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是工科院校特別是技術型工科院校的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實用性較強的技術基礎課。“互換性”屬于標準化范疇,研究如何通過規定公差與配合而合理地解決使用要求和制造工藝之間的矛盾;“測量技術”屬于計量學范疇,研究如何運用測量技術手段保證國家標準的貫徹實施。
本教材,專門為技術型工科院校的互換性與測量技術課程編寫的,具有以下特點。
①以精度設計為主線,突出重點。全書共分10章,第1章為緒論,主要介紹互換性;第2章介紹測量技術基礎;第3、4、5章介紹極限與配合、幾何公差和表面結構及其檢測,這些內容占實際圖紙精度標注的90%以上,是精度設計的三個重要方面,也是課程的重中之重;第6章量規是檢驗的主要手段;第7、8、9、10章介紹了滾動軸承、螺紋、齒輪和鍵聯結的互換性。在掌握了三大精度的基礎上,學習這些典型零件的公差、配合與檢測并不困難。
②全部采用最新的國家標準。隨著技術水平的發展,國家標準在國際標準的基礎上不斷修訂,掌握最新的國家標準便于學生日后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與國際接軌。
③遵循“內容精選、夠用為度、適當擴展、便于參考”的原則編寫,對于教學和自學都非常方便。如果學時有限,其中的很多內容可以由學生自主學習。對一些不很成熟和應用很少的內容,本書未作過多介紹,對于較為常用的部分,則提供了大量標準和圖表,在工作過程中可以作為參考書來使用。
④注重舉例,選用了較多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例子,應用性強。
⑤涉及大量檢測方面的內容,宜結合實驗課來學習,實驗指導書另行編寫。
本教材由華北理工大學趙樹忠(第2章,第4.7、5.5、8.4節)及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李鳳秀(第5、6、8、9章)、孫莉莉(第1、3、4、10章)、安少云(第7章)分工編寫,并由趙樹忠教授主審。
本書編寫得到了有關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