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重選生產操作
113.重介質選礦有哪些操作要點?
重介質選礦的操作要點如下:
(1)入選前要把礦石粉碎到重介質選別要求的粒度范圍。因為重介質選礦不能有效地選別細粒級,故入選前要篩除細粒級。礦泥會嚴重干擾重介質選礦過程,故入選前要洗掉礦泥。一般情況下,在篩分時向篩面噴水洗礦即可,但當礦石被黏土膠結時,要設置專門的洗礦機進行脫泥。
(2)加重質要求磨至一定的細度,當加重質為塊狀時,要進行破碎粉磨,然后按要求的懸浮液密度加水配制成懸浮液。
(3)用重介質選礦機進行分選時應保持給礦量穩定和懸浮液的密度穩定,尤其是懸浮液的密度波動范圍應不超過±0.02g/cm3。為此,需要經常取樣進行測定或安裝自動控制裝置對懸浮液密度進行控制。
(4)加重質的回收和再生是重介質分選的關鍵作業。由分選機中排出的輕重產物都帶有大量重懸浮液,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振動篩篩出介質。常分為兩段篩分。第一段篩分機脫出的介質仍保有原來的性質,可直接返回使用。第二段篩分則需進行噴水,才能洗掉礦石上黏附的加重質,由此得到的懸浮液質量分數變小,且含有較多污染物,根據加重質的性質,可分別采用磁選法、浮選法、重選法進行提純,然后再用水力旋流器、傾斜板濃縮箱等設備進行脫水,再重新調配后返回流程中使用。
114.跳汰分選有哪些操作要點?
跳汰操作要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跳汰機的給料 跳汰機入料性質的波動及給料量的變化,對跳汰機的工藝效果都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所謂控制給料,是指入料性質變化的波動盡量小,即給入跳汰機的原料應均質化;再有,給料速度也需均勻,不可忽多忽少。
(2)跳汰頻率和跳汰振幅 跳汰脈動水流的振幅決定了床層在上沖期間揚起的高度和跳汰床層的松散條件。床層必須揚起的高度主要與給料的粒度及床層的厚度有關。粒度大、床層厚,就要求床層揚起的高度大,所以要求有較大的水流振幅。對于無活塞跳汰機,在風壓不變的條件下,降低頻率,脈動水流的振幅可增大,床層松散也加大。
用低頻(35~40次/min)大振幅跳汰,床層松散度較大,分層較快,故跳汰機的處理量增加。但此時速度因素、礦粒的粒度和形狀因素對分選效果影響較大,而且因頻率低,操作時,對風水制度和給料量的變化相當敏感,故操作較困難。所以低頻、大振幅跳汰只適用于分級塊煤或易選煤分選。相反,高頻跳汰時(50~60次/min)共振穩定,加速度因素影響大。粒度和形狀因素的影響減弱,細粒透篩能力較強,故產品的質量好而穩定。但因松散度減小,分層速度減慢,跳汰機處理能力降低。但是,只要風壓、風量以及風閥構造等條件許可,在能夠達到所需要的床層松散度的條件下,把跳汰頻率提高一些還是有好處的。
頻率只能通過改變風閥的轉速來調整。振幅主要通過改變風壓、風量(調節風門)、風閥的進、排氣孔面積及頻率等加以控制。其中風閥的進、排氣孔面積視風閥結構的不同,有的可以調整,有的則不能調整。
一般滑動風閥跳汰機的頻率為50~70次/min。旋轉風閥跳汰機的頻率為40~90次/min。用旋轉風閥跳汰機分選小于50mm的不分級煤時,所用頻率為30~60次/min。振幅約為80~120mm,中煤段的振幅可適當增大一些。
(3)風量和水量 應根據所要求的床層松散度調節用風量。第一段的風量要比第二段大一些。各段各分室的風量由入料到排料依次減少,有時為了加強第二段中間分室的吸啜分層作用及細矸石的透篩作用,風量可適當增大一些。
通常側鼓式跳汰機用的風壓為0.018~0.025MPa;篩下空氣室跳汰機用的風壓為0.025~0.035MPa。
跳汰機用水量包括篩下頂水和沖水,沖水的用量一般以給料口的原料能完全潤濕為準。沖水的用量約占總水量的20%~30%。篩下頂水占總水量的70%~80%以上。前段的篩下頂水將成為后段的運輸水。篩下頂水的作用主要是補充篩下水量的短缺,減小跳汰室和空氣室之間在工作時的液位差。其目的是增加空氣室內壓縮空氣的有效壓力。篩下頂水所形成的上升流速很小,約在0.5~1.5cm/s范圍內,不會明顯地改變脈動水流的上升和下降最大速度。但由于它減小了跳汰室和空氣室之間的液位差,增加了壓縮空氣的壓力效應,使脈動水流上升時提早開始,下降時提前結束,因而增強了上升水流的作用,減弱了下降水流的作用。增加篩下頂水用量,能提高床層松散度,減弱吸啜作用和細粒物料的透篩。分選0~50mm(或60mm)不分級原煤時,水量耗量約為2~3.5m3/t原煤;分選塊煤時,水量耗量約為4~5.5m3/t原煤。在篩下頂水分配上,第一段用量比第二段大,而且各段的各分室通常也是由入料端到排料端依次減少的。
風量和水量的正確配合使用,對分選過程極為重要。雖然在一定范圍內增加風量或增加篩一段補充水都能提高床層松散度,但增加風量能提高下降期的吸啜作用,而增加水量卻是減弱它的作用。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和工作經驗靈活運用。不少操作者支持“寧多用風,不多用水”的原則。這是因為用水量過大不僅容易增加精煤的污染,而且會給后續的煤泥水處理系統造成沉重的負擔,加重煤泥在廠內回收的任務。
(4)風閥周期特性 脈動水流特性主要取決于風閥周期特性。應根據分選物料的性質(粒度和密度組成)和風閥結構的特點選擇風閥周期。滑動風閥(立式風閥)的工作周期幾乎是固定的,不易調整。旋轉風閥(臥式風閥)有一定的調節范圍,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理的風閥周期特性,使每次脈動水流有利于按密度分層的過渡階段得到充分利用。
在實際操作時有兩點應該注意:一是在同一段中,各分室的風閥周期特性要保持一致,否則床層運動不協調;二是要注意檢查旋轉風閥的旋轉方向是否正確,正確的轉動方向,能產生正確的周期。即進氣—膨脹—排氣;相反的轉動方向,則會產生錯誤的周期,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跳汰機的處理量。
電磁風閥調整靈活。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迅速調整風閥的周期特性。隨物料的變化,創造良好的床層松散分層條件,以獲得較好的分選效果。在國內外,為了自動控制跳汰周期,出現了廣泛采用電磁風閥的趨勢。
(5)床層狀態 床層的運動狀態決定著礦粒按密度分層的效果,所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床層處于有利于分選的工作狀態,并使之保持穩定。
床層愈厚,床層松散所需的時間愈長,分層的時間也愈長。若床層太厚,在風壓或風量不足的情況下,不容易達到要求的松散度。床層減薄能增強吸啜作用,有利于細粒級的分選并能得到比較純凈的精煤,但如果床層太薄,吸啜作用過強,精煤透篩損失將增加,床層不穩定,操作困難。
(6)產物的排放、分離 按密度分好層次的床層,應及時地、連續地、合理地排出跳汰機。應該使重產物的排放速度與床層分層速度、矸石(或中煤)床層的水平移動速度相適應。如果重產物排放不及時,產生堆積,將污染精煤,影響精煤質量;如果重產物排放太快,又會出現矸石(或中煤)床層過薄,甚至排空的情況,使整個床層不穩定,從而破壞分層,增加精煤的損失。
許多選煤廠在跳汰機矸石段采用“大排矸”的經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大排矸”即在保證矸石中的精煤損失不超過規定指標的條件下,矸石段排矸量要徹底,使排矸量達到入選矸石量的70%~80%,從而改善跳汰機第二段的分選條件,以提高精煤質量和精煤產率。一般情況下,6mm以上的矸石排出率容易達到要求,因此要著重提高6mm以下矸石的排出率。
使用自動排矸的跳汰機,正確調定自動排矸裝置具有重要意義。垂直閘門的開啟高度約為最大塊矸石直徑的1.6~2倍,開得太大容易損失精煤。使用浮標檢測裝置,應正確地調定浮標的密度,使浮標的實際密度比該段的分選密度低0.1~0.15g/cm3左右,而且體積大的浮標密度可調低些;體積小的浮標密度可調高些。使用測壓管檢測裝置時,要注意保護和調定八字形電極,保持側壓管內的水位高低與信號電流之間的線性關系。不管使用何種形式的自動排料裝置,都要正確地調定其執行機構的排料速度,使重產物床層的厚度減薄到接近垂直閘門開啟高度時即停止排料。例如,若采用浮標棘輪棘爪自動排矸裝置時,要按要求調整拉桿長度和搖擺頭的偏心距;若采用測壓管可控硅自動排料裝置時,需注意調定測壓管內電極的高度位置和排矸輪的轉速等。只有經過正確的調定,才能達到理想的預期效果。
115.螺旋選礦機有哪些操作要點?
螺旋選礦機的操作要點如下:
(1)給礦粒度最大為6mm。有過大礦塊進入時,會擾動礦流和阻塞精礦排出管。片狀大塊脈石也對選別不利。因此,入選前要用篩子篦出大塊。另外入選物料含泥多時會使分選效果變壞,因此含泥多時要預先脫泥。
(2)控制好給礦量。當含泥多精礦又較細時,給礦量可小些;精礦粒度粗含泥少時,給礦量可大些。對給礦濃度要求不嚴格,質量分數在10%~30%范圍內變化對選別指標影響不大。
(3)洗滌應從內緣分散供給,以免沖亂礦流,洗滌水量大,精礦品位高,但回收率降低;洗滌水量小,對提高回收率有利,洗滌水由上往下應逐次加大。
(4)精礦產率是通過轉動截取器的活動刮板來調整的,截取的精礦太多時,精礦品位會降低。活動刮板的適宜位置應通過取樣考查來確定,有了經驗后再靈活掌握。116.搖床分選的操作有哪些要點?
搖床操作要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適宜的沖程和沖次 沖程和沖次的適宜值主要與入選物料粒度有關,其次與搖床負荷及礦石密度有關。當處理粒度大、床層厚的物料時,采用大沖程和小沖次;處理細砂和礦泥時則正好相反,應采用小沖程和大沖次。當床面的負荷量增大或對較大密度的物料進行精選時,宜采用較大的沖程和沖次。沖程、沖次的適宜值要在實踐中仔細考查來確定。
(2)適宜的床面橫向坡度 增大橫向坡度,礦粒下滑作用增強,提高了尾礦的排出速度,但精選區的分帶變窄。一般處理粗粒物料時,橫坡應大些;處理細粒物料時,橫坡應小些。例如,粗砂、細砂和礦泥搖床的橫坡角度調整范圍分別為2.5°~4.5°、1.5°~3.5°和1°~2°。另外,搖床橫向坡度還要與橫向水流大小相配合,才有好的選別效果。
(3)沖洗水大小要適當 沖洗水包括給礦水和洗滌水兩部分,沖洗水在床面上下分布要均勻,大小要適當。沖洗水大時精礦品位提高,但回收率降低。一般處理粗粒物料或精選時,沖洗水要大些。
(4)給礦量適當且均勻 給礦量大小與入選粒度有關,粒度越粗,給礦量應越大。對于特定物料,給礦量應控制在床面利用率大、分帶明顯、尾礦品位的允許范圍之內。給礦量過大,回收率會顯著下降。另外,給礦量一經找準,必須保持持續均勻,否則分帶將不穩,引起選別指標的波動。
(5)給礦濃度適宜 一般給礦濃度范圍在15%~30%,粗粒物料可稀些,細泥則要濃些。給礦中的水大部分沿尾礦帶橫向流下,細泥容易被沖走,造成細粒金屬礦物的流失。
(6)物料在入選前的準備 搖床入選粒度上限為2~3mm,下限為0.037mm。因粒度對選別指標影響較大,所以入選前應對物料進行分級。若物料中含有大量微細礦泥,不僅難以回收,而且因礦漿黏度增大,重礦物沉降變慢,造成重礦物流失。此時,應進行預先脫泥。
(7)物料在床面的分帶和產品的截取 在操作條件適宜時,物料在搖床上分帶是明顯的,而產品是按照要求的分選指標來截取的,可以分為2~4種產品。中礦一般要進行再處理。當操作條件變化時,分帶情形會隨之變化,此時接取的位置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才能保證選別指標的穩定。因此,搖床操作人員要堅守崗位,嚴密監視分帶情況,隨時進行必要的調整。
117.離心選礦機的操作要點有哪些?
離心選礦機的操作要點如下:
(1)控制好入選粒度 適宜的粒度范圍為0.074~0.010mm,大于0.07mm的粗粒精礦難以沖洗,影響分選效果;而小于10μm的細泥太多時,對選別也不利,泥多時應預先脫泥。
(2)給礦體積要適當 因為給礦體積直接決定礦漿流速和流膜厚度,給礦體積增大,設備處理量增大,精礦品位上升,但精礦產率和回收率下降。如果給礦體積過大,會造成無精礦。據資料介紹選赤鐵礦石時,給礦體積應控制在使流膜厚度小于0.7mm為宜。
(3)給礦濃度要適當 濃度越高,礦漿黏度越大,礦漿的流動性降低,此時尾礦量小,精礦量大,但精礦品位低。過大的給礦濃度會使分層難以進行,甚至不能分選。給礦濃度的適宜值與轉鼓的長度和坡度有關,據資料介紹,在選赤鐵礦石時,ф400mm×300mm、ф800mm×600mm和ф1600mm×900mm三種離心選礦機的適宜給礦質量分數分別為8%、16%和24%。
(4)要防止給礦嘴和沖礦嘴堵塞,并經常檢查控制機構的動作是否靈活,分礦、斷礦、沖水、排礦是否準確協調,發現問題時及時停車檢修。