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災害防范救助手冊
- 陶紅亮 郝言言主編
- 1443字
- 2019-03-04 11:38:20
教室避震的應急措施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比如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的玉樹地震。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它對大自然的危害非常大,往往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很大的損失。為了盡量降低這種損失,同學們必須知道一些必要的防震避險知識,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會在遇到地震的時候進行積極的自救,以及有效地幫助別人,從而盡可能地減少傷亡。
安全指導
如果在學校上課的時候,突然發生了地震,那么同學們應該怎么辦呢?教室里面由于人員密集,一旦發生地震,常常會導致局面雜亂,非常不利于疏散。正在教室里面的同學和老師,如果碰到地震的話,一定要保持冷靜。中小學生,最好是聽從老師的指揮,有秩序地進行原地自救,尤其是當同學們處于樓上的教室中時,千萬不要慌亂跑出課堂,這樣一般都很容易滾下樓梯或是出現通道踩踏事故。
1.輕微和猛烈地震的應對
在教室里面碰到地震的話,倘若地震比較輕微,那么同學們就應該敏捷、有序地跑下教學樓。盡可能在8秒之內跑下樓去,然后再找到空曠的地方,例如到操場上進行避震。
倘若地震十分猛烈的話,那么就不可跑下樓去了,最好是快速地躲到課桌旁邊的過道中去,或者是抱頭蹲在墻角。等地震不再猛烈的時候,便尋找機會敏捷地跑下樓去。總而言之一句話:不可以慌張,一定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即便是被壓在廢墟中,也要保持十二分的冷靜。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積極地進行自救。倘若教室坍塌了,同學們被壓在了廢墟中,這時萬萬不可以大呼大叫,以致情緒失控,損耗體力。同學們可以使用硬物敲擊水管、鋼管之類的東西,這樣可以讓救援人員及早發現自己。
2.充分利用室內三角區
地震的預警時間往往非常短暫,那么在教室里面進行避震往往更實用。在室內時,房子一旦坍毀,一般都會形成三角空間,這常常是人們能夠幸存的相對安全所在。三角空間也就是前面所說的“避震三角區”,它主要是指大塊坍毀體和支持物形成的空間。
教室里面容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主要是那些空間小的地方,如墻腳、墻角、挨著課桌的過道中、講臺旁等。在躲避地震的時候,同學們一定要盡快找到相對堅固的物體,或者是可以做支撐、做掩護的地方,然后躲在由它們構成的三角區內,如墻角、管道旁、柱子下等,并且雙手一定要抱好頭。躲避地震時,萬萬不可以跳樓,也不可以站在窗外,更不可以到陽臺上去。
當地震結束后,換句話說也就是房屋不再搖晃后,同學們就一定要有組織地進行撤離,抓住時機跑出去,千萬不要再回到教室里去。
3.原地下蹲,冷靜自救
地震發生的時候,如果同學們正在上課,那么一定要在老師的指揮下快速抱頭、閉眼,然后躲到各自課桌旁邊的過道上或墻角等位置。如果是在操場或室外的話,那也可以原地下蹲,雙手抱住頭部,并留意遠離高大的建筑物或危險物。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回到教室里面去。
如果發生地震后,你被埋在了建筑物里面,就要想方設法把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慢慢清除掉。清除的時候,動作一定要緩慢,不可以動作太猛,不然的話很容易造成二次傷害。在被壓的這段時間里面,一定要注意保存好自己的體力,仔細想想可不可以找到食物和水,為自己的生存創造條件,盡可能讓自己安靜下來等待救援。
4.對中小學生和學校的要求
如果是處在樓層比較低的教室里的話,那么一旦情況危急,同學們可以考慮跳樓,這樣可以增加生存的概率。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一定要充分掌握防震避震的基本知識,好好配合學校組織的各種防震演習。
學校有關部門還要準備必要的救災物資,如食物、水、醫藥用品、防寒用品、各種工具等,一旦發生地震,被困在安全區的同學的生命就不會受到威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