞冠花各12克。水煎灌服,每次15毫升,每天2次(適用于子宮炎)。

處方4

蒲公英、地丁、丹參各15克。水煎灌服,每次10毫升,每天2次(適用于子宮炎)。

處方5

魚腥草10~20克(干品減半),蒲公英、忍冬藤各10克。水煎灌服,每次30毫升,每天3次(適用于腦脊髓炎)。

處方6

金銀花、蒲公英各3克。水煎灌服,每次30毫升,每天3次(適用于腦脊髓炎)。

處方7

金銀花藤、梔子根、野菊花、棉茵陳、鉤藤根、車前草各3克。水煎灌服,每次30毫升,每天2次(適用于腦脊髓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苏尼特左旗| 康平县| 通道| 开阳县| 博客| 高安市| 曲水县| 涿州市| 大同市| 邓州市| 汕尾市| 岢岚县| 临洮县| 新闻| 县级市| 夏河县| 静海县| 修武县| 丹寨县| 专栏| 共和县| 丹寨县| 石首市| 中牟县| 安远县| 阿尔山市| 张家口市| 乌审旗| 紫阳县| 临猗县| 五峰| 密山市| 临澧县| 绍兴市| 屯昌县| 临沂市| 贞丰县| 平遥县| 台山市| 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