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焊接工程手冊·管道卷
- 李頌宏 李建軍
- 3402字
- 2019-03-04 11:55:31
第7章 異徑接頭
7.1 概述
異徑接頭(Reduce)又稱大小頭,主要用于管道中改變鋼管直徑和管道偏離的要求,異徑接頭是長輸管道中不可缺少的壓力管道元件之一,用于不同管徑管道的過渡。
異徑接頭按有無折邊分為帶折邊異徑接頭和無折邊異徑接頭;按有無焊縫分為直縫異徑接頭和無縫異徑接頭;按是否對稱分為同心異徑接頭和偏心異徑接頭。異徑接頭按成形方式分為三輥卷制成形、整體熱壓成形和分體熱壓成形。表1-7-1是異徑接頭成形方法。
表1-7-1 常用異徑接頭成形方法

異徑接頭的基本尺寸應符合GB/T 12459《鋼制對焊無縫管件》、GB/T 13401《鋼板制對焊管件》、SY/T 0609《優質鋼制對焊管件規范》、SYT0510《鋼制對焊管件規范》的要求;強度及其結構尺寸計算應遵循GB 50251《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ASMEB31.8《輸氣和配氣管道系統》、SYT0510《鋼制對焊管件規范》等設計規范的要求。
7.2 三輥成形異徑接頭
異徑接頭的三輥成形是采用鋼板作為原材料,利用專用卷板機的壓輥的壓力,迫使鋼板發生彎曲變形,形成圓錐形狀、無折邊的異徑接頭的方法。
圖1-7-1(a)為異徑接頭展開時的扇形坯料,圖1-7-1(b)為卷制的異徑接頭。三輥成形只需要專用的卷板機即可,圖1-7-2是異徑接頭三輥成形的加工,卷板機由三個鋼輥、驅動系統、液壓系統、控制系統組成。

圖1-7-1 異徑接頭

圖1-7-2 三輥成形異徑接頭的加工圖
7.2.1 三輥成形異徑接頭工藝流程(見圖1-7-3)

圖1-7-3 三輥成形異徑接頭工藝流程
7.2.2 三輥成形異徑接頭制作工序
(1)原材料驗收 按標準和圖紙進行原材料的驗收。
(2)下料 按下料單圖紙要求尺寸切割扇形坯料。
(3)預彎 先將鋼板在專用設備對兩端進行彎曲,并用模板實測彎曲的弧形,以滿足筒體弧度的要求。
(4)卷制
①對預彎后的筒體板進行卷制加工,并用模板實測弧度。
②按坡口形式加工異徑接頭縱焊縫坡口。
③對口間隙為(2±1)mm。
④卷圓后,用手工焊點固縱縫,焊點30~50mm。
(5)焊接及探傷 從卷板機上取下筒體,按焊接工藝要求將對口處焊接牢固,并按技術要求進行探傷。
(6)管口整形 將焊后的錐形筒體再次放入卷板機上進行校圓,使得筒體各處直徑誤差不超出標準要求。
其他工序按常規方法的要求進行。
7.3 整體成形異徑接頭
整體成形異徑接頭采用的是縮徑成形,即采用沖壓方法,在壓力機和模具的配合下使管坯一開口端直徑縮小成形,形成兩端帶有折邊的異徑接頭。
縮徑前、后工件端部直徑的變化不宜過大,否則端部材料會因受壓縮變形劇烈而起皺折(有的工裝可在坯料內插入芯棒以阻止起皺折)。因此由較大直徑縮成較小直徑的口徑,有時會需要多次縮徑。
圖1-7-4為整體熱壓成形異徑接頭,圖1-7-5為整體熱壓成形異徑接頭工作原理示意圖,圖中1為壓模,連接于壓力設備,用于管坯壓制;2為外部支撐模,用于壓制時支撐受壓的管坯,避免管坯失穩起皺;3為鋼管或筒節坯料;4為異徑接頭成形模,用于產品的成形;5是內部支撐模,用于控制小端的成形。

圖1-7-4 整體熱壓成形異徑接頭

圖1-7-5 整體熱壓成形異徑接頭工作原理示意圖
1—壓模;2—外部支承模;3—鋼管或筒節坯料;4—導徑接頭成形模;5—內部支承模
7.3.1 整體成形變形程度的計算
(1)總縮徑系數
K縮=dn/D (1-7-1)
式中 dn——異徑接頭小端的最后直徑,mm;
D——管坯的直徑,mm。
(2)每一工序的平均縮徑系數
Ki=d1/D=d2/d1=…=dn/dn-1 (1-7-2)
式中 d1,d2,…,dn——第1次,第2次,……,第n次縮徑外徑。
縮徑次數
n=lgK縮/lgKi (1-7-3)
縮徑系數與模具的結構形式關系極大,模具的結構形式見表1-7-2和圖1-7-5(圖中為總組合結構),還與材料的厚度和材質有關,材料厚度小,則系數要相應加大;管坯溫度高,則系數相應減小。表1-7-2給出了部分材料和不同模具形式的平均縮徑系數。
表1-7-2 平均縮徑系數

一般第一道工序的縮徑系數采用
K1=0.9Ki
以后各次工序
Kn=(1.05~1.1)Ki
采用冷成形時,可在壓制工序間增加退火工序,以減小縮徑系數,減少縮徑次數。
(3)縮徑后材料厚度的變化 縮徑時小端厚度略有增厚,通常不予考慮,在精確計算時,小端厚度按下式計算
冷縮徑時,一般要產生比縮徑模尺寸大0.5%~0.8%的彈性恢復。
(4)縮徑管坯的計算 由于縮徑前后的材料損失不大,根據變形前后體積不變的原則來計算管坯的尺寸,即
式中 H0——管坯高度,mm;
H1——管坯不變形部分的高度,mm;
H2——管坯壓縮部分高度,mm。
D——管坯中徑,mm;
d——小端中徑,mm;
(5)縮徑力的計算 無內、外支撐的縮徑力為
P=K[1.1πDtσS(1-d/D)(1+μcotα)/cosα] (1-7-6)
式中 P——縮徑力,N;
t——管坯厚度,mm;
D——管坯直徑,mm;
d——縮徑后小口直徑,mm;
μ——模具與管坯接觸面的摩擦因數;
σS——材料的屈服強度,MPa;
α——模具的圓錐角度,(°);
K——速度系數,在曲柄壓力機上工作時K=1.15。
對于直徑不小于8in的帶折邊異徑接頭,其折邊長度一般取該端直徑的1/10,但建議不小于40mm;直徑小于8in的帶折邊異徑接頭的折邊長度應符合技術標準要求。
7.3.2 整體熱成形異徑接頭工藝
(1)整體熱成形異徑接頭工藝流程(見圖1-7-6)

圖1-7-6 整體熱成形異徑接頭工藝流程
(2)整體熱成形異徑接頭制作工序
①原材料驗收。按標準和設計要求進行原材料的驗收。
②下料。按下料單圖紙要求尺寸切割矩形坯料。
③預彎。先將鋼板在專用設備上對兩端進行彎曲,并用模板實測彎曲的弧形,以滿足筒體弧度的要求。
④卷制
a.對預彎后的筒體板進行卷制加工,并用模板實測弧度。
b.按坡口形式加工異徑接頭縱焊縫坡口。
c.對口間隙為(2±1)mm。
d.卷圓后,用手工焊點固縱縫,焊點30~50mm。
⑤焊接與檢測。從卷板機上取下筒體,按焊接工藝要求焊接對口處,并進行無損檢測。
⑥管口整形。將焊后的圓形筒體再次放入卷板機上進行校圓,使得筒體各處直徑誤差不超出標準要求。
⑦其他工序按常規方法的要求進行。
7.4 分體成形異徑接頭
異徑接頭分體成形工藝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異徑接頭成形新工藝,是在三輥式無折邊異徑接頭的基礎上通過對大端直徑縮口、小端直徑擴口,在兩端形成要求長度的等徑直管,變成帶折邊的異徑接頭。
由于是在三輥式無折邊異徑接頭的基礎上通過對大端直徑縮口、小端直徑擴口的變形,縮徑、擴徑前后工件端部直徑的變徑系數在0.85以上,可以通過一次大端縮徑和小端擴徑來實現帶折邊異徑接頭的成形,端部材料不會因受壓縮變形而起折皺,也不會因受拉伸厚度減薄太大。當直徑變形量較大時,可以采用局部加熱的方式提高變徑系數。
圖1-7-7為分體熱壓成形異徑接頭用模具,該套模具由內模1和外模2組成,錐形筒節放置在外模2上并找正,通過火焰或中頻加熱給要縮徑的部分局部加熱,到技術要求溫度后,啟動壓力機,帶動內模1下壓。圖1-7-8(a)為分體熱壓成形異徑接頭加工時的大端縮徑,筒節與內模1一起向下運動,直到筒節脫離模具2,提起模具1,筒節與模具1分離;小端擴徑時筒節和外模2不動,內模1下壓,直到與筒節分離。通過大端縮徑、小端擴徑就形成了帶折邊的異徑接頭。

圖1-7-7 分體熱壓成形異徑接頭用模具
1—內模;2—外模

圖1-7-8 分體熱壓成形加工示意圖
1—內模;2—外模
由于帶折邊異徑接頭的折邊長度不超過D/10,故分體成形異徑接頭的變徑系數在0.85以上,很容易通過一次變形達到技術要求的尺寸。
變形后的異徑接頭,其大端壁厚增厚,小端壁厚減薄,增厚率和減薄率與變徑系數、加熱溫度及壁厚有關。
7.4.1 分體熱成形異徑接頭工藝流程(見圖1-7-9)

圖1-7-9 分體熱成形異徑接頭工藝流程
7.4.2 分體熱成形異徑接頭制作工序
(1)原材料檢驗及驗收 鋼板的厚度、規格根據需要直接定制,進廠后按照驗收程序,檢驗合格后投入生產線。
(2)下料 采用等離子數控切割機將鋼板按需要尺寸和形狀切割,得到異徑接頭坯料。
(3)卷板與焊接 將切割好的鋼板送入卷板機,卷成錐形筒狀,再用自動焊機焊接成筒節。
(4)無損檢測 運用X射線對筒節焊接處進行無損檢測。
(5)加熱縮徑與擴徑 用操作機將異徑接頭坯料筒節送進熱處理爐加熱至規定溫度,分別送入壓力機的異徑接頭縮徑模具和擴徑模具中分別壓制,得到異徑接頭半成品。
(6)管端整形與切割 將異徑接頭取出后,先對不符合尺寸要求的部位進行整形,再用切割工具對異徑接頭毛坯各管口按圖紙要求切割,去掉毛坯余量。
(7)熱處理 為了恢復和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能,將毛坯件放入加熱爐進行熱處理,使異徑接頭達到技術條件要求的理化性能指標。
(8)檢驗及包裝 熱處理后還需要進行除銹、無損探傷、坡口磁粉探傷、防腐、尺寸及外觀檢驗,包裝標識。
7.4.3 帶折邊異徑接頭分體成形與整體成形相比的優勢
①采用兩端熱變形,簡化了成形工藝及模具,提高了生產率。
②一端采用一次局部加熱成形,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異徑接頭的質量。
③采用通用成形工藝,提高了內、外模的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