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礦指標
14.常用的選礦指標都有哪些?
選礦指標用來衡量選礦過程的分選效果和處理能力。在選礦工藝流程中,常用的選礦指標有產率、品位、回收率、選礦比和富集比等。實驗室試驗主要用前三項指標表示礦石在選礦工藝上的數量和質量特點,以說明礦石在工業利用上的可能性。
15.什么是產率?
產率是指產品質量與原礦質量之比,通常以γ表示。
在選礦生產中,除入選原礦可通過皮帶秤或其他計算器具知道原礦質量外,精礦直接計量比較困難。選礦廠一般是取樣化驗得到原礦品位α、精礦品位β和尾礦品位θ,按下式計算精礦產率γ。
式中 γ——精礦產率,%;
α——原礦品位,%;
β——精礦品位,%;
θ——尾礦品位,%。
16.什么是品位?
品位是指產品中金屬或有用成分的質量與該產品質量之比,常用百分數表示,通常用α表示原礦品位,β表示精礦品位,θ表示尾礦品位。
17.什么是回收率?
回收率是指精礦中有用成分的質量與原礦中該有用成分質量之比,通常用ε表示?;厥章士捎孟率竭M行計算:
式中 ε——回收率,%;
α——原礦品位,%;
β——精礦品位,%;
γ——精礦產率,%。
有用成分回收率是評定分選過程(或作業)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厥章试礁撸硎具x礦過程(或作業)回收的有用成分越多。所以,選礦過程中應在保證精礦質量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有用成分的回收率。
18.什么是選礦比?
選礦比是指原礦質量與精礦質量的比值。用它可以確定獲得1t精礦所需處理原礦石的噸數。常用K表示。
19.什么是富礦比?
富礦比是指精礦品位與原礦品位的比值,常用E表示。E=β/α,它表示精礦中有用成分的含量比原礦中該有用成分含量增加的倍數,即選礦過程中有用成分的富集程度。
20.什么是原礦處理量?
原礦處理量是指進入選礦廠處理的原礦石數量,選礦廠對原礦處理量的計量,常用機械皮帶秤、電子皮帶秤。有的選礦廠用刮板在皮帶秤上定時刮取一定的礦量,進行稱量計算。有的選礦廠在選別前有預選、洗選、脫泥等工序,所以在計算原礦處理量時,應包括經預選的廢石量、合格礦石量以及脫泥的溢流量。
21.什么是選礦日處理量?
平均每個選礦工作日所處理的原礦量,稱為選礦日處理量(t/d),它是反映選礦廠處理能力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22.什么是選礦廠全員實物勞動生產率?
選礦廠全員實物勞動生產率 {t/[人·月(或季,年)]},是指選礦廠工人全體職工在報表期內平均每人處理的原礦量。它是反映選礦機械裝備程度和勞動效率的綜合指標。其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23.什么是選礦工人實物勞動生產率?
選礦工人實物勞動生產率 {t/[人·月(或季,年)]},是指選礦廠平均每個生產工人在報表期內所處理的原礦量。它是反映選礦廠裝備水平及選礦工人勞動生產率的綜合指標。其計算方式如下:
24.選礦廠規模是如何劃分的?
選礦廠規模大小,一般按原礦處理量多少來劃分,有色與黑色選礦廠規模大小稍有不同。選礦廠規模的劃分及類型見表1-1。
表1-1 選礦廠規模的劃分及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